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当下就应认识到,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改变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至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不意味着回到过去那种过分依靠出口维持增长、加工贸易无序发展的轨道上去。当前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过去两年来一些转轨政策的暂停实施,是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被迫之举,原有的转型升级方向是正确的。各级政府恰恰应利用这个缓冲期,对重新开始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做好准备,认真研究和制定转型升级的方式、途径,思考对现有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出路,准备好各种应对之策和实施方案,以避免过去仓促转型、疲于应付的局面重演。同时,与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充分沟通,使企业对加工贸易未来调整有充分了解,做好转型升级的准备,从而减小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阻力。
实际上,即便是在频出新政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始终坚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长远策略。如2009年伊始,广东省财政厅表示财政一次性新增安排10亿元,设立“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奖励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设立总部和地区总部、培育自主品牌、扩大内销,对加工贸易企业用于工艺技术设备改造的国内贷款进行贴息等。
同时针对全球变暖,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趋势,各国已经开始对于进口至本国的产品是否环保注重加强监控,国际贸易总体上朝着绿色贸易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倡导绿色加工也成为重要一笔。绿色贸易强调保护环境,以人为本顺应了当代绿色环保的潮流,已成为一些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凭借其环境保护的优势,利用WTO规则的例外条款和我国的环境问题大做文章,绿色贸易演变成了绿色贸易壁垒。同时,也有一些外商利用我国环境法律和标准相对宽松的条件,向我司转移有害环境与健康的产业,使我国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因此我司应适应绿色贸易潮流,通过体制转变、制度创新、强化管理等措施来增加绿色环保因素,努力达到各种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迅速扭转我国在绿色贸易发展中的被动局面。
五、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加工贸易的外汇收入少于出口贸易,因此,要建立严格审批制度,避免加工贸易挤占我国出口贸易市场。(2)在签订成品条款时,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留有余地。如不要超出自己的生产能力,不要盲目压低残次品率等。(3)在核定工缴费时,可以因地而异,既要防止自相过度竞争,又要保持对国外同行的竞争能力。(4)争取逐步提高国产原材料和零配件的比重,为自营出口创造条件。(5)海关要加强对来料来件进口和成品出口的监督,防止走私和偷税等行为发生。(6)在条件许可时,争取提高加工深度,改进产品质量,以获取更多的工缴费并为自营出口创造技术条件。
同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方提供的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和各种转型升级压力相对舒缓的局面,努力维持企业的生存和正常发展,渡过难关。另一方面,要为几年后到来的加工贸易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做准备,以免到时不能适应。一要加强管理,挖潜力,降成本。二要大力创新,推出功能少、成本低的新产品,应对危机条件下的外部需求萎缩。三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弥补在发达经济体市场的损失。四要开拓国内市场求生存,充分发挥出口企业产品设计新、质量好的优势,加强与国内渠道商、品牌商的合作,抓住国家“促内需”的机遇,开拓国内市场,形成兼顾两个市场的新格局,拓展回旋空间。
对于今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及政策调整的目标和原则应是:继续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注意增强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努力提高加工过程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扬长避短,使加工贸易发挥促进外贸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陶涛:《金融危机对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3-4期。
2.韩可卫:《对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147期。
3.宋志勇:《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国际贸易》2005年第8期。
4.袁伟峰,余思勤:《关于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5.裴长洪,彭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十一五”时期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课题》《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6.郭峰濂:《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第1期。
7.郭峰濂:《关于我国发展绿色贸易的思考》《国际贸易问题》 2005年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