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国的出口还将受到生产成本升高、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上述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大部分都是外部的。同时出口企业遭遇的困境也与企业或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关,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如何引导我国的加工贸易走出现在的困境,并进行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特征
我国加工贸易在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多各方面上都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1.加工贸易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1)加工贸易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形成了新的产业。加工贸易发展直接带来了新兴制造业
的发展。
(2)加工贸易提高了技术开发能力,促进了技术进步。
(3)加工贸易的技术与管理“外溢效应”促进了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加工贸易的
外溢效应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实现:第一是产品的扩散与竞争;第二是加工企业对配套企业的订货要求与技术支持;第三就是技术管理人员的流动,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2.加工贸易推动了全国的工业化进程。
(1)加工贸易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能够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熟练劳动力。
(2)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3)加工贸易创造的大量顺差为进口先进设备提供了条件。
3.加工贸易有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从出品产品结构变化看,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这一要素禀赋优势真正成国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4.加工贸易启动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起飞。
这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本地区的就业、税收,带动了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的民展等各方面。
(二)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阶段
加工贸易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密切相关,是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交出现了新的局面,除了亚洲“四小龙”继续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的一些跨国公司将成熟的制造工序和加工技术直接转移到我国。我司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领域都有了新的提高,加工贸易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也趋于稳定。此时也标志着一般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长期占据的首席地位已被享受特殊优惠的加工贸易全面取代,加工贸易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形式。
此外,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诸如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和海外投资技术支持等。这更体现出新时期,新环境下加工贸易正体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 中国发展加工贸易必要性
(一)我国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加工贸易对解决就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增加就业岗位和渠道方面,自从珠海的第一个加工贸易企业成立开始,至今20几年的时间内,在我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几十万家,加工贸易在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中都占很高的比例,成为外商投资企事业的主要贸易方式。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就业渠道,并向社会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除了外商投资企事业,加工贸易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尤其是乡镇企业中同样有很大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离开加工贸易是不可能有今天的。这些企业为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正是这些企业的出现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得到解决。
其次,促进劳动力市场优化配置方面,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到《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外商投资企业就业售货员的管理工作,同时也说明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过程直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上述法规,外商投资企业在职工的招聘、辞退和辞职等方面享有自主权,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自选确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自主决定招工的时间、数量、条件和方式;根据需要,经当地劳动部门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可以跨地区招聘职工;外商投资企业中的职工完全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就业。因此,作为加工贸易经营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无疑在冲破我国原有的劳动力配置方式,按市场经济方式运作方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我国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据商务部统计, 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额中,机电产品占76.7%,同比提高了1.5%(比1993年提高了40%);高新技术产品占48.2%,提高了1.4%(比 1997年提高了34.2%);而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服装及附件、纺织品、鞋类、玩具、塑料、家具、旅行箱包占比13.7%,同比下降了1.2%(比 2001年下降了15.2%)。
另外,促进我国就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方面,随着加工贸易向资本与技能密集型产业的提升与转移,在本土化过程中还需要各种管理和技术人员,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深圳、上海和苏州等一些加工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的中层以上人员一般都接受过国内外各种不同程度的业务培训。深圳主管加工贸易的人士指出,深圳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我们已拥有一批年轻有为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慬技术、慬管理、善经营、勇于创业和敢冒风险的企业家队伍,一支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二)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贡献
首先,加工贸易的发展直接导致外贸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在全球贸易大国中的排名也从第32位上升到第5位。我国对外贸易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主要利益于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对外开放政策后,加工贸易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首次过半。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905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48.6%,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8318.8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47.2%。2007年上半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4408.7亿美元,增长17.6%,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44.9%。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值达1.1万亿美元,比2007年(下同)增长6.9%,低于当年我国总体对外贸易增速10.9个百分点,占当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1.1%。其中,出口6751.8亿美元,增长9.3%,增速回落11.7个百分点;进口3784亿美元,增长2.7%,增速回落11.9个百分点;其项下贸易顺差为2967.8亿美元,增长19.1%;加工贸易实际增值率上升至53.7%,比2007年大幅提高7.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已占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并一直保持较高比例。
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工贸易在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海外需求和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97年我国加工贸易拉动GDP增长约0.84个百分点,2000年1月至6月,加工贸易净出口194亿美元,占同期GDP增加值的4.1%。今后,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对经济增长仍将发挥与目前水平相近的拉动作用。
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产业升级与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正在将大量成熟的中间性技术乃至某些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通过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大机遇,大大加快了我国总体产业升级以及工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最初从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开始,这适应了我国劳动力丰富、就业压力大的状况。
再次,加工贸易还带动了国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加工贸易发展初期,与国内产业的关联度很低,但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上游基础产业的发展,加工贸易的国内采购率逐渐增加。以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来衡量(指加工贸易出口净额占加工贸易进口额的比例),80年代初期,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很低,国内企业只能挣取非常有限的加工费。而到了2008年,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已达53.7%,国内产业借助加工贸易进入了国际市场。
三、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