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没有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和贴现。这类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采用开新票还旧票的方式,对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出票人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为无效商品交易合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超商品交易金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贴现申请人为非贸易合同的签订人;为贸易合同不真实或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的承兑汇票办理贴现;为同一号码增值税发票办理多笔贴现。人民银行在检查中曾发现某企业先后使用同一份增值税发票98次,另一企业使用同一份合同12次办理承兑和贴现。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资金违规流入股市。部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放松对贴现资金用途的审查和跟踪,导致贴现资金直接或间接地违规流入股市。从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的方式看,首先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证券公司或者企业、证券公司和银行三方之间事先达成某种协议或默契,然后由出票企业在银行存入部分保证金,再由证券公司或关联企业担保,利用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票据,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由关联企业到其他银行贴现,套取银行资金。这些资金通过转入关联企业的投资账户、证券公司或“私募基金”,大部分流入了股市。今年8月,人民银行即对沈阳地区的部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进行了查处。
3、商业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管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近几年,商业银行虽然普遍完善了内控制度建设,加强了信贷管理,但分支机构仍然存在大量违规操作现象。突出表现是超授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和办理贴现;没有授信或超授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来授权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其次是有章不循,违反操作规定办理承兑和贴现,为背书不连续的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为非存款户办理贴现;违反操作程序先办理贴现,后审批及签订贴现合同。三是忽视风险防范,还款措施得不到落实。主要表现是:①不按规定收取保证金;②保证金不足,用银行贷款或票据贴现资金作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③对出票人到期无款兑付的银行承兑汇票全部转为逾期贷款;④以他行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开票质押物;⑤未按有关规定对抵押物进行严格管理,随意更换;⑥置换质押物未重新办理质押手续,部分质押物悬空。
四、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由于票据业务涉及到社会尤其是企业的信用水准,因此社会的信用对票据业务的发展尤为重要,其状况决定着票据市场的进退和成败。近年来,社会对信用缺失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对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已形成共识,并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办法。人民银行专门成立了征信管理机构,以加强金融系统征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对票据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票据市场的风险控制。一是强化内控管理。商业银行要将票据业务管理纳入内控制度建设框架之下,进一步完善票据业务的操作流程和内控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的事前审查、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二是防止业务操作风险。要选择责任心强、业务熟的人员办理票据业务,把好票据审查关、背书核实关、票据真伪关;
(三)正确把握拓展业务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开展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是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优化资产结构、降低信用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工具和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当前资金面总体趋紧的态势下,充分发挥票据资产周转快的优势,有利于商业银行在确保流动性的基础上提升经营效益。但是由于业务的发展,票据业务所固有的风险如:信用风险、诈骗风险和道德风险等也随之增加。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开拓市场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既不能超越风险防控能力、为求短期利益而盲目发展,又不能由于畏惧风险而限制、收缩甚至停办业务。
(四)提高票据业务经营模式,使票据经营管理公司化。票据经营机构的公司化经营管理是各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普遍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票据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票据专营机构公司化经营管理进程,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对票据业务及其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实施综合票据业务战略,建立票据业务与公司业务、信贷业务、中间业务优势互补的整合机制,通过以票据为工具的综合产品创新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增强风险控制与市场营销能力。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