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特殊性、ERP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在当前ERP环境下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控制的关键点和程序。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ERP、业务流程、关键点
【正文】: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内部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ERP(又称企业资源计划)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ERP将先进的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及管理理念通过IT技术,运用到企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ERP的引入,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但也会带来了诸如内部控制环境、重点的变化等一些新问题。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在企业内部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制约和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下面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先介绍一下主要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本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企业的组织关系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制衡和监督,内部控制就是为了企业组织体系中各相关平等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和各科层权力主体依上而下的监督,而且制衡是监督发挥效用的基础;内部控制的本质也就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类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五个目标是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通过内部控制,要保证企业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及其他信息,保证其经营既有效果又有效率,从而实现其战略目标。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和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对象包括人员和组织的行为、资金和实物以及信息。为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这五个要素。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内部控制需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五)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分析ERP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 我国企业实施ERP环境的特殊性
ERP管理模式产生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它们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经济的锤炼,经过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的经验积累,企业内部已经建立了较强的管理基础。从外部环境来说,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和行业供应链结构也已经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合理化重组的过程。可以说,他们应用ERP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是“水到渠成”。
而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当ERP管理模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国大部分企业刚刚脱离计划经济的襁褓,还没完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甚至还没有树立起市场导向的观念和运作体系。大部分企业缺乏科学管理理念,业务流程混乱,没有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和实时管理报表,更谈不到数据共享、系统间集成等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从企业外部环境来说,我国整个社会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健全,各行各业的社会化协作分工体系和供应链结构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实施ERP所需的软件供应商、项目实施咨询服务提供商自身的经验积累也不如西方发达国家。
因此,相对西方国家的企业的自然需求,我国企业应用ERP是由于这样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摆在了眼前,试图强制性地将其“搬过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就产生了ERP与内外部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问题:一方面,我国企业希望通过ERP管理模式的应用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我国企业而言,内外部环境条件与ERP的应用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这就是我国企业实施ERP环境的特殊性。
(二)ERP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控制环境指的是企业的控制氛围,是内部控制的基础。ERP系统的实施,会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方方面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ERP的实施,使各职能部门具有关系密切的信息共享系统,有利于管理层塑造诚实的企业文化;另外,ERP系统中固化的很多预案和方法,可供员工学习和参考,以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
(2)ERP系统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过程。ERP系统的实施,标志着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向精确、快速、量化的转变;管理结构变得扁平化、流程化,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迅速的沟通,企业的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控制责任更加明确,控制效率更高。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