↓26%
表(二)
2. 产品结构不合理,缺少自有出口商品品牌,市场竞争能力弱。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比重小。
当前我国出口商品中,外贸企业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家居用品以及轻工业制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缺少自有出口商品品牌,市场竞争能力弱,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比重小,机电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出口少,大多为低端产品,加之出口产品中知名品牌少,产品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外客户。
3.人民币升值压力大,我国出口竟争力下降。
经济危机爆发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低速回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本国经济增速乏力,失业率高及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归因于人民币被低估,所以他们强烈地向我国人民币升值施压。来自整个发达国家与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外部压力。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由汇改时的8.11到现在的6.7685;外汇储备的长期增加也必然引起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人民币的升值使我国出口竞争力下降,外贸企业竞争加剧,也不利于我国的招商引资。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外商投资减少,企业倒闭、亏损多,就业形势严峻。
1.全球贸易保护壁垒形式多样化,贸易摩擦增多
国际市场的不振,带来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多。据统计,上半年,我国共遭遇了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40起,同比增长了38%,涉案金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6%。(注9)钢铁、机电产品等遭遇贸易摩擦较为突出;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均有上亿美元的大案,且涉案金额屡创新高;值得关注的是,涉华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已经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科技产品扩展。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去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起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在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不会立即减弱,尤其是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还会长期化、常态化。此外,更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也在迅速流行,旨在帮助本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变相削弱了他国家制造产品的优势。
2.金融危机使得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外商投资减少
融资难是一直阻碍中小外贸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这类外贸企业通常实力较弱,资信程度不高,在一些资源配置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雷曼兄弟宣告破产后,华尔街五大投行全部消失,金融风暴波及欧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金融系统。自2010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在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被当作经常性调控工具的情况下,投资减少。对于中小外贸企业的贷款申请,银行变得更加谨慎,企业得不到外部的一些资金帮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
2011年4月初,温州的中小企业出现很多老板出跑的现象,其中部分的原因就是企业扩张太快,融资环境恶劣,导致资金链断裂。
3. 企业倒闭,亏损现象严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
经济危机成为许多企业挥之不去的阴影。2011年的经济形势是文火慢炖,用工荒、人工上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严峻的形势持续地折磨着中小外贸企业,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人民币汇率又不稳定,不少企业有单不敢接。企业倒闭、亏损现象严重。以广东省鞋厂为例,2011年广东的大小鞋厂,订单下降了70%,人员工资上涨30%,利润率由2008年前的20-30%下降到2011年的7-8%,2011年60%以上的鞋厂都是亏损的,有20%左右的鞋厂已经倒闭。企业想在短期间复原很困难的。
2011年经济平稳,2012年的经济增速回落。去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创历史新高,达到122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36%。2011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注10)。2012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不仅技术工人短缺,普通工人也短缺,传统制造业用工减少。
经济低迷造成企业倒闭、亏损、就业及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的原因主要有:1.国际外部环境欧美等国经济复苏缓慢、对海外需求力弱,影响了中小外贸企业的订单。2.人民币升值,汇率升值不但吞噬掉企业的全部利润还使得有些企业出现亏损。3,劳动力工资上涨。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工资上涨和用工荒困扰着企业。4.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利润低。5.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对此,我国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如开拓国外新兴市场、拉动内需、推行人民币弹性汇率、试行人民币结算,中小企业要转变思路、关注新生代劳动力的特点,为劳动者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另外国家还推行了多项促进企业发展的外贸政策,如加快出口退税、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目的就在于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实现我国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三、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应对策略,我国外贸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 内外联动,两手都抓,既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内需的大好机遇,同时也要开拓国外市场,特别是海外新兴市场
1. 以内需为市场导向
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出口订单减少或没有了,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没有了活路,我国有着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出口少了转而开发国内的市场。继2008年国务院提出了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今年由地方政府主导新投资潮 公布7万亿计划刺激经济,这些规划提出依据地方要素禀赋优势,通过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重庆为例2012年8月20日,重庆市政府发布工业领域主要产业三年振兴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将累计投入1.5万亿元,建成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七大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新材料、能源、消费类制造等(11)。其余各省市也相继推出地方版产业规划。这些规划提出依据地方要素禀赋优势,通过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新一轮的增长。这些有利的政策措施都将是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的契机。
2.对于我国外贸出口对欧美依赖性高,受影响强烈的情况,需大力开拓欧美以外国际市场的力度。
我国外贸企业应积极开拓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品销售市场,建立新兴市场以及成熟市场,努力适应市场变化,在危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事实证明,2011年我国主要出口市场中东盟、印度、南非、俄罗斯、巴西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显著高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证明,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多元市场等方式,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才能够有效分散市场风险。
(二) 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多元化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1. 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
在当前我国出口商品中,中小外贸企业主要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家居用品以及轻工业制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的初期产品,重数量但不重质量,走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模式,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比重偏低。虽然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日益提高,但都是一些低档的工业制成品,相比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而言,其产品附加值低、创汇能力低、抗危机能力差。出口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能力不高,关键时刻就很难起到稳定出口的作用,导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想要生存,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减少企业成本,在设计、采购、施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以质取胜。
江苏阳光集团,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阳光人通过发扬“通力合作、敢于拼搏、开拓创新、永不满足”的阳光精神,公司不仅品牌战略得以成功实施,其多元化产业布局如生态农林、生物医药、电子、太阳能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经营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增长。今年1-4月份,阳光集团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4%,外贸出口同比增长5.28%。阳光集团多年来坚持以“叫市场跟我走”的产品创新思路开拓市场,不仅收获了市场和效益,更收获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公司旗下的“庞贝”职业装已成为我国职业装领域的知名品牌,得到了民航、海关、金融、等20多个行业机构的充分肯定,并开创了国产职业装直接出口发达国家的先河。
3. 产业整合和优化,实现增长方式转变,中小企业重新洗牌,优胜劣汰,显现一批优秀的企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