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三)三个文明建设决定了经营发展的高度。再扬“百舸争流”的奋进精神,推进三个文明建设。 1、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带动力。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流砥柱,集团领导委以了重托,员工同志们寄予了厚望。为此,集团在干部选拔上,也提出了“四个不用”的原则,即:不用以权谋私的人、不用不负责任的人、不用不讲原则的人、不用无所作为的人。2、加强党员队伍的示范力。深化开展“泰山先锋工程”,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好岗位示范作用,面对困难问题勇挑重担,听到落后语言迅速制止,接到工作任务冲锋在前,努力成为和谐发展的排头兵。3、加强群团组织的号召力。全面启动争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准备和申报工作,创新劳动竞赛形式,深化企务公开,关心员工生活,关注青年成长,提升群团的号召力,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营造温馨的团队之家、和谐之家、企业之家。
五、注重文化践行,着力推进企业文明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为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泰安交运集团做好四个融合。
(一)找准切入点,与学习型企业建设相融合
学习型企业是深化“好运”文化的有效途径。在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中,泰安交运集团将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管理理念、公司方针、经营理念、质量方针、业作风、员工行为准则等价值理念体系、管理制度体系、行为准则体系进行系统整合,编印了《员工手册》,将“好运”文化内涵、核心理念、核心价值观等核心价值体系、八个子文化的愿景和价值观进行全面整理,编印成《“好运”文化手册》,将员工在践行“好运”文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典型做法编印成《企业文化故事》,并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教材,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在集团公司上下掀起学习“好运”文化的热潮,、践行“好运”文化的高潮,推进好运文化向纵深发展,达到事事烙有“好运”文化印记,处处体现“好运”文化风采,时时展现“好运”文化形象,以文化力促进学习力,全面实现“好运”文化落地。
(二)找准关键点,与班组建设相融合
班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直接载体,优秀的企业文化要靠优秀的班组文化来体现。一是培育亮点班组。泰安交运集团有800多个班组,虽然涉及不同的产业,工作内容不同,但工作性质一样。基于这一原因,交运集团选择涉及面广、活力强、易推广的红叶服务班作为班组文化的试点班组。通过一年来的重点培育取得了丰硕成果,红叶服务班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巾帼建功岗”等荣誉称号,“红叶”班组文化也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奖。二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系统总结“红叶班组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公司所有班组全面推广,展开班组文化建设,每个班组都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组文化看板,提炼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班组愿景、价值观、工作理念等核心价值体系,以文化力促进战斗力,形成了上下一体、全面推进的格局。
六、“好运”文化模式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繁荣富强
通过“好运”文化的系统建设,集团公司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企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
企业资产规模由1.97亿元发展到5.77亿元,营运车保有量由725部发展到2700余部,汽车销售从零发展到年销售2800余台,客运经营线路从120余条发展到400余条,客运经营班次从800余个发展到2000余个,客货经营场站从18个发展到31个,汽车服务站从23个发展到86个,企业整体规模实力由全省第18位跃居第4位。
(二)经济效益全面攀升
客运量由400万人提高到1000余万人,货运量由30万吨提高到150万吨,集装箱运输量由1200个标箱提高到1.2万个标箱,综合周转量由2500万吨公里提高到3亿吨公里,营业总收入由1.2亿元提高到6亿元,上缴各种规费、税金从500万元提高到3600余万元,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跃居全省第3名。
(三)企业知名度全面提高
社会对企业的认知度由45%提高到98.56%,客户满意率由76%提高到98.3%,精心培育的“交好运,运真情”服务品牌被评为全省服务名牌,创新推出的“五星服务法”得到交通部、省交通厅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全省交通系统全面推广。文化力带来向心力、吸引力,今年集团公司先后兼并重组了泰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泰安市第二运输公司,收购了新泰通达出租车有限公司,泰安市2007企业文化年会在泰安交运集团召开,与会的上级领导和100多家大型企业代表对交运集团的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被泰安市政府评为“泰安市企业文化建设样板单位”。
(四)三个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员工人均年收入由5000元增长到1.5万元,员工住房由45%增加到82%,技能人才比率由23%上升62%,有一名员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有12名员工分别获得省部级劳动模范、富民兴鲁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有15名员工荣获省市级首席技师称号。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交通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质量管理奖”、“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省AAA诚信企业”、“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全省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先进集体”、“省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思想政治工作最佳企业”和“职业培训先进单位”。
七、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首先是领导者的文化。在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领导者或者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往往对整个企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领导者所处的低位决定了其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项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理念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监督者,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又是企业文化变革的领导者。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
(二) 企业文化建设是最高层次的企业管理
任何体系都不可能没有制度达不到的地方,这些环节需要企业文化来指导和完善。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有序性,不仅依靠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约束职工的行为,还要通过无形的文化氛围来规范职工的活动。为了保障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不能没有规章制度,但是单纯依靠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观念形态的东西维系职工,提高职工的自我约束力。这种约束虽然是间接地、无形的,但它一旦形成,在一定意义上比直接约束的作用更大。企业规章制度只能规定劳动纪律而不能规定职工的劳动态度,而企业文化氛围则可以引导职工的劳动态度和行为取向。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最高层次的企业管理,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职工中忠于企业并对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使职工精神愉快的工作,乐于奉献而无怨无悔。
(三) 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
企业文化体系一旦形成,具有其相对稳定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激励引导作用。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可能同时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着的文化体系。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都迅速变化着,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也在变化。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发展战略和企业制度的变迁,构建在其基础之上的企业文化同样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丰富和提升、发展,或者说需要变革。否则,文化体系中的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就会对企业发展和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起到一种障碍、滞后甚至是相反的作用。但是企业文化又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其根本的东西是不能变的。如果根本的东西变了,反而会给职工的思想带来混乱,使大家无所适从。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加快改革发展。与此相适应,企业文化也将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发展。因此,企业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企业文化始终处于持续创新的动态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徳,企业文化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盖乐民.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竞争力的核心[J].现代企业,2005,10.
3.赵红岩.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兵团工运,2005,1.
4.赵铁成.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A]. 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 2007 .
5.张敬文.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探讨[D]. 暨南大学, 200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