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二)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CMCC),简称“中国移动通信”,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中国移动通信曾经是“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在中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
截至2011年08月31日,中国移动总客户数达到6.27亿,TD-SCDMA用户总数达到4031.8万,已经100%覆盖全国县(市),与237个国家和地区的404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86个国家和地区的285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中国移动通信已经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中国移动通信已连续11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0强,在2011年《财富》500强榜单中排名87位。
与其他两大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相比,中国移动在全业务竞争中优劣体现地比较明显,优势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资金实力雄厚。总体来看,中国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在移动业务上有着绝对优势,中国移动在网络覆盖和技术水平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资金最为雄厚。
2. 移动品牌优势。中国移动通信拥有最清晰、最全面的移动客户品牌——“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长期的口碑和产品塑造深刻地影响着大众心理导向。反观其竞争对手,联通的“沃”是整合之后才形成外在标识。“天翼”、“我的e家”则是新电信在重组后将从以往的固话和宽带发展而来,重点突出了宽带优势。然而无论是“沃”还是“天翼”、“我的e家”,在品牌塑造,内容构建和影响力上都不如中国移动“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来得深入人心。
3. 移动的用户群及高端用户庞大,远远超过竞争对手。
4. 国家对TD的支持
5. 重组成本最小。移动在重组过程中移动的负担最轻,中国移动的移动业务几乎不受影响,铁通则作为全资子公司单独运营,因目前仍负债400亿,因此暂不上市。而联通则在重组中变化最大,不仅有业务发出去,还要跨区、跨业务进行合并。
6. 企业文化和强大的执行能力。
劣势则表现为:
1. 缺乏固网维护管理经验和人才。从现有格局来看,三家运营商在全业务运营的能力储备与建设上均存在明显不足,而移动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固移融合方面,中国移动是典型的长短腿,一方面在移动业务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固网运维则是一片空白,虽然有了铁通的固话业务但尚未整合。而竞争对手中国电信的固网是绝对优势,拥有庞大的固网用户,维护管理经验丰富并拥有大批维护管理人才,其固话网络和业务运营能力无法撼动。就算新联通,中国移动也不是对手,原本联通就有国家政策倾斜,拥有全业务运营权,更何况获得了网通,在北方十省,联通是绝对的强悍,老电信的家底不是吃素的。
2. TD技术相比较其他技术不成熟。TD的发展一直是个问题,这个中国完全自主的标准到底最终能不能被国际认同,后期到底会有多少国际厂商对他大力支持,目前都不得而知。所以从目前中国移动搭建TD网络的进度来看,并没用达到预期。 技术上TD还不成熟,3G的领域它还不是WCDMA和CDMA2000的对手,全球超过70%的3G网络网络承载在WCDMA上,技术和产业链最为成熟,市场热销的苹果iPhone手机也是首先支持联通手机。
3. 树大招风,垄断行业的暴利与社会和谐形象的建立存在不平衡。
(三) 在全业务竞争环境下通信行业发展的意义
1. 有利于企业的竞争、行为的规范,有利于遏制恶性竞争
近来,我国通信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主要表现为价格战愈演愈烈。而摆脱恶性竞争阴霾、构建公平有效竞争机制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实施全业务经营战略。纠正通信市场竞争的发展方向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最主要任务之一。随着重组的完成和3G牌照的发放为各大运营商搭建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也进一步为理顺管理体制、充分整合资源、提高运行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信市场要发展,一定要引入竞争,搞垄断没有出路。竞争的目的就是促进共同发展,不是你死我活,大家都要使股东利益最大化。构建全业务运营商是公平有效竞争的落脚点,因为公平才能形成有效竞争,不合作、零和博弈的竞争只会造成恶性竞争,甚至是无效的竞争。广大消费者也能从通信市场的有序有效竞争中得到最大的便利和真正的实惠。
2. 有利于分类市场的进一步细化
