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二、反倾销对我国涉案企业的影响
1988年以前,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对我国反倾销诉讼案占到了我国当时受到反倾销调查总数的96%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亚洲、非洲、拉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智利、秘鲁、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印度、韩国等纷纷仿效美国和欧盟等国,对我国频频提出倾销指控,并竞相发起反倾销调查。根据WTO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贸易伙伴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措施贯穿于始终。从2010年1月5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金属丝网托盘征收最高达289%的反倾销关税开始,到2010年12月24日巴西对中国产不锈钢烹饪器皿和无缝碳钢管进行反倾销调查,总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启动了41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印度发起11起,欧盟发起8起,巴西发起4起,美国与阿根廷各发起3起。反倾销对我国涉案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反倾销措施的直接后果就是通过对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来削弱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涉案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价格因反倾销税而提高,这使得其它竞争者趁机进口国的市场,涉案企业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下降甚至被赶出进口国国内市场。实践证明,各国对华反倾销税的征收往往具有惩罚性,这远远背离了反倾销法律规定的补偿性要求。高度竞争的市场中,企业稍稍提高价格就会失去市场份额,何况加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例如,2004 年,印度对华氧化锌启动反倾销调查并最终征收每吨 289.9 美元的反倾销税,其后果就是我国氧化锌 2004年的出口量为 2000 年的 50%;出口总值为 2000 年的 60%。高额的反倾销税抑制了我国氧化锌企业的出口。价格翻番的结果必然造成涉案产品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甚至退出进口国市场。
(二)市场转移的效应
市场转移是指出口企业被进口国政府征收反倾销税后失去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在其他国家开发新出口市场的行为。反倾销措施使得涉案产品出口量大幅度下降,甚至被赶出进口国市场。出口商被迫将产品转移到其他市场从而产生了市场和出口转移效应。美国对华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最先会影响到我国对美国传统产品的出口。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其实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比例,从数量上看,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0%左右。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主要是机电、玩具、家具、鞋类、纺织品、金属制品、光学仪器和医疗仪器、钟表、皮革、箱包、塑料、橡胶制品、化工产品、车辆运输设备等。这些商品物美价廉,适应了美国人的消费需要,在美国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果不存在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种增长速度在未来将会继续保持下去。从保护本国产业的角度出发,美国开始实施高强度的反倾销,我国这些产品的出口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贸易转移方向就成了我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企业自我调整效应
涉案企业出口受阻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的自我调整阶段。调整包括市场策略的调整、价格调整、经营方向调整和救济措施的调整。获得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行为的最终目的。为弥补在反倾销启动国市场的损失,企业将会调整其市场策略,具体措施包括开发新的国际市场;在第三国或目标进口国直接投资建厂;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开发国内市场等。另外,企业可以通过同反倾销当局达成价格承诺,以提高出口价格的方式继续出口。为避免同进口国同类产品价格竞争,企业可以调整经营方向,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救济措施的是指涉案企业就反倾销裁定结果向进口国政府提起行政诉讼或利用 WTO 争端解决机制来对反倾销裁定的不适宜之处提起抗辩。
三、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非市场经济国家”制度恶化了中国遭受反倾销局面
从法律技术角度来说,一旦中国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幅度的计算就会采用替代国方法(除非涉案企业获得“单独待遇”)。这将意味着中国出口产品的国内价格将不作为计算倾销幅度的基准数据,确而代之的是反倾销当局充分发挥其自由裁量权,利用生产同类产品市场经济第三国的国内价格(或者建构价格)来替代涉案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因替代国家同中国市场的发展水平、劳动力价格、资源、成本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实践证明替代国的价格远远高于中国国内市场的价格,继而计算出高倾销幅度和高额的反倾销税的后果。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也纷纷效仿美欧等国的实践,从技术上“合法”地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非市场经济制度和随之而来的替代国方法无疑恶化了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境况。美欧在长期反倾销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非市场经济”制度和替代国方法使得启动国从技术层面操纵倾销幅度,提高了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成功率,大大恶化了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局面。
