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欧盟在中国出口业务活动中的地位
(一) 欧盟-----带着面纱的神秘市场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较短,加上我国与欧盟经济交往的经验有限。国内的出口企业对欧盟国家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了解甚少。在许多中国人眼里欧洲始终像一个戴着面纱的少女。根据我国政府2004年9月份公布的第一个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一半以上在亚洲,投向欧洲的仅有5.3%。我国出口企业对欧盟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机械及运输设备、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原料、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纺织品等低附加值的产品上。近年我国产品出口结构有不断优化的趋势,但形式仍不容乐观。
归根到底,欧盟市场之所以显得陌生要从我国出口企业的特点及他们对欧盟市场的定位谈起。
1、 中国出口企业的特点
我国出口企业起点低、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
以进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的三来一补企业在我国出口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企业都是以密集劳动为特点,产品核心技术被其他国家控制,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的生存靠出卖廉价的劳动力为代价,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国出口企业以低廉的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的局面会在区域经济自我保护的措施下显得弱不禁风。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利用加工贸易吸引外资,对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以简单加工装配为主要出口项目的产业结构具有重大作用。
②出口产品种类单一,以传统产品为主;
我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项目仍然集中在几个传统项目上。要有所突破有待时日。
我国对外出口产品结构图显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6.1%,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至20.8%。
资料来源:《2002∽200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蓝皮书》
③企业规模不大,小而分散。
不可否认我国有一批颇具规模的大型出口企业。其技术管理水平已经与国际水平接轨。但我国大部分出口欧盟的企业,规模不大,小而分散。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在欧盟市场竞争中互相压价的现象时有发生。出口企业大多表现出同样的特点就是缺乏国际营销经验,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跨国集团。企业很难实现在欧洲市场的整体运作。
2、中国出口企业对欧盟的市场定位
欧盟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人口多达5亿,甚至高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和。
近年来,我国与欧盟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欧盟已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我国是电子类产品、手工艺品、玩具、纺织品的出口大国。而且欧盟是中国焦炭的传统市场,欧盟三分之一的进口焦炭来自中国。近年来,欧盟迫于环保的压力,不得不关闭了一些焦炭生产厂,使欧盟钢铁行业对中国焦炭的严重依赖日益加深。迫于环保的压力,中国大幅度限制焦炭出口的做法曾引起欧洲钢铁行业的强烈不满。但针对一些高污染的行业,我国出口企业最终要摆脱环境杀手的角色,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获取企业的短期利益。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对欧盟的出口仍然定位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二)欧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机遇
欧盟始终不会停止它发展的脚步。2004年5月刚刚加入欧盟的10个国家,如:中东欧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拉托维亚、立陶宛、匈牙利、马耳他、波兰、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其中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欧盟范围向东部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东西不平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2004年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欧盟25国每百人拥有汽车数量、每百人拥有电话数量、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以及上网普及率分别为46辆、74部、31台和33%。比欧盟向东扩张前的49辆、78部、34台和36%的数字分别有所下降。这正给了我们一个扩大对该地区出口规模的机会和空间。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意大利代表处2004年6月在相关网站上公布了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欧元区2004年4月份的外贸顺差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达到60亿欧元。欧盟25国2004年一季度从美国和挪威的进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下降8%。但从我国的进口以15%的较快速度增长。
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欧盟25国在2004年前三个月向中国的出口为109亿欧元,从中国的进口为277亿欧元。在第一季度的排名中,中国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额为386亿欧元,排在美国(927亿欧元)之后,瑞士(328亿欧元)之前。
在欧元区外贸顺差60亿欧元的情况下,欧元区对我国的进口却在以15%的速度增长。这让我们看到了中欧经济关系在如国人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竞争。
三、欧元启动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一)欧元启动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的有利因素
1、 从企业发展角度看
中国出口企业越来越认识到通过开拓海外新市场以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其实,不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要想拥有强大的竞争力,都必须实现国际化。立足海外市场,能帮助企业寻找新客户,开发新产品,并获取新技术和管理技能。欧元自问世以来,短短数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货币,近年来伴随着它兑美元的持续走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欧盟出口贸易的发展。相反,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强,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海外市场的发展。
欧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市场,所以我以纺织业为例。据贸发网的相关报道称:瑞士纺织业近年来很不景气,生产规模不断缩小。2003年,瑞士纺织工业产值和出口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了8%和9%;其主要纺纱企业中的STREIFF和 UZNABERG两家纱厂被迫停产;与此同时,其纺织服装行业职工人数同比减少了10%(2002年裁员10%), 2003年瑞纺织业经营额为24亿欧元,同比又减少了6%(2002年下降7.8%)。
法国是瑞士纺织品的第三大进口国,2003年其从瑞进口的纺织品金额同比下降了7.8%;法又是瑞服装的第六大进口国,去年其从瑞进口的服装金额同比则大幅增长了30.3%。瑞士则是法国纺织品和服装的第四大买主,但2003年法对两类商品向瑞的出口则分别下降了8.6%和4.2%。瑞纺织协会主席THOMAS ISLER先生向瑞新闻界透露,瑞士纺织业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上,亚洲具有明显优势,其极具竞争性的价格使得瑞商无法抗衡,无能为力。目前,瑞士业界为图生存、谋发展而在提高其纺织品和服装的档次、质量和高科技含量上狠下功夫。
由此可见,价格是欧盟企业无法跨越的竞争劣势。我国出口企业应该在占有价格优势的同时以品质求发展,在维护原由市场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建立分销渠道,扩大销售,争取把企业做大做强。欧元消除了欧盟国家间的贸易壁垒,我国出口企业可以以一国为窗口,将产品向全欧销售,这有利于出口企业在欧盟业务的迅速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