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1.8 1.72
中国香港 34.38 52.82
韩国 3.65 3.26
日本 4.97 4.66
美国 31.56 33.25
数据来源:亚洲开发银行《Asian Bond Monitor 2005》
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做市商除了拥有市场声誉外,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利益,相反还承担了更大的市场风险。这种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现状使得做市商对市业务并不积极,具体表现为:买卖价差大、做市品种不全、长期国债的双边报价严重缺失等等。此外,目前尚未建立国债一级市场承销商与二级市场做市商的联动机制。国债承销商绝大部分不是从做市商中选出的,而财政部对国债承销商也没有做市要求。
3.市场缺乏风险规避工具
利率风险是国债市场上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成熟市场国家中,投资者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运用利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分散。衍生工具的存在也使市场自动产生一种多空制衡机制,避免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当前,我国国债市场的交易方式以现券和质押式回购为主,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匮乏。在“做多才能盈利”的单边市况下,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趋同,一旦发生人民银行大幅降息等情况时,市场会出现单边大幅下跌的走势。由于基本没有风险规避工具可供选择,所以投资者不是斩仓亏损就是被套。如2003-2004 年间,我国国债二级市场出现单边大幅下跌行情,令大多数投资者损失惨重,信心丧失,甚至影响到国债一级市场的正常发行。
4.市场尚未形成完整、可靠的收益率曲线
国债收益率曲线是反映国债投资收益率与期限之间关系的曲线,它解决的是一系列关键期限国债的定价问题。由于国债收益率通常被作为无风险利率而成为其他金融资产的定价基准,所以国债收益率曲线被称为“金融市场的基石”。成熟市场国家基本上都各自形成了为完善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国以财政部为代表的政府主管部门和以中央国债登记公司为代表的市场成员均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建设十分重视,市场中也已出现了“中债收益率曲线”等产品。但是,由于上述国债一、二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容易造成收益率曲线的数据基础——市场价格的不完整或者失真,所以直接影响了收益率曲线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国债市场的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在国债市场的管理上,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以规范围债市场的运行。如美国在1933年一1940年就连续通过了《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等许多法律,并设立了有关管理机构,对包括国债在内的证券市场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日本有完善的《国债法》,它严格各类国债的发行条件、发行方式,即使是某一时期的国债发行额,也必须根据《国债法》加以确定。我国国债市场和发达国家高度市场化的国债市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既有外部经济环境的因素,如:金融体制僵化,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全等。也有国债市场自身内部构成的原因。
成熟市场国家往往指定财政部或中央银行,或是成立专门的债务管理部门作为国债市场的主管机构,对市场发展负全责。而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处于多头管理的格局。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以及发改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均参与国债市场的管理。多头管理的弊端在于:各部门的职责不甚明确,监管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复和空白的区域,一旦出现问题又往往难以协调。
四、促进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国债市场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加快对国债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并尽早出台国债管理的基本大法——《国债法》,使国债发行、兑付、交易、托管、结算、监管等各个环节均实现有法可依。借鉴发达国家的国债立法经验和总结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的经验,国债市场专门立法应就以下问题作出规定:国债市场立法之宗旨;国债市场立法的基本原则;国债发行体及权力;国债发行方式和国债发行程序;发行国债所筹资金的托管、使用及偿还;国债市场参与者;国债交易对象、方式、规则、场所;信息公开制度;禁止的国债交易行为;国债托管结算清算机构;国债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关;国债市场自律协会以及法律责任等。
(二)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国债发行市场
1.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从国债负担率(累积国债余额/ 年度GDP)指标来看,2007 年末我国的国债余额为46503 亿元,国债负担率约为19%,远远低于欧盟“马约”60%的警戒线和同期主要发达市场国家87%的平均水平,可见我国在扩大国债市场规模方面仍大有可为。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不仅能够满足市场机构的投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2.提高国债发行频率
建议关键期限品种和短期品种至少每月发行一次;超长期品种至少每季度发行一次。一个可供考虑的选择是将每期国债数量相对较大的发行规模进行拆分,再分为多次发行,持续向市场提供各期限品种的定价信息,促进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
3.完善国债发行定价机制
建议尽早推出国债预发行,促进国债发行的合理定价和一、二级市场的更好衔接。国债预发行是指在国债已被授权核准发行但尚未正式发行的情况下,市场就对该期国债先行报价买卖的行为,其实质是对即将发行的国债进行的一种远期交易。目前,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国家均建立了国债预发行制度。国际经验表明,预发行市场的效率很高。2007 年,美国2、5、10 年期国债的中标利率与同时点的预发行收益率的利差均值仅在0.5 个基点的范围内,可见,预发行确实扮演了价格发现的角色。通过预发行,国债承销团成员可以以招标前连续的价格信息揭示为参考,更加合理地进行投标,极大地提高国债发行定价的准确性。
(三)建立高流动性、高安全性的国债流通市场
1.建立统一互联的国债市场体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