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品开发重点。
把发展鲜切花生产作为发展花卉产业的重点,把加强主要鲜切花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优先和重要的地位。一是紧跟国际先进水平,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消化、吸取和自主创新,逐步实现世界名优鲜切花国产化;二是提高主要出口鲜切花产品质量、创新品牌,促使其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加大云南野生特色鲜切花种质资源研究和新特优品种选育,力争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实现商品化开发和产业化经营。
2、花卉种业发展重点。
建立健全花卉种球、种苗和种子繁育体系。面向市场,走产业化的思路,把科研生产、经营单位的力量集中起来,实行“育、引、繁、推”一体化经营新体制,实现产业化生产和经营。
近期种球生产以百合、郁金香、彩色马蹄莲为主,尽快实现国产化供应,建成全国球根类花卉种球生产供应基础;种苗生产基本实现主栽花卉品种用苗自给有余,地方特色花卉品种供应国内外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草花、草坪用种的杂交制种,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营销重点。
市场营销的重点是培育消费市场和建立健全高效快捷的花卉物流体系。
培育消费市场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发展外向型花卉产业的关键。一要确定不同时期目标市场。二要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消费水平,研究部署和指导生产,在产品的多样性、丰富性上下功夫,以适应不同消费层次和不同消费用途的需求。三要采取多种促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花卉消费知识,拉动市场消费,促进花卉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成为主体市场。四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综合性、专题性的国际、国内花卉博览会、花展、花卉技术展洽会、插花大赛、插花艺术展等。要积极参与国内外举办的各类花卉博览会、学术研讨会及于花卉产业有关的各种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塑造“云花”形象。五是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确保稳定的货源和相对稳定的价格,做到供货数量、质量、时间三保证,树立云南花卉产销的良好信誉。以阶段性目标市场为导向,构建市场花卉流通物流体系。建立以拍卖市场为主体,产地集散、物流配送与国内、国际航空运输相配套的高透明度、大信息量、多层次协作、综合服务性强的物流运输体系,以流通促生产,形成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花卉物流体系。
(二)区域布局
1、以昆明、玉溪为中心建立规模化、现代化温带花卉为主的各类鲜切花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呈贡县、官渡区、蒿明县、宜良县、晋宁县、玉溪市、通海县、江川县和澄江县。
2、建立以昆明市、玉溪市、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为重点的盆花生产基地(蝴蝶兰、大花惠兰基地)。
3、建立以开远、建水、石屏包括蒙自、河口等地在内的沿昆河铁路一线开展的以观叶植物、绿化苗木为主的盆栽基地及苗木盆景生产基地。
4、以迪庆州中甸县为中心建立球根花卉种球生产及示范基地。
三、云南花卉产品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路、原则
(一)花卉产品出口现状
1、从全国花卉生产的布局看,云南鲜切花位居第一,云南花卉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的一个新兴大产业。到2008年止,全省花卉总面积达到10600公顷,年产鲜切花40.4亿支,其中出口比率为15-20%。出口目的地为:台湾、香港、澳门、泰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欧洲的荷兰、法国、德国、美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情况:
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卉产品消费市场可观,据有关资料显示,未来的十多年,我国花卉市场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我国花卉产品出口也不断增长,1991年全国花卉出口额仅3800万美元, 2003年出口总额增加到近9000万美元,但不到世界花卉贸易额的1%;云南省2008年花卉出口额增至6736万美元,占全国花卉出口总额的35%以上,云南省已成为全国鲜切花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基地,以切花玫瑰为主的鲜切花出口主要为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荷兰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
3、由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种和产品质量优势,与发达国家产品质量和大批量出口尚有较大差距,高品质的切花玫瑰产品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出口的需求。可以说只要有符合国际市场质量要求的高品质玫瑰,实现均衡供花,云南花卉就完全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国际花卉市场份额。
4、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世界花卉大国将在亚洲出现,而且主要是中国。国际市场打开方便之门。我国入市后,一方面要加速与国际市场对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一方面也会顺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信息共享化的趋势,为我国花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方便之门,同时,外商利用我国花卉比较优势和互惠政策,进行直接投资与合作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有利于提高我国花卉生产和市场供应能力,花卉国际贸易更加活跃。
5、2008年,我国花卉进出口渠道更加畅通,日本每年花卉消费110亿元左右,绝大多数依靠进口,他们正在主动打通从我国进口鲜花的渠道,目前每年都有大量鲜切花出口日本。
(二)花卉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云南的花卉业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生产技术、品种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忽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到2004年止,云南上规模的花卉企业有365家,种植面积达到4000公顷,年产鲜切花23.3亿支,占全国总产量的51%左右,其中出口比率为10-15%。而我国花卉生产面积为458万hm2,平均产值为1.2万美元/hm2。我国花卉单位面积产量是荷兰的2.7%,以色列的6.2%。尽管目前我国花卉单位面积产量比产业发展之初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单位面积产量、产值都较低,仍处于高速低效数量型阶段,花卉产业的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2、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不高,生产方式落后。云南花卉生产企业基本上是从农户及国有苗圃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生产设施和生产水平仍相对落后。企业生产组织形成普遍表现为“大而全”或“小而全”,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企业无论大小既搞引种、繁种试验,又要搞生产、经营和销售,既生产切花,又生产盆花,顾此失彼。企业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拳头产品,只能在低水平上相互竞争,经营路子越走越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