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业绩随着资产负债率的上升、下降的起伏相关关系,多年的数据结果表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50 %~60 %时,经营业绩处于最高水平。这说明负债率处于50~60 %时,是权衡了负债增加的财务拮据成本、代理成本与节税价值后的最优负债水平。理论研究为我们寻求最佳资本结构提供了基本框架,但由于影响企业负债水平的因素十分复杂,每一个企业的最优负债水平只能根据该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而实证研究得出的该负债比例也只能说是房地产行业的平均最优水平。
表3 资产负债率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资产负债率 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收益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30%以下 3.338 0.655 4.558 0.07 0.01 0.125
31%—40% 6.183 6.276 6.626 0.147 0.233 0.198
41%—50% 5.079 2.857 0.836 0.146 0.186 0.098
51%—60% 7.67 7.296 7.837 0.257 0.163 0.32
60%以上 1.529 3.233 6.429 0.143 0.064 0.193
4、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效应的现状分析。
资本结构通常是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选择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市场价值(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而且与企业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的资本结构影响着企业的治理效率。其效应概括起来主要有“财务杠杆效应”和“治理效应”两种。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的选择而对权益资本利润率的影响。有公司税的MM理论认为,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加上风险报酬,风险报酬由财务杠杆、公司税以及无负债企业权益资本和负债成本之差所决定。即:
式中,Ks代表权益资本成本,Kd代表负债成本,Ku代表无负债企业的资本成本,D代表企业负债的市场价值,S代表企业的普通股票的市场价值,T代表公司所得税率。根据这一原理,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可用下列公式进行定量描述: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总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总资本息税前利润率-负债利率)×(负债/权益资本)×(1-公司所得税)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总资本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则权益资本利润率越高;反之,当总资本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则权益资本利润率越低。之所以会呈现出这种情况,是因为有利息这种固定费用存在的缘故。因此,在财务上,把这种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引起的权益资本利润率的变动幅度大于总资本息税前利润率的变动幅度的现象就称为“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所以,在财务管理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这种规律性,作出正确的负债经营决策,在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的同时,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
现从财务杠杆效应方面对目前我国上市房地产公司资本结构的效应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房地产公司2000~2002 年度的会计报告分析计算表明:
(1)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平均息税前利润率为4 %左右,均小于当年的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所以央行发布121 号文件,以严格房地产公司的贷款条件、控制房贷风险是“对症下药”的。
(2) 从各房地产上市公司3 年的情况来看,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的不合理现象。在34 家样本公司中,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目前商业银行年贷款利率的公司仅占30~40 % ,但其中资产负债率在50 %以下的公司却占50 %多;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小于目前商业银行年贷款利率的公司占58.82~67.65 % ,其中资产负债率在50 %以上的公司超过了50 %。
由上述分析可见,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处于不合理状态,明显地存在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在盈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却忽视了通过借入资金来提高权益资本的获利能力,从而丧失了可能获得的财务杠杆利益;
第二,在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却不顾使用负债资本的风险而保持较高的负债水平,从而造成了财务杠杆损失。
表4 房地产上市公司息税前利润率与负债率的关系
年份 银行贷款利率% 平均EBIT率% EBIT率>银行贷款比例 EBIT率<银行贷款比例
家数 比例% 负债率>50%家数 负债率>50%所占比例 家数 比例% 负债率>50%家数 负债率>50%所占比例
2002 5.31 4.21 12 41.18 7 58.33 22 58.82 12 54.55
2001 5.85 3 11 32.35 6 45.45 23 67.65 12 52.17
2000 5.85 4.73 12 35.29 5 50 22 64.71 11 50
通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效应的现状分析得出:要调整和优化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适度的负债规模。利用负债不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挥其财务杠杆效应,提高企业的权益资本利润率,而且可以提高企业价值。但是,随着企业负债规模的扩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扩大,企业的预期现金流波动性加大,企业的破产成本越来越大,从而企业的价值就会降低。因此,在负债经营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企业负债规模。
2、强化企业的债务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债务的治理作用。负债不仅能给企业带来财务上的利益,而且给经营者带来动力和压力,对经营者有激励作用,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3、注意利用资本结构的信号效应。资本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期。当经营者认为企业的价值被低估时,可提高企业的负债比例,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的真实价值信息;当经营者为新项目筹资时,一方面要提高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向投资者显示新项目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注意筹集资金顺序的选择,避免负面信号的产生。
三、结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