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从责任实践来看,市场责任(37.6 分)要高于社会责任(30.2 分)和环境责任(27.0 分)。原因在于市场责任是企业的基本责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对市场责任的管理和信息披露做得较为充分。环境责任的分值最低,除了企业重视不够,信息披露不足以外,环境责任的内涵增长很快,很多新的责任要求和环境指标不断涌现,也加大了企业环境管理的难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问题屡屡发生,从伊利股份“三聚氰胺”、双汇集团“瘦肉精”、三全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紫金矿业、哈药集团污染,到中石油频频发生的漏油事件,都在不断引发投资者、社会公众、媒体、政府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批评、声讨、惩罚。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1.认知错误: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责任的边界不清
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这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探讨首先应澄清的问题。就整个社会背景来说,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整体转型期,企业、市场、政府边界模糊不清,政府与企业社会责任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严重,成熟定型的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几乎不存在。企业与政府的社会责任职能如何划分,企业社会责任的广度和深度如何界定,不仅企业甚至整个社会、政府和学术界都处于摸索时期,让企业界去操作是不可能的。
与西方数百年的工业化历史相比,中国的许多企业才刚刚走向市场经济,对工业时代的弊端缺乏先天性的认识和防范,许多企业本身或处于转制时期,或处于资本积累及规模扩张阶段。这种先天性的不足加上后天残酷的市场环境,导致许多企业都把生存和发展放在了第一位,而把社会责任放在了第二位,使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目前仍停留在媒体和专家呼吁的阶段,企业现在还认识不到这个问题。
2.溢价或问责缺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披露的优劣缺乏对应的溢价或问责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问题涉及履行和披露两个范畴,其中履行是最为本质的部分,披露则是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实传递给外界的途径和手段。市场无法有效识别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有能力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规模不同的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存在差别。在发展初期,经营状况不够稳定、风险较高的企业也可能对于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有心无力,企业需要经历一个逐渐积累的阶段,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不断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企业有能力但是没有很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针对这一问题,不能单方面谴责企业,仅仅靠道德来约束企业主动、自愿地履行社会责任是脆弱的,需要挖掘背后的原因,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好坏是否有差别,是否存在对应的溢价或问责。如果市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未能做出有效识别,企业将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和意愿,并将加剧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
3.粉饰报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披露不相一致
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作秀,而是企业对自身、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披露并不等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是企业对社会责任了解、认知的真实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则不然,企业可以聘请专门的机构撰写这一报告,履行的真实情况和披露的内容不一定吻合。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看似没有瑕疵,但是实际的执行情况中却未必如此,如中石油。2010 年7 月,中石油大连分公司引发的污染事件给水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类似事件中石油曾不止一次上演,2010 年1月发生的渭河油污染事件也是一例。然而,中石油的一系列所作所为却与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现出来的理念大相径庭。若对报告内容的关注胜过履行的实质情况,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成为一纸空文。如果企业做出损害社会或环境的举动,却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粉饰太平,则危害大矣。
(三)建立社会责任制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推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建设是国际大势所趋
近二十余年,国际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方兴未艾,相关工作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数量逐年增加,报告发布质量亦有较大提升,企业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种国际趋势。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境外上市的企业数量节节攀升,要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更好地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披露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亟需改进和提升。
2.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大批有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而如今社会责任问题正严重侵蚀着一些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它危及的不是个别公司,而是整个证券市场的信誉与信任。因此,作为政府各部门、上市公司、股东、中介结构,都有义务为建立上市公司的良好社会责任形象而切实努力。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必须正视的严肃现实。
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初步形成的背景下,日益增加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板企业带来了新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我国资本市场运行初期,市场主体以国企为主,伴随中小板、创业板的设立和发展,民营企业上市数量逐步增多。自创业板设立以来,巨额造富、利润下滑、高管套现引起的争议不绝于耳。对于上市不久的民营企业而言,在逐步完成公众公司角色转换的同时,如何由关注自身的发展,转变为逐步关注利益相关主体、环境,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关乎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
3.建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制度有助于增加股东价值
虽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的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上有一定争议,但总体上而言,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或是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能够协同增益,仍然是主流的结论观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终会增加股东的财富。高盛集团对亚洲最大的20家企业与最大的100家A股上市公司评估发现,在亚洲最为透明的,或者在环境治理和公司治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其股票估值会增长20%。
企业社会责任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有专家称之为“软竞争力”或“责任竞争力”。在西方较为成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