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1、政府选定部分商业银行作为实施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平台
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如投资基金、税收、补息、贴息等优惠措施,最好不要采取传统方式成立专门机构来实施,这样会出现新的市场行为之外的“寻租”现象。可以考虑将这一揽子优惠扶持政策,委托给二至三家商业银行为代理行,并要求代理行对选定的企业给予配额的信贷资金。委托代理行的选择,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对所属地区的商业银行进行招标。代理行以经济手段和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对政府选定的企业进行帮助,并接受当地政府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对所划定的中小企业的支持,是否按政策落实到位,一经发现没有落实到位,立即取消其代理资格。
2、中小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
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信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生存发展的生命,中小企业坚持诚信、履约守信,提高自身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用、真实的资讯,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六)建立吸引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1.转变使用人才的观念
虽然一直以来,社会广泛地批评“任人唯亲”,但仍有不少企业“唯亲近者是用”、“唯家族成员是用”,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这种情况必须纠正,但与此同时,也不可走向另一个误区一一“亲者不任”;现在有的中小企业竭力回避从企业内部培养、选拔人才,甚至认为企业内部没有人才,总希望弄个外来和尚。其实,真正的“任人唯贤"是不论亲疏的,内部选拔人才也是一条有效、便捷的用人途径。由内部选拔出来的人才对本企业比较了解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产品特性等;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较为一致,能够较好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可能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企业和人才之间相互了解,容易形成一种信任机制,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阻力和管理成本。
2.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
中小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新一轮企业改革的时机,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以各种方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
(1)运用薪资、福利
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和实际条件,中小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一般可以采取“底薪+奖金”的模式:“底薪”可以与企业原有的薪酬制度统一,基本上差距不大,而“奖金"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和人才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计量标准和评价方式。采取这种模式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可以依据“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做法;或者,为了避免因组织剧烈变动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采取让原有经营者进行再次创业,开发新项目、新市场,而让新引进的人才经营管理原有的产业。另外,还可以通过给原来的经营者配备助手并赋予助手以实权,具体行使管理职能,而原有的经营者主要起顾问或指导作用等方法实现新老交替。
(2)运用股权
在吸引人才方面企业还可以顺应企业改革的潮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在“产权明晰”上下功夫,制定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通过将个体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办法,从而在公司内部构建“利益共同体”,增强人才的责任心,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注10)
(3)运用企业文化
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其实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的激励更为有效。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一个企业的文化,尤其是强文化,会强烈影响一个企业对员工的根本看法,并影响该企业的领导风格、领导方式、组织的结构及其关系、企业控制职能的应用方式。而这些都是企业能否有效吸引住人才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欲望,齐心协力的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影响效果尤为明显。
四、结束总结
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保障民生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中小企业又是脆弱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何去何从,不仅是中小企业自身面临的重大选择,也是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中小企业发展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做出重大决策的基础,是指导企业长远发展的航标,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主动适应环境,明确战略发展方向,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价值创新为主线,加大创新活动投入。培养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只有抓住当前机遇,扎扎实实做好战略管理方方面面的基础性工作,才能使企业由小变大,由弱转强。
引文注释:
(注1)范心灵:《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决策探索 》,2007(6)
(注2)洪斌:《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对策》,《中国商贸》,2009(5)
(注3)刘艳红:《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理论研究》,《财经界》,2009(10)
(注4)彭健:《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问题浅析》,《中国商贸》,2008(4),
(注5)洪斌,郭自云:《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对策》,《管理研究》,2010(2)
(注6)于洋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分析》,《辽宁经济》,2009(12)
(注7)姜涛,南永新:《核心竞争力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中国商贸》,2009(3),
(注8)韩永信:《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2期
(注9)潘英丽:《论中小企业发展在经济转型中的核心作用》,《解放日报》,2010年1月
(注10)赵世贤:《中小企业循环经济的实现与联盟》,《生态经济》,2009(01)
参考文献:
1.范心灵:《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决策探索 》,2007(6)
2.洪斌:《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对策》,《中国商贸》,2009(5)
3.刘艳红:《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理论研究》,《财经界》,2009(10)
4.彭健:《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问题浅析》,《中国商贸》,2008(4),
5.洪斌,郭自云:《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对策》,《管理研究》,2010(2)
6.于洋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分析》,《辽宁经济》,2009(12)
7.姜涛,南永新:《核心竞争力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中国商贸》,2009(3),
8.韩永信:《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2期
9.潘英丽:《论中小企业发展在经济转型中的核心作用》,《解放日报》,2010年1月
10.赵世贤:《中小企业循环经济的实现与联盟》,《生态经济》,2009(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