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装配业务指:由一方提供装配所需设备、技术和有关元件、零件,由另一方装配为成品后交货。来料加工和来料装配业务包括两个贸易进程,一是进口原料,二是产品出口。但这两个过程是同一笔贸易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笔交易。原材料的提供者和产品的接受者是同一家企业,交易双方不存在买卖关系,而是委托加工关系,加工一方赚取的是劳务费,因而这类贸易属于劳务贸易范畴。它的好处是:加工一方可以发挥本国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补充国内原料不足,充分发挥本国的生产潜力;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适销能力和竞争能力。当然,来料加工与装配业务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劳务贸易,加工方只能赚取加工费,产品从原料转化为成品过程中的附加价值,基本被对方占有。由于这种贸易方式比进料加工风险小,在中国开展得比较广泛,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抓住亚太地区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有利机遇,积极调整政策,使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1979年至2008年,加工贸易年出口额从2.35 亿美元增至10535.66 亿美元,增长4483倍。30多年来,加工贸易历经了如下两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从20 世纪80 年代到90年代初期
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差额较小,主要从事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持续8年逆差。说明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极低,获取较低的加工费。此时我国的加工贸易尚未真正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外包体系。
2.第二阶段:20世纪90 年代初至今
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差额逐渐增加,以跨国公司为主,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资金和技术来源,电子、电器设备、办公用品、通讯、计算机以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品生产以及制成品的组装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开始拓展。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开始扩大,意味着加工贸易从纯粹的组装工序开始介入部分中间品的生产,出现了产业内的工序升级,并带动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二、在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好处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现代工业生产和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提高了我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增强了我国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并对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加工贸易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加工贸易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加工贸易起初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很多加工贸易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这主要表现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大大提高,这反映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工贸易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过去十年,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趋势十分明显。早期我国加工贸易主要以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来华从事加工贸易,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也被带到我国,使相关行业的技术、工艺和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加快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在过去十年中,电子、机械、家电等高新技术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例如:机电产品出口加工贸易主要方式,机电产品出口的约3/4是采取加工贸易方式取得的,在机电产品出口大市深圳,加工贸易出口占机电产品总出口的近90%,而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近50%。
2.加工贸易提高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促进了技术进步
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中,技术水平普遍高于国内原有水平,从而促进了加工贸易企业技术上的进步,提高了技术开发能力。据统计,在加工贸易企业中,有技术开发机构且能够出口售技术专利的企业占1.27%,有技术开发机构并能提供企业所需大部分技术的企业占48.28%,这两类合计比重达到近50%。另外,还有22.6%的企业有技术开发机构但只能提供企业所需部分技术。随着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强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从事技术开发,这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促进了技术进步。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国IT产业的发展,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从一个电子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IT产业最重要的硬件制造基地之一,对国际IT产品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加工贸易,这样惊人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3.加工贸易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从1986年到2005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每年增长达36%以上。2005年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为3129.8亿美元,增长30.5%,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75.1%,比上年提高了2%;2005年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947.7亿美元,增长31.7%,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46.8%,比上年提高了1.7%。2005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而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1251.8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的45.4%,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2122.1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的77%,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O.9%。
(二)加工贸易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生产要素不均衡的严重约束,即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技术要素短缺,国内市场需求难以吸纳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严重闲置与浪费。加工贸易的发展,恰恰为我国的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贸易的使我国一些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1981至2004 年间进口总额从220亿美元增加到5614 亿美元,出口总额从220 亿美元增长到5934 亿美元,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也从第32 位上升到第3 位成为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具有影响力的贸易大国。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玩具鞋等传统产品的出口国,也是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等技术类产品重要的出口国。由于加工贸易发展带来的制成品大量出口,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成品出口基地,大大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2.加工贸易创造的大量外汇顺差,促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我国是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推进我国工业化发展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进口先进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国际经验表明,外汇短缺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为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从2000年到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总增量为8233.76亿美元,对外贸的平均贡献率为46.89%,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到1978年,也只增加到1.67亿美元。在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储备的短缺局面依然没有明显改观。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外汇储备逐步由短缺走向富裕,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946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3.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技术与管理人才
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大多实行人才本地化战略,大批本地员工走向了技术与管理的关键工作岗位,在实践中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经验,而这些人才的流动,成为技术与管理在我国扩散和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人才向外资企业的流失,一时引起轰动。而在最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实力的逐步壮大,人才又从外资企业流回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甚至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回流国内的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
三、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总体上较低,部分产品加工程度、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区域分布不均衡、对外贸易发展频繁遭遇贸易摩擦等问题逐渐显现。
(一)我国加工贸易利润低、技术水平不高
虽然我国加工贸易多年的迅速发展,但附加值仍然很低,原因是生产技术水平低。我国加工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外商企业为主,外商企业通常把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关键零部件等产品高附加值部分留在国内,赚取高附加值部分,而把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等低附加值的环节转移到我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这样,这部分低附加值的环节利润仍比在国内生产的利润高。
1.我国加工贸易利润低
我国生产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中、下游,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更是严重依赖进口,料件本地采购比例低,很多加工贸易企业是利用优惠政策建立的加工基地。另外,一些行业和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同行竞争激烈,使原本不高的利润降的更低。以电子产品为例:生产高附加值的芯片,软件的美国获得全世界电子行业60%左右的利润,生产关键性电子器件的日本韩国等国家获得20%左右的利润,而我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从事一般部件生产及装配工作,只获得3%左右利润。可见,我国的加工贸易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和自有知识产权,技术水平低。
2.我国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绝大部分加工贸易生产企业的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少产品开发能力,这些企业原料或关键部件大多数依赖进口,只是简单组装和加工,许多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使高新技术难以转移。另外,我国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依然滞后,影响了加工贸易技术的提高。
(二)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由于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沿海地区开放较早、运输成本较低、信息便利,加工贸易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商务部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东部十省市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97.8%,西部十一个省区(市)只占到不足l%。经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快速的发展,促进其大发展。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的扩散和辐射作用相对较弱,同时也引起经济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力、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被沿海地区大量吸走,给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无形中扩大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逐年扩大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