(二)遭遇反倾销诉讼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遭遇反倾销的范围较小,大多数反倾销案件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初级产品如棉布、食品罐头、化工及冶金原料。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诉讼范围越来越广,涉案产品包括轻纺、机电、五矿、化工、农产品等4500多种。特别是中国的大宗出口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类、化工产品、彩电、微波炉、等遭受的反倾销更为强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贸易量不断增长,但同时也遭遇全球反倾销诉讼。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在2001年达到高峰,随后呈逐步下降趋势。2007年全球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接近10年来的波谷。而与全球反倾销案件逐年减少的状况相反,全球对华的反倾销诉讼案数量呈增长趋势。对华反倾销案件总量由1995年的20件增至2008年的73件,占全球反倾销案件总量的比例从1995年的12.74%增至2008年的35.10%。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数量连续高居全球之首。世界贸易组织发表的《Globe Trade Alert study))显示,在全球2009年发生的130多件贸易制裁案中,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多达55件反倾销诉讼针对中国。反倾销调查涉及领域主要为电子、纺织、化工、建材、轻工、冶金、有色金属、造纸和金属制品9个行业。2010年欧盟首次对来自中国的高科技产品无线宽域网络调制解调器同时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3项调查,案件涉及中国企业出口额约41亿美元。
(三) 我国不是反倾销政策的积极使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职责范围包括对倾销和产业损害的调查和确定;对是否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和反倾销税提出建议;对要求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做出决定并予以公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做出是否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和反倾销税的决定,商务部对此决定予以公告。海关负责对公告规定的内容予以执行。反倾销规范有关执行程序的内容包括调查时限、调查期、调查方式、立案标准、应诉时限和程序、对保密材料的处理方法、公开信息的查阅、信息披露、反倾销初裁、反倾销终裁、价格承诺、调查终止、反倾销税的征收、复审程序以及其他相关规定。虽然,我国的反倾销法律体系以 WTO《反倾销协议》为基础,汲取欧盟等国的立法经验,形成了形式上位阶分明、内容上由粗到细、效力上由高到低的完整的法律体系。但是,法律规范的自成体系并不代表我国反倾销当局在实践中能够高效地运用和执行这些法律。从反倾销实践来看,中国没有积极地对其他国家启动反倾销调查,却频繁地遭受反倾销调查。
(四)进口国产业竞争优势的下降和贸易保护需求的上升
当一国的出口贸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量商品涌入另一国市场,必然会对进口国的同类产业造成冲击,从而引发贸易摩擦。20 世界 70 年代和 80 年代,日本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威胁到了美国国内产业。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两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到了 90 年代,中国替代日本,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目标。中国多出口纺织、化工、金属和矿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而这些产业在发达国家都已经成为夕阳产业,同“中国制造”相比,那些夕阳产业因缺乏竞争力而更易于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他们也更愿意利用反倾销制度来寻求对本产业的保护。“中国制造”威胁进口国的国内产业不仅表现在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下降,还体现在进口国企业随着对华贸易逆差的急剧增加而导致岗位流失日趋严重。有数据显示,1989 年到 2008 年期间,美国因对华贸易逆差已累计流失工作岗位 204 万个。对付“中国制造”从贸易问题已经上升到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中国进口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和价格竞争力威胁着进口国国内产业的生存,进口国企业利用反倾销来寻求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失业率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促使进口国政府更容易支持国内产业贸易保护的需求。进口国产业竞争优势的下降和贸易保护需求的上升成为进口国对华反倾销的根本原因。
(五)我国出口贸易区域结构失衡,出口商品结构过于集中
出口贸易区域结构失衡是指出口国目的国集中,出口市场单一。从国别来看,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中国对欧美两大市场的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 40%,出口额均超过 2000 亿美元。2007 年,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分别占中国出口总额的 20.1%(出口总额 2451.9 亿美元)和 19.1%(出口总额 2327.0 亿美元)。 2008年 1 月到 9 月,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额分别占中国出口总额的 20.5% 和 17.6%。中国 40%的出口额集中在美国和欧盟市场,出口区域结构的单一性将加大进口国的市场竞争强度,给进口国同类产业造成损害。区域结构的不平衡必然增加国际贸易摩擦的几率。出口商品结构集中是指我国出口商品的种类集中、单一。大量和单一种类的出口产品集中涌入某一市场,必然加剧进口国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受到冲击的进口国产业更易于利用反倾销武器来抵御外来的竞争。我国出口贸易区域的失衡和出口商品结构的集中成为中国遭受反倾销的直接原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