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我国民间金融行为研究──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规范对策(四)
销售价格:
1.建立民间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设计一套合理、可行的风险预警指标, 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指标进行风险监测, 对接近或进入预警的金融机构, 立即发出预警信号,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
2.建立民间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对有问题的农村民间金融机构, 通过收购或兼并、依法行政关闭或撤销、依法破产等方式进行风险处置, 强制其退出市场;
3.建立民间融资监测通报制度。各农村民间金融机构应定期披露和上报资金借贷的基本情况,包括借贷总额、结构及运行使用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不良资产总额及结构等, 以便监管部门进行监测与管理。
(四)支持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
国家应该出台明确的政策支持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积极开展小额信贷成为当下丰富农村金融体系多层次格局、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必然之选。但从现实看,小额信贷虽然成效显著,但覆盖面仍然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尚处于项目试验层面,没有规范地上升到政府的政策的体制层面。目前小额信贷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金融政策限制、小额贷款运作的市场载体并不完善等;同时小额信贷自身也存在许多阻碍因素,如单一的扶贫目标、低利率、缺少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人才缺乏、缺乏可持续性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小额信贷”业务,要借鉴严格意义上的小额信贷运作机制,对现有的中国小额信贷模式进行改进。当务之急是必须明确制定对小额信贷的支持政策,创造条件将其融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之中,既弥补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缺陷,又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的效力。在这一重要方面,主要应推进以下工作:
1.强化扶贫资金对农村小额信贷试验和发展的支持,应划出一块扶贫资金作为发展小额信贷专项资金,由小额信贷实施机构提出申请,经扶贫机构和资金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用于补贴小额信贷工作经费或周转用于小额信贷的资本金。
2.利用小额信贷运作规范度提高,发展规模扩大、覆盖面增加的有利时机,探索建立扶贫银行的可能性;建立专业的机构,引入小组还款机制,促进信贷资金的良性运行。
3.建立小额信贷行业协会。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来协调和引导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这将有利于不同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规范小额信贷的运作,尽快结束小额信贷各自为战的局面。
(五)建立完善的民间金触机构存款保险制度以降低金融风险
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防范基本的金融风险,农村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保障农产存款和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开放民营银行的前提条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目的:一是保护小储户,防止挤兑现象;二是为处置破产或濒于破产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可先在农村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存款保险制度。从我国当前情况看,建立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的最基本目的,是加强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和对濒临破产的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处置能力。为降低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脆弱性,有必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保护公众信心。突出监管功能和加强对包括出现严重问题的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处置能力,将是我国农村存款保险机构的运作特点。就处置方法而言,一般有清偿存款、承接购买、不歇业救助以及“保险存款转移”等方式。
(六)积极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民的综合素质偏低是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我们国家早就开展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受教育程度依然相对较少,农民的认知力相对偏弱,法律意识、金融知识仍然欠缺,意识也相对淡薄,在农村没有形成很好的金融服务文化氛围,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导致了信用环境整体的不完善,支农信贷风险增大,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无法保障,常常是金融诈骗的主要对象及受害者。农民经营的乡镇企业和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因为经营者的低文化程度,企业的商业信誉差、经营能力弱、风险高和管理水平低等。所以必须继续加强宣传农村的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鼓励农民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改造,提高认知能力;提高农民对民间金融的判断力,形成独自的理性抉择,避免羊群效应和金融诈骗的发生;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教育,尤其是加强与农民密切相关的金融知识方面的法律,全面提高农民对农村民间金融的认识,使其规范发展。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成为决定我国未来发展前景的重中之重。而对于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生产方式落后的我国农村,资金支持成为发展关键,金融领域作为促进农村资金融通,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途径逐渐成为改革重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争议颇多的农村民间金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农村金融市场也经历了三阶段改革,获得的成绩颇多,引发的争议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在这其中,长期存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的民间金融活动何去何从,一直以来都为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实际调研,结合相关理论,认为民间金融活动并不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缺口的存在而产生。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正规金融缺失是引发非正规金融活动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系。民间金融有其存在合理性,在某些方面是正规金融无法比拟的。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可以有效的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的供给不足,会对正规金融机构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促进正规金融机构自我调整和完善。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与发展,也可以对民间金融活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对于我国,有必要加快民间金融合法化进程,尽早让民间金融组织步入阳光地带,以此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傅为群. 近代民间金融图志[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2]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 [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 社,2003
[3]张作云,陆燕春.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思考[M].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2007
[4]曹龙骐.金融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江曙霞.中国地下金融[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6]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7] 仝爱华,姜丽丽,陈学妍.浅析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时代金融,2010
[8]任森春.民间金融的研究与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
[9] 王双进.农村民间金融问题研讨述评[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9)
[10]杨爱新.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报告[Z],2004
[11]徐笑波.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12]高发.中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
[13]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
/4/4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我国银保合作业务的潜在风险及监..
下一篇
:
我国民间金融行为研究——我国民..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我国
民间
金融
行为
研究
农村
发展现状
问题
规范
对策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