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花卉生产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花卉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受市场利益的驱动,急功近利、一拥而上投资花卉业的情况十分严重,许多地区都试图种植每一种花卉,百花园式的生产结构十分普遍。如有的地区不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地区消费水平,盲目发展鲜切花生产,造成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花卉生产单产低、质量差、产品滞销。
4、国内花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尚需进一步引导消费。扩大市场需求是花卉产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引导消费是花卉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的重要前提。据荷兰花卉协会统计,全球人均花卉消费量最多的是瑞士,为106.5美元,德国、法国、英国已分别达48、32、29美元。而我国人均消费额不足1美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已降低46%),人民生活水平将逐步进入小康,消费性支出越来多。城乡人民对花卉有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按人均消费两枝鲜花预计,未来若干年后将形成20亿支以上鲜切花,100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我国10%的人富起来就相当于一个美国,由此可见我国花卉消费市场潜力之大。
5、花卉质量差,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高档花卉消费主要依靠进口,花卉出口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成为制约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6、由于我国花卉产品质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花卉作为人们的精神享受的产品,并非生活必需品,精神享受就要求产品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没有高质量,花卉产品必然缺乏竞争力。日本花卉专家曾经说过:“中国花卉生产面积增加很快,但花的品质却不是很好,结果价格低。”花卉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对花卉市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及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花卉生产先进国家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向花卉生产大国发展的进程证明,生产技术和设施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科技支持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高质量、多品种的花卉产品将倍受青睐。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外花卉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花卉企业如不尽快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科技含量,不用说参与国际竞争,就是过内市场份额也会丧失。
(三)花卉产品出口发展思路
目前,世界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花卉生产者或花卉企业由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发展,传统花卉向新优种类和品种多样性发展,花卉科研向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发展。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国花卉要大踏步走向世界,就要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我国单位面积花卉生产平均成本低,具有多种自然气候型,丰富多姿的植物种类和遗传多样性等优势。
根据云南花卉产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我省的实际,云南花卉产业产品出口的发展思路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我省优势资源,以现代企业和花农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创特色、树名牌、强管理、调结构,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实现花卉产业超常规快速发展,用5—10年的时间把我省建成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出口基地和市场交易中心,进而带动我国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上述发展思路可具体化为;围绕一个目标(建成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出口基地和市场交易中心),开拓市场,调整二个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四个体系(多元投入体系、科技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销信息网络体系),实施四大工程(科教兴花工程、市场建设工程、商品基地建设工程、名烟名花结合工程)。
(四)花卉产品出口发展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就是对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布局必须在依据市场讲求效益的前提下确定,并随市场状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力争把握市场变化的主动权,使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日趋紧密地融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国外市场。从大市场、大需求出发,调整和优化结构,开发和培育在国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名特、优、新产品,逐步提高农户、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反应能力,引导云南花卉产业早日发展成为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国际性产业。
2.特色取胜的原则。在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中要在“特”字上作文章,依托资源,做好深度开发,积极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
3.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就是要把资源与自然条件的适宜性作为确定云南花齐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布局的根本依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变优势为效益,变优势为竞争力,以优质低价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原则。要从建设亚洲最大鲜切花生产、出口基地和市场交易中心的长远目标出发,作好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规划,并逐步实施。要从云南省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产业现状等实际出发,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布局。
(四)发展目标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为:把云南建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市场交易中心,2020年全省花卉总产值到达200亿元以上。
2010年,鲜切花面积发展到9200公顷,鲜切花产量53亿枝,产值42亿元,单位面积产量相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单位面积产值提高到45.7万元/公顷,出品创汇9000万美元,提供30万个就业岗位。
在国际市场中,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国际的第一目标市场,欧洲地区为第二目标市场,美、澳地区为第三目标市场。长期发展目标是努力开拓国际市场,2020年鲜切花外销量仍然要占生产总量的90%以上,出口到国际市场的占40%。在出口总量中,亚洲地区占出口量的70%,其它地区为30%。
四、云南花卉产品出口的对策措施
1、强化舆论宣传,充分调动农民发展花卉生产的积极性
应进一步利用电视、广播电台、会议、现场示范、培训教育、观摩评比等形式,加大对花卉生产效益、致富典型、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促农民自觉、自愿、自发、主动地种花卉,市、县等农林行政部门要与乡镇、花卉龙头企业、花卉大户等一道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到外地开展招商引资,争取资金扶持和引进外地客商投资花卉产业,并应多上一些投入成本较低、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较高的“短、平、快”花卉品种、品类,充分调动农民种花的积极性。今后云南花卉业发展的重点不应追求单纯面积的扩大,而应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挖掘生产潜力,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效益上下工夫,在内部扩张上做文章。
2、强化科技示范,加快花卉业发展步伐
花卉产业的发展应紧紧围绕“结构调优、品种和品类调新、规模放大、效益调高”的原则做文章,才能避免花卉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低水平雷同、重复等现象;要着重抓好三点:首先,要抓好基层花卉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对农技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培训,更新知识和技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要聘请外地花卉专家对当地花卉技术人员和花农进行培训,并积极引进花卉科技人才,使他们乐于在一线搞好花卉技术推广;也可带领花卉技术人员和花农到外地参观,学习取经;其次要抓好花卉精品示范园建设。要将精品示范园建成花卉生产的“试验田”,又要建成花卉产业的“样板田”;要本着“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的原则,不必贪大求洋,根据当地的花卉特色建成1—2个高标准的、切实能给花农树立典型的花卉精品示范园;再次是要抓好花卉技术推广。可结合“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等,对农民进行花卉知识、科技的义务培训,抓好花卉科技下乡,实行县、乡干部轮岗创业、在岗兼业搞花卉基地建设,实施县乡农林技术人员搞花卉技术承包工程,实行市、县、乡(镇)农技人员包乡镇、或包村、或挂职(兼职)等,抓好花卉生产技术宣传、普及和推广等。
花卉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主攻一两种花卉,形成自己的特殊产品,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经过不断努力形成规模化生产,有效地占领国内国际市场。花卉作为农产品生产,一方面要注意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自然资源优势的利用和发挥,也就是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就本质来说,就是要发挥比较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就经济规律而言,应该以专业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