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论稳健的货币政策(四)

 

    其次,要抓住有利时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世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在政府的指导下,由市场主体行为及市场资金的供求决定,而不是由政府或一国的货币当局来决定。利率市场化会产生经济增长效应,但也会带来金融风险效应。”例如: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会带来利率风险,给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如企业、银行等)带来破产、倒闭的风险。如阿根廷放开利率后,由于当时宏观经济形势不好,通货膨胀率较高等因素,实际利率上升到相当高的水平,从1980年的5.1%上升到1981年的31.2%,导致大批企业因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企业倒闭又反过来冲击银行,导致大批银行也相继破产。这样,阿根廷政府只能放弃利率市场化。由此可见,我国应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金融风险的防范。长期以来,由于利率管制,我国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大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也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技术。利率市场化后,一方面市场利率会向均衡利率回归,使得市场利率可能会急剧上升,给银行带来不利影响,可能会压缩银行的盈利空间,即使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并减少利差缩小的趋势,但这样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的破产风险加大。由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是银行,大量企业破产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市场利率的剧烈波动,给银行的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有可能导致银行收益的损失。因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应对以上两类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继续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体系等。

    2、正确处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目标和手段的关系。利率的作用在于:发挥资金价格的调节作用,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在市场经济中,一国的货币当局可通过调控利率水平来减少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因此,利率市场化只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判断一国利率市场化效率的标准不是该国利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而是是否能带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应及时把握市场化的节奏,让市场化带来的正效应大于金融风险的负效应,紧紧抓住经济增长这个目标。

    3、利率市场化应选择有利的时机,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时间来看,利率市场化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第一,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特别要求通货膨胀率低,经济增长稳定;第二,有一个较发达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经营规范,经营风险较低;第三,中央银行具有足够的间接调控市场利率的能力。根据以上条件,我国目前正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适宜时机:通货膨胀率相当低,1997—200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2.8、99.2、98.6和100.4;经济增长稳定,从1997年至2002年,各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均在7%—8%左右;货币市场中最重要的同业拆借市场于1996年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同年6月,同业拆借利率完全放开;资本市场已有上海和深圳两个全国性的证券市场,到2001年6月底止,两市的市值已达53630.58亿元;(注6)各商业银行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风险管理,努力改善资产质量;中央银行已能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这三种工具对金融市场进行间接调控。

    强调利率市场化需采取一个渐进的方式进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利率市场化的时间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日本用了近25年的时间,我国的台湾省则经历了15年,就是市场化程度相当高的美国也经历了5年;二是利率体系中各类利率的市场化应遵循一定的顺序:一般应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再放开资本市场利率,最后放开借贷市场利率。因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将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央银行应不断把握时机,遵循一定的顺序,逐步放开各类利率。

    (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动经济金融良性发展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变动及其实施影响所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使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影响金融领域和实体领域中一系列变量而实现的,其所涉及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简单表示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启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实现最终目标,这一流程也称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注7)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不畅通:作为货币政策传导重要环节的商业银行利益机制和发展动力问题尚未解决,活力不足,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敏感、不积极;国有企业机制没有根本改变,资产负债比率偏高,信用风险较大,降低了货币需求能力和银行贷款的信心;货币政策传导速度下降,人们持币倾向提高,资金流动性不足;消费者行为有待进一步成熟等,这些都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形成了较大的约束。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推动经济金融良性发展,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要加快银行业的商业化改革步伐。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环节,要按照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增强业务素质,提高竞争力,使之尽快成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真正市场主体。

    2、要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我国金融市场建立的时间短,市场容量小,市场主体和市场工具发育迟缓,市场规则有待进一步规范,市场分割的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影响了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传递政策意图的效果。因此,要根据金融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增加金融市场的主体,创新金融工具,完善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尽快建立起统一规范、灵活运作、高效大容量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为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创造条件。

    四、稳健的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挑战

    98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和加入WTO后开放和竞争的逐步扩大,稳健的货币政策也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虽然社会货币供应总量是适度的,但结构性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贷款难、农民贷款难以及县域经济萎缩等问题。

    (二)我国面临信贷进一步紧缩和通货紧缩的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能充分启动国内需求。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多项政策目标同时并操作,导致银行“惜贷”和企业“惜借”,资金供求双方面的因素,使投资机制不畅,货币政策传导受阻;二是由于受消费政策、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收入预期、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原因,出现居民“惜购”和持币率上升现象。如我国从1996年5月至2002年2月连续8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但居民储蓄存款仍然保持增长,这说明降息不能充分刺激居民消费。

    (三)前几年,我们有选择地管住了资本项目,有限度地实行了内外金融市场的分割,成功实现了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平衡。但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种内外分割的有效性将会大打折扣。也就是说,资本项目管理问题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是中国货币政策未来将面临的挑战。

    几年来,我国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缓解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不需要做大的调整,有些问题如“通货紧缩”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而不是中国货币政策要单独面对的。实践证明,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务实的,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应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稳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支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华:《货币银行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2版第183页

    2、戴根有: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和面临的挑战,《中国金融》2002年第8期第19页

    3、程建胜:试评九五时期的中国货币政策实践,《金融参考》2002年第2期第18页

    4、蒋万进 李文君:货币供应量目前应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中国金融》2002年第10期第15页

     5、戴根有:2002年货币政策回顾及2003年趋势,《中国金融》2003年第3期第12页

     6、曾俭华:利率机制分析及我国利率市场化思考,《投资研究》2002年第4期第9页

    7、王旭祥:金融制度和金融结构,《投资研究》2002年第5期第29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相关论文
上一篇:企业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分析——.. 下一篇:论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防范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中国 货币政策 选择 稳健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