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保险的衍生功能,是在保险保障功能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该功能随着现代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的迅速发展和金融环境的不断完善而越发突出。随着精算技术的发展,商业保险逐渐从先前互助保险、合作保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不断壮大并积蓄了大量危险补偿基金,逐步成为了信贷、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方,因此拓展了保险功能,立足于保险基金的来源及其投资运用,即根据保险可以对信贷、资本市场产生影响而归纳出“资金融通”功能。
所谓资金融通,是保险资金的积聚和运用,即将形成的保险资金中的闲置部分重新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由此保险人为了使保险经营稳定,必须保证保险资金的增值与保值,这就要求保险人对保险资金进行运用。一方面,由于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之间存在时间差;另一方面,保险事故的发生不都是同时的,保险人收取的保费不可能一次全部赔付,也就是保险人收取的保费与赔付支出之间存在数量差。这些都为保险资金的融通提供了可能。具体来说:
1.资金的积聚。保险公司主要通过销售保险产品等渠道,吸引、积聚社会闲散资金,促使社会资金从各个行业流向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积聚,对社会储蓄具有一定的分流作用,增加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分散居民储蓄过于集中于银行所形成的金融风险,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2.资金的运用。保险经营的长期性,使得保险公司进行资金运用成为可能。为了确保未来偿付能力的充足性和保证经营的稳定性,保险公司必须进行资金运用以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这主要通过保险资金从保险公司流向资本市场而实现,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可以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同时,也能够为保险资金提供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满足保险资金对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从而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3.保险的融资功能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在“银行主导型”的传统金融市场中,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来完成的,保险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受到极大的抑制。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保险资金融通功能发挥的空间非常广阔,保险业已在金融市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资产管理和股市的重要参与者。
4.保险融资功能的发挥使保险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投资手段。由于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保险公司推出的一些集保险保障、储蓄和投资功能于一体的保险产品,比如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和分红保险等,人们购买这类保险产品不仅仅可以获得保险保障,还能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购买保险是一种消费兼投资行为,保险提供了一个可能和渠道。
综上所述,保险的融资功能进一步表明,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是紧密结合的,我们只有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认识保险,才能为保险业的发展开拓空间,在实现保险融资的同时去推动保险业得以发展。正是融资功能使保险具备了金融属性,保险业便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成为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这是保险的又一衍生功能,现代保险技术的不断发展,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将日益凸现。具体表现在:
1.稳定经济生活,为社会提供“安睡保险”。保险通过预先确定的支出将未来不确定的可能损失固定下来,从而稳定个人、家庭和组织机构的财务状况,有利于形成经济安全的心理预期,为经济生活平稳运转创造条件,客观上起到了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守夜人”角色的作用。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政府负担。保险还被广泛用于解决政府公共政策问题。人寿保险对于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内企业加入WTO之后面临的竞争加剧,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且我国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生活保障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老年护理、企业年金、健康、医疗、教育费用等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商业保险需求,具有极大的潜力。
3.促进资本有效配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险人在进行承保和资金运用活动时,要收集有关企业、项目和经理人的大量信息。一般单个储蓄者或投资者缺乏时间、资源或能力来收集这样大量的信息,而保险人具有优势,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本和承担风险,有力地制约着经营者的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
4.激活储蓄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其传导机制存在多种途径。保险作为金融中介之一,能有效地提高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结合储户和借款人的交易成本、创造资金流动性、有利于形成投资的规模经济。
5.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现代经济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要求可供选择的保险商品种类丰富、保障充分,商贸就会顺利进行,反之则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6.有利于构建国家公共事务应急体系。随着科技进步和世界政治力量的演变,巨灾风险不可测的程度加深,而且一旦发生,危害程度更加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远甚于从前,现代商业保险通过设立新型险种、创造巨灾债券等保险衍生产品、综合运用再保险等方式,有助于化解巨灾风险造成的消极后果。
三、保险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的立业之基,最能体现保险业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保障功能与保险业相伴而生,它就是保险的本质和核心内容,也是保险区别于银行、证券的显著特征。资金融通功能是保险随着经济发展,在保险保障功能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衍生功能。资金融通功能将保险资金中的闲置部分重新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金融中介作用,由于这一功能,保险公司在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为推动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两者之间是一种本质与衍生的关系,也就是说,保障功能是前提和基础,处于主导地位,而资金融通功能是产生于保障功能也服务于保障功能的,处于从属地位,并且它以不断完善保障功能的作用内容和扩大其影响范围为主要职责。随着保险业衍生功能的逐渐发达,比如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推陈出新,在实践中不断有人将保险的最本质功能,也就是保障功能加以弱化甚至忽略,却过分强调保险的投资功能、夸大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率,恰恰漠视了广大的刚刚摆脱温饱的消费者对于保障型险种的巨大需求,容易诱使保险消费者形成“轻保障、重收益”的非理性消费理念,表现在: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不是根据自身风险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而是热衷于与投资型险种进行片面的比较。这对我国寿险业长远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因此,正确对待保险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我国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更好地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对策建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