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各国和广西相互投资发展较快,态势良好。自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永久落户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重要经贸活动的南宁市投资贸易洽谈会,每年在此期间签订的项目投资金额均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从2009到2011年,广西对东盟地区投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含办事处)77个,广西方协议投资额4.41亿美元,涉及矿产、农业、制造、批发和零售等。其中,2009年协议投资额为1.25亿美元;2010年协议投资额为1.40亿美元;2011年协议投资额为1.75亿美元。广西对东盟地区工程承包合同金额累计5.68亿美元,项目涉及电站、桥梁、公路、民用建筑等,广西对东盟地区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累计3.81亿美元,其中2009年完成营业额为2942万美元,2010年完成营业额为15387万美元,2011年完成营业额为19761万美元。
东盟十国是广西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仅次于香港,分别占全区总额的8.2%和10.6%。其中,2011年广西实际利用东盟资金229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4.7%。截止2012年6月,东盟十国在广西成立的“三资”企业累计484家,合同外资金额2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4.7亿美元。
从以上数据和投资国别分布看出,东盟十国虽然在广西都有一定数量投资,但由于新东盟四国经济不发达、投资实力较弱,在广西投资的东盟国家主要集中在老东盟六国。其中,新加坡居第一位(占合同利用外资的34%),其次是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文莱、柬埔寨、缅甸和老挝。
(三)边境贸易
广西凭借沿边口岸优势,大力发展边境小额贸易。在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各种贸易方式中,边境小额贸易仍是主要贸易方式,广西的边境贸易占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六成以上,其中越南以绝对优势成为广西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截止到2011年,广西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为62.5亿美元,增长47.3%,高出同期广西进出口总体增幅15.8个百分点,占同期广西进出口总值的26.8%,其中出口50.9亿美元,增长53.2%;进口11.6亿美元,增长26.2%。
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广西与东盟经贸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给广西经贸发展带来的机遇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广西在东盟经贸合作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双方不仅在双边贸易总量、规模上不断扩大和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在相互投资领域逐步上升,双方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1.有利于扩大双边的经贸投资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措施取消将使东南亚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准入条件下降程度大大提高,有利于广西扩大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全面深化对外开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投资贸易便利化也将实现,它为广西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也会进一步扩大双方经贸投资。
2.有利于调整广西的产业结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有利于广西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在这一点上,广西已转变角色,把自己放在建设中国-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这一大局来考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把一些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一些欠发达的东盟国家,在满足这些国家需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在国际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3.有利于广西企业进军东盟市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有利于广西企业“走出去”,开拓东盟市场,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东盟已经成为广西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市场,建成后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各国的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将更加宽松、规范和透明,这更有利于“走出去”的我国企业与东盟国家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中国企业在同东盟国家进行贸易遭遇阻力时,可以通过投资协议进行协调和应对,这些都使得广西企业“走出去”获得更好的条件,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
4.有利于双边多区域和多领域的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有利于广西加强与东盟、其他国家地区以及国内省市的多领域开放合作,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沿江、沿海、沿边和毗邻东南亚的优越区位地理优势以及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代表的众多平台等优势,必将吸引更多国家以及国内兄弟省市来广西参与开放合作,广西也会成为国内外的投资的热土,而合作领域也将从贸易、投资向更宽更大的领域拓展。广西可以向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四国输出更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向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六国提供更多的工程承包等服务。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给广西经贸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广西面临与东盟扩大经贸合作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各方面的挑战。
1.贸易发展不均衡
从最近几年广西的统计数据来看,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极不平衡,以2012年为例,越南稳居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从2012年1月至10月,越南仍为广西与东盟贸易最大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共进出口59.2亿美元,增长68.8%,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79.4%;其中对印度尼西亚进出口7.5亿美元,增长87.2%;对马来西亚进出口2.3亿美元,增长11.3%,但对泰国的进出口则下降了3.8%,成为东盟10个成员国中唯一下降的国家。广西对东盟内各成员国双边贸易呈现出的发展不平衡趋势进一步加剧。贸易规模较大的有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这四个国家分享“亿美元俱乐部”,柬埔寨、老挝和文莱的规模较小,仍然坚守“百万美元阵营”。新加坡进出口规模在千万美元上下浮动。正是因为东盟各国的经济状况差别较大,所以广西对东盟国家的贸易呈现浮动。尽管连续几年来广西出口额在不断增加,但增长率大多年份低于全国的水平,表明广西对东盟的出口贸易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却不过于乐观,距全国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2.贸易结构不合理
目前,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仍旧处于低级贸易阶段。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扩张型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在进出口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在进出口中处于次要地位。广西对东盟的贸易多以资源性产品、初级产品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广西进口的商品主要以矿产品,汽油、无烟煤、橡胶、水果、木薯淀粉、食用植物油等初级产品为主,出口商品则以化肥,磷酸钙、汽车及机电产品、纺织品、钢材类产品为主。出口贸易附加值普遍较低,高新技术产品、成套设备所占出口比重较小,广西本土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影响力有限,特别是“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后,食用水果,蔬菜等植物产品因为东盟国家的上市早、品质优、成本低等原因,广西同类产品的盈利空间将更小、更难与其竞争。
因而,从整体结构上看广西与东盟贸易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3.贸易商品结构相似性、竞争力不强
由于广西与东盟在地理位置、自然禀赋、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辐射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广西与东盟无论在出口产品结构还是在出口市场结构上都有很高的相似性,这意味着即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在出口市场上遭遇到来自东盟越来越强劲的竞争。此外,广西工业技术水平与东盟国家接近,工业产品结构相似,技术含量都较低,因而双方产品竞争性较强,加上其他发达国家工业产品陆续登陆东盟市场,这些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4.投资规模不相称
与东盟对广西的投资相比、广西对东盟投资数量少,规模小,双边投资规模不相称。
当前对广西投资的国家主要是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在东盟国家中经济较发达的几个国家。影响东盟国家对广西的投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广西目前还属于经济较不发达省区,在基础建设方面还不完善,在金融、技术、人才和物流体系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多劣势;其二是市场容量的制约。广西省在对外投资方面的市场容量有限,省内国民生产总值总体偏低,人民消费能力也偏弱,对于中国其他市场的辐射能力不强,这严重制约着东盟国家的投资;其三是产业结构的制约。广西省与东盟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旅游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发面,对东盟投资的领域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低端产业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广西省在区域经济中比较优势的发挥,丧失了广西省区的分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广西省与东盟国家无论在资源上还是在产业上都很相似,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广西省与东盟国家的竞争关系,对广西省与东盟国家的投资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其四是在利用外资对外贸出口的拉动上,由于广西利用外资规模较小、水平低,外商投资加工制造业很少,尤其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项目更少,因此利用外资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极其有限。
而广西对东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越南和柬埔寨这两个新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又与广西近邻的、经济较不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发展程度低,支付能力弱,汇率波动大,投资的风险较大,在很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对这些国家的投资。相比较而言,广西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双向协议投资则乏善可陈,不论从项目个数,还是从签约或实际利用外资额所占的比重都较小。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