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四、我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
(一)争取获得市场经济待遇或分别待遇
如果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倾销幅度的计算方法就会采取企业自身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很明显,能够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就能预测出自身是否进行了倾销。如果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最终的反倾销税大大低于单独税率或一国一税。在应诉过程中,企业应首先争取获得市场经济待遇。如果非市场经济待遇无法获得,欧盟和美国对于非市场经济待遇的企业制定了分别待遇规则。一旦我国的涉案企业被认定为市场导向产业,他们将获得分别待遇,反倾销当局将采用企业的实际出口价格与替代国的价格比较来计算倾销幅度,其结果往往低于一国一税。但是,由于美欧制订的市场导向产业标准抽象、没有量化,因此反倾销当局有足够的自由裁量权来决定我国企业提交的资料是否符合、或部分符合分别待遇的标准。尽管如此,我国涉案企业应利用机会,和国外进口商达成统一战线,一方面从法律材料上进行充分地准备;另一面进口商从政治层面上对政府游说,力求在个案的处理上,获得分别待遇,以减低倾销幅度。
(二)实行市场多元化、产品升级和跨国投资的战略
同类出口产品纷纷涌向一个市场必然会造成供应增加以及竞争激烈的局面。例如2000 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 53 厘米以上的彩电为 7.2 万台,2001 年为 26 万台,2002年为 342 万台,2001 年比 2000 年增长了 3.61 倍;2002 年比 2001 年增长了 13.15 倍。2004 年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征收 4.35%-78.45% 的终裁结果。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因反倾销税的征收而消失,涉案产品因竞争优势减弱而丧失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甚至撤离进口国市场。我国出口目的地非常集中,主要在欧美两大市场,欧美成为对华反倾销的主力军也是不足为奇的事情。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当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实行市场多元化策略,在保持传统出口市场的前提下,大量开发其他市场。这是实现产品可持续出口、降低反倾销风险的直接方法。附加价值低的产品因准入门槛低、可模仿性强,容易引来国内外的竞争者。面对有限的需求和不断增长的供给,一些中小型厂商就会低价竞争,从而引发进口国反倾销行动。企业应增加研发力度,生产有自主知识产品的高附加值产品。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被效仿难、准入门槛高、竞争者少,被反倾销的几率就会大幅度下降。
(三)政府应积极、有效地参与贸易谈判
政府在反倾销政策和实践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实际上是受到反倾销影响的国内企业的代言人。首先,政府是政策制定和修改的主体。政府只有真正的了解反倾销政策的本质,实践过程中的不适当之处,规则对我国企业的不公正之处,才能在新一轮的谈判中提出利己的建议。同时,政府应利用自身在国际社会的威信以及利用与他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害关系,积极游说以达到影响反倾销政策的制订和修改的目的。纵观反倾销历史,美国、欧盟的国内法规和实践模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反倾销规则的发展。我们实际上是加入了发达国家制定的游戏规则中。从 1979 年中国遭到的第一起反倾销措施到现在,我国企业频繁应付各国对华的反倾销调查。我们的政府和企业正是在不断应诉中学习,对反倾销机制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主动地利用这个制度。新一轮多哈贸易谈判,反倾销之友对反倾销规则中的许多技术性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我国应抓住谈判时机,提出修订替代国方法的操作细则。政府积极、有效地参与贸易谈判,能够影响谈判的进程和结果并在制度层面参与制订或修改反倾销操作规则。
(四)建立完善、便捷、及时的信息披露制度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由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主办,它是商务部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也是政策研究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获得官方贸易救济信息的主要渠道。信息网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进口调查、出口应诉、新闻纵览、理论园地、产业竞争力信息、案件总汇和服务专区等 8 大板块。网站的性质应当是非营利机构,目的是为外界及时、准确地提供我国贸易救济的信息。但是当真正浏览该网站时,浏览者发现要获得有关反倾销数据需要繁杂的注册程序,而且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政府及时、全面地对外界提供反倾销信息,并且对这些本应公开的信息免费发布,是一国政府为民政策的表现方式。这些信息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反倾销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制定合理的出口价格策略;有利于学者掌握反倾销的第一手资料,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公民了解反倾销的进展,普及反倾销知识。政府提供的便捷、无偿的信息披露渠道增强了外界对政府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这本应是政府工作职责的组成部分。
(五)建立有效的贸易摩擦预警体系
预警体系是系统跟踪并发布进出口商品数量、进出口流向、价格以及国内外同类产业的产品价格和产能数据,为相关产业和政府部门提供行动的依据和决策的支持,预防企业遭到反倾销调查,为企业启动反倾销提供数据上的支持的体系。预警系统的功能之一是为预防企业遭遇反倾销或防止同行业过度竞争,对出口产品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监控。具体来说,行业协会的工作内容是搜集国内外相关产业的信息、政策、同类产业的反倾销信息、本行业国际市场的价格走向、监控本成员企业的出口数量和市场分布、避免出口产品在时间和地域的过分集中等。同时,行会通过及时分析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速度、贸易平衡程度以及关税水平状况,为其会员提供预警参考指标信息。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汽车、钢铁、化肥和电子四个行业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行业协会对反倾销行动进行预测和预警,将为企业应对反倾销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战略。
五、结论与展望
反倾销是利益平衡视角下的贸易保护政策。非市场经济制度贯穿着发达国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行动的整个过程。非市场经济制度是实现贸易保护政策的政治手段,替代国方法是操纵倾销幅度的有效方法。贸易保护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反倾销,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双方行动开启了贸易保护方式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出口贸易区域结构的失衡和出口商品结构的集中以及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对进口国产业造成威胁。进口国充分利用“非市场经济”制度所规定的替代国方法,频繁对华启动反倾销以实现其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反倾销实践将继续,中国也将继续面临反倾销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白玲,杜创.反倾销法中的损害权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6).
2. 鲍晓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评估[J].经济研究,2007(2):73.
3. 卓骏. 反倾销预警系统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米家龙. 中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制度的完善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 梁耀文. 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规则与案例评析.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6. 宾建成.中国首次反倾销措施执行效果评估[J].世界经济,2003(9
7.邹伟伟. 浅析美国对华反倾销. 商场现代化, 2006,(04)
8.杨韶艳. 发达国家反倾销的动因:供给角度的分析. 财贸研究, 2007,(05)
9. 陈立虎.论反倾销法上的日落复审制度[J].法学家,2007(6)
10.马向敏. 进口反倾销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 当代经济, 2007,(12)
11. 丁炎炎.美国多华铜版纸反补贴案解析[J].WTO 经济导刊, 2007(5)
12.赵胜男. 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07)
13.吴先华. 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研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08)
14. 高磊,鲍晓华.美国对华反倾销动态博弈研究[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6(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