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2.汽车价格竞争压力进一步转移到零部件制造业。
当前,轿车整车价格战频繁上演,跨国汽车制造企业为了实现集团利润的最大化,将主机厂在整车市场的竞争中降价成本份额,直接转嫁到零部件企业身上,使得成本压力不断向零部件环节转移,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控制成本能力面临巨大挑战。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整车价格每降低10%,至少5%要转嫁给零部件企业,迫使零部件企业相应降价。与此同时,钢材、石化等原材料不断涨价,使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遭遇内外挤压,未来价格每年下降8%-10%,获利空间不断缩小。
3. 大趋势带来新的挑战。
由于技术研发、产品结构、质量和成本控制等几大瓶颈制约的存在,使国内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着对跨国巨头带来的竞争新要求不适应的深层危机。一是同步化研发。全球化采购使汽车零部件企业从汽车企业中剥离出来,整车企业致力于整车开发、动力总成开发、装配技术和生产制造,零部件企业则接替了从整车企业中转移出来的制造和研发任务,更多参与整车企业产品开发,进行联合开发、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直至能提供完整功能的零部件系统。显然,我国汽车零部件业面临同步研发能力不足的最主要瓶颈。二是全球化采购。国内汽车零部件业制造水平低,管理粗放,成本控制力弱,无法适应用户对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等全球化采购要求,大多数企业没有拿到TS16949质量体系标准的第三方认证,这就使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失去与跨国巨头同台竞技的资格。三是模块化供货。全球化采购对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装配劳动生产率、成本控制能力、电子化水平等都提出了严格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只能生产初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附加值低,难以进入一级配套供应商行列,只能实行二、三级配套。四是中性化发展。全球化采购要求零部件企业从整车企业中分离出来,在供应链上不再隶属于某一个整车集团,市场化运作,独立经营,这势必打破传统的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和供求模式,汽车零部件产品和市场面临新一轮洗牌。
由此看来,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诸多的外部威胁,机遇和挑战并存。
第四章 我国民营汽车零配件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一)明确战略定位,谋求持续发展
1.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整车企业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及国内生产国际品牌汽车整车企业的二级零部件供应商。这种战略定位就是以进入轿车主机配套市场为原则,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情况,提出阶段性发展目标,即先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整车企业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同时,作为国内生产国际品牌汽车整车企业的二级零部件供应商,要适时发展为国际品牌汽车整车企业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这样的市场定位形成的市场供需关系,使民营企业一方面掌握了零部件系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系统供货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又密切了与国际一流的整车合资企业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了解零部件系统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对国内自主品牌整车零部件系统供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并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逐步成长为国际品牌汽车企业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
2.专门从事某一工艺生产技术,或某一零部件生产,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这种战略定位就是以高度专业化为原则,以“高科技、专业化、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战略,专门从事某一工艺生产技术或某一零部件生产。产品定位是只做专业化生产,不求大不求全;市场定位是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营业额是外销大于内销。其优势在于:生产的零部件种类少,专业化、系列化程度高,技术装备先进,产品成本低,市场份额高,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二)努力打造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
当前国际正面临新一轮汽车产业转移,实现由本土生产、区域生产转向全球生产,形成一批新的产业集群。据统计,跨国公司到2007年年底前计划在低成本国家采购500亿美元的零部件,其中70%的企业瞄准了中国企业,中国民营零部件企业要利用已形成的基础,加快零部件基地建设,满足国际OEM及售后服务市场的需求;零部件出口要由以售后配件市场为主向配件市场和OEM配套并重转变。中国零部件出口必须坚持本土化生产的大方向,中国民营汽车零部件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逐步减轻和摆脱整车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影响和控制,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当前,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质量上不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硬件建设未跟上,造成本土零部件质量低下,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加大投入。首先,本土零部件企业自身要想办法筹措资金,加大数控化、现代化设备的投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确保能达到用户满意的要求。其次,要借助政府及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依靠政府的扶植强化硬件建设。2006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方面加强了力度,如全国科学大会、2006年的“两会”都强势传出了把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发展自主品牌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度,一系列政策即将出台,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尽快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实现规模经营和多品种配套。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要发挥比较优势,在独具特色的单项产品上尽快形成竞争能力、尽快形成多个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的小型巨人企业,加快进入世界主要OEM供应商的步伐,树立起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标志型企业。
(四)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汽车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作为一个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必须达到产业的规模经济,才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和降价空间,给消费者提供很好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面对市场竞争,零部件行业要加快产业兼并重组步伐,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积极探索企业联盟的发展模式,零部件企业依托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参与同步开发。国内零部件企业应以技术、服务、成本为核心,着力形成零部件企业适度的规模化、有特色的专业化和低成本的综合竞争实力,发展高新技术、电子技术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配套,积极开展与有国际优势的零部件公司的合作,民营企业可以积极参与零部件产业的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国内经营发展困难但基础较好的零部件企业,在本土化进程中站稳脚跟,寻求新的发展。
(五)整合资源,完善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
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装备先进、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把产品竞争的目标市场进行优化,将目光着眼于产业内部的一个局部细分市场,以确立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提高汽车产品市场占有率,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规范和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实现销售与效益的同步增长。把消化原材料涨价、降低成本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并以企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高科技汽车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以及信息资源集成化管理系统为重点,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建立信息深度应用、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逐步用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架构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改造企业,全方位推进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
综上所述,我国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跨越式发展。不能再走单纯靠投资拉动增量,靠大集团建立封闭零部件制造体系,靠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和整车企业的发展道路。要抓住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战略机遇和国际汽车产业转移的契机,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开发能力的提高,满足整车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要。这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供求关系的变化随时影响进程。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是,政府将通过何种经济手段和管理技巧来激励我国零部件产业群的良性发展?诸侯割据式的产业结构和中外裙带式的配套格局将如何冲破?“加入世贸组织”后的KD潮涌将如何应对?看来我国民营零部件企业的前途既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拼博,也取决于政府有效的宏观引导。
参考文献:
梅红英,《民营经济在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改革与战略》2006年第09期。
汽车人,《汽车改革开放来零部件初具规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