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入市资金以养老基金、开放式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主,资金来源非常稳定。而国内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为辅。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风险意识不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羊群效应非常明显,是造成股市大幅波动的重要愿意之一。
5.经济周期
从理论上讲,经济周期的变化对股市的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而股市对经济周期的反映也具有夸大和超前性。经济周期之所以能引起股市周期性的变动,是因为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股市的基础——股票投资价值的大小及其变化与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当经济走向繁荣时,市场需求旺盛,上市企业的盈利高,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股价下跌。总之,宏观经济指标与股市变化息息相关。
6.政府行为
中国股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是作为一个后起的新兴国家,中国股市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特征,表现之一就是“政策市”,即政府频繁出台股市政策、控制资金及股票供给等手段直接干预股市运行,使得股市运行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非常显著。
三、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股价关系的理论研究
(一)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现状分析
各国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定义并以一致。美国《Black法律词典》将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大的投资者认定为机构投资者。而我国对机构投资者的定义主要为在金融市场从事证券投资的法人机构,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由于我国政府部门的重视,我国实行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政策以来,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规模都取得了飞快的发展,下面我们对此做简要介绍。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后,由基金托管人托管, 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主要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间接投资方式。为了响应超常规引进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我国不断完善理发,逐步培育和规范发展机构投资者,让机构投资者起到支撑和稳定市场的作用。1997年11月14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4年6月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法》,有了政策规范和引导,证券投资基金取得了超前的发展,逐步成为了金融市场上不可缺少的力量。截至2010年12月31日,42只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1368.58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5.43%,739只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23815.96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94.57%。此外,我国基金市场上正式运作的证券投资基金共有803只,其中以中国大陆境内市场为投资对象的基金有776只,以中国大陆境外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QDII基金有27只。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主体地位,证券投资基金并将继续为稳定我们证券市场做出贡献。
社保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保基金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社保基金是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2001年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社保基金投资的基本原则、投资范围、投资比例、投资方式等,建立了社保基金的监督、报告和财务制度,2003年6月,社保基金以委托投资方式进入证券市场,截至2010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共8568亿元,比上年增加802亿元,增长10.32%。社保基金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参与股票市场投资以后,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丰富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
保险公司,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商业保险公司,包括直接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基于保险公司在流动性和安全性方面要求较高,在保险公司发展的最初阶段,我国禁止保险公司进入股票市场。2004年10月,我国颁布实施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但是规定保险公司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不得超过上年底总资产的5%,2007年7月,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市的资金比例从5%提高到了10%,股票和基金总投资比例控制在20%以内。国家在政策层面上放松管制,使得保险资金流入股市的数量大幅增加,保险资金进入股市既促进了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多样化,分散了投资风险,同时也对股票市场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QFII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简称,QFII制度是一国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种过渡性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吸引国外资金进入本国资本市场,改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气氛和投资主体结构。国外投资者若要进入证券市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后,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所获得资本利得和股息等收益,可以转化成外汇汇出。2001年7月18日,深交所举办了“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座谈会”,会议解决了QFII制度中存在的许多技术问题,对我国引入QFII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1月5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标志着QFII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006年8月,颁布实施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对QFII的投资细则有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同时也大幅降低了QFII的入市门槛。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增加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程度,减少了市场投机行为,改善了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促进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机构投资者与股价收益率关系理论研究
1.股价收益率对机构投资者行为影响
机构投资者对于价格比较高的股票比较偏好,因为股价较高的股票通常代表其市值也相对较高,同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便利与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的操作。机构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通常对所选择的投资组合形成了自己的价格预期,但是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有系统性因素和非系统性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机构投资者的预期价格和股票的实际价格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机构投资者必须根据实际价格的走势适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组合。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受价格不断调整影响,最有力的佐证是机构投资者的反馈交易和处置效应。
反馈交易是指交易者只根据过去股票价格的走势而不是股票价格的未来预期选择投资组合,投资者买卖决策并不来自于证券的基本面信息和风险收益状况,而是根据股票价格前期表现,主要分为正反馈交易和负反馈交易。如果投资者认为前期表现较好的股票能够持续保持上涨趋势而买入或继续持有股票,则称为正反馈交易;如果投资者认为前期表现较差的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具有上涨趋势而买入或继续持有股票,则称为负反馈交易。
处置效应指投资者卖出股票时不愿意将已亏损的股票卖掉,而是将买入后价格已经上涨的赢利股票卖出,这一观点由Shefrin和Statman最早提出。出现处置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遵循平均值回归的特点,即现在上涨的股票涨到一定高点必定会在将来一段时间下跌,而现在下跌的股票则相反,会在未来倾向于上涨;第二,投资者都是厌恶损失的,而且对亏损和获益具有不同的价值函数,投资者不愿将账面价值的亏损转化为实际亏损。因此,股价收益率的变化导致机构投资者的认知变化,从而使机构投资者形成新的价格预期,进而影响到机构投资者的行为。
2.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价收益率的影响
机构投资者不同于个人投资者,资金比较集中,对市场信息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在进行市场交易时,尤其是对个股的买卖,很容易对股票价格产生巨大的冲击。最为一个新兴的股票市场,我国的政策法规和政府监管机制都不健全,机构投资者操作市场行为经常发生。早在2000年,在平湖和李菁发表的《基金黑幕》文章中就详细描述了基金之间“对倒”、“倒仓”、“净值游戏”等现象,揭露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操纵市场行为[9]。所以,相对于国外的机构投资者而言,我们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影响更大。
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收益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比较雄厚,在机构投资者买卖股票行为发生时,每笔成交量都比较大,买入股票能引起股票的需求上升从而拉高股价,而卖出股票时会引起股价供给的增加从而拉低股票价格,这是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对股价的影响。(2)机构投资者对某支股票的持有将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股票数量减少,供给的减少会引发股票价格的上升,这是机构投资者持有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3)机构投资者在执行买卖决策时,通常采用的是组合型交易策略,在单笔交易中,机构投资者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都是非常大的,所涉及的股票种类也很多,在一笔大额交易与众多零散的交易总额相等的情况下,更能产生价格压力和拉力,同事大额交易具有信息效应,当其他投资者观察到后,后作出跟进,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面临的压力。(4)机构投资者具有羊群效应。机构资者的羊群效应是指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时互相模仿,买入或者卖出相同的股票,从而对股价产生影响的行为,当机构投资者同时买入或者卖出某支股票时,市场上该股票的需求或供给迅速增加,从而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
(三)机构投资者与股价波动率关系研究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