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难以改变的。目前,通信市场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消费者的“胃口”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用户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分,市场细分程度越来越高,市场需求多元化就使得运营商如果只提供单一的业务内容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驱动又会促使运营商进一步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市场细化,为全业务竞争带来发展亮点,例如大力拓展农村商业市场,针对不同情况的家庭用户适宜的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固网增值业务等等。通过加快市场细化,业务上实现差异化服务,不断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ARPU值的提高创造新的增长点。
3. 有利于客户的感知和体验
全业务运营,客户感知是先导。随着全业务运营融合的加快,介入百姓生活的领域不断拓展,需要通过一流的服务来提升客户感知,以达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然而,在全业务运营条件下的矛盾,均比过去单一网络更复杂,并不断产生一些新问题,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客户感知。只有构建以客户感知为先导的客户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
当前三家运营商都不约而同的将客户感知和体验摆在重要位置,纷纷构建以客户感知为核心的服务体系,这些举措均在各自的年度考核指标中体现出来。以中国移动为例,2011年精简后的KPI指标体系大幅加重对客户满意度和网络运行质量的考核,删减了包括数据业务、中高端用户数和集团业务在内的产品类和过程类指标,由19个实体指标缩减为13个,这既是移动高速扩张后的潜心修炼,又是全业务运营下重视客户感知和体验的必然表现。
4. 全业务经营有利于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
全业务营运时代为通信制造业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商机。通信制造业和运营业在整个通信市场中是上下游的关系,两者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国际上,通信运营市场陷入低迷后随即波及制造业,几乎所有的世界顶尖级的制造业巨头都因业务急剧下滑而叫苦不迭。从国内来看,中国3G市场的启动和全业务运营所带来的网络建设热潮是显而易见的,华为、中兴、大唐等一大批通信制造企业必将展开激励竞争,抢夺市场份额,这无疑将有力地拉动制造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未来几年的快速增长将给上游元器件厂商、中游设备厂商,以及下游增值服务商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并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提供载体。
5. 全业务运营有利于打造世界级通信企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各国大企业、大公司之间的较量上。因此,中国需培育自己的世界级通信企业。全业务经营可使企业的业务结构得到充分改善,充分发挥运营商的全网优势,提供综合业务解决方案,并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可使新运营商获得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 中国移动在通信行业全业务竞争下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 移动通信移动业务和固网业务发展的不平衡
1. 固网运营和团队建设问题
移动通信在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后,手握6亿用户70%的市场份额,在移动业务领域是绝对王者,在2G市场领导地位难以撼动。但在固话运营领域,移动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另外一个王者——中国电信,一个被捆住手脚多年的巨兽,然而在全业务下,这根绳子终于松绑了。如果说在移动的3G市场和电信、联通还相对均衡,但固网领域则完全是一篇空白,固网运营团队要尽快建立。
2. 宽带用户市场竞争问题
相比固定和移动语音市场,中国的宽带市场不是一个饱和的市场,还处于高速发展期,每年有30%左右的增长率,只要移动寻求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对业务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包装,是完全可以在一定区域内追赶竞争对手的。在美国市场上就上演了一个鲜活的实例:AT&T和Verizon,通过并购成为全业务运营商,AT&T在固网实力占优,但Verizon 也没有放弃,反而利用网络历史包袱小、起点高的优势,大力发展光纤接入和IPTV业务,同AT&T的ADSL业务展开差异化竞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国移动完全可以借鉴国外运营商的思路,建差异化的网络,进行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的区域内发展固网宽带业务。就市场现状看,中国移动在宽带的竞争就必须需要尽快上FTTH,争夺宽带用户。
(二) 移动通信在短板领域建设问题
与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移动似乎除了利润不短剩下的什么都不长。受制于管道、光缆等基础建设匮乏,集团覆盖率差距大,最后一公里更别提,客户经理数量严重不足且水平有限,在全业务的道路上,中国移动距离成功还有很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主要竞争对手电信之间的差距。接入网资源匮乏、号段不足、无固话彩铃等增值功能、不能提供手机与固话的同振业务、资料与工程管理混乱,没有建设一套与电信相媲美的可以在全业务竞争中叱诧风云的核心网络……这些都是移动在全业务中的短板
1. 组织架构不完善,全业务团队建设滞后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