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工研究是提高系统效率,寻找合理的、经济的工作方法,这里的“工作”是包括一切生产活动。工作研究主要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而这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对立统一关系。
工作设计主要是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对工作进行合理的设计。
(四)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通过准确地分析激励机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找到了影响长效激励机制建立的症结,下面我们将通过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同为指导思想来制定企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1.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趋同确定为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的根本出发点
企业构建长效激励机制需要明确指导思想,一般的方法是以实现组织总体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构建激励机制。这种方法重视激励主体及组织目标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组织的利益,短期效果可能较为明显,但是忽略了员工个体的差异性,长期效果将逐步递减。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提出以员工目标为导向来制定激励机制,让员工从实现自我价值出发,完成个人目标的同时最终促成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因为中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个人目标较难获得统一。在强调个体目标的同时,公司目标可能会出现弱化,企业短期利益也将无法保障,很难符合中国企业目前的生存现状。有没有更佳的方案呢?
笔者认为,不能仅仅依托某一种方法,应该将上述两个目标结合起来,使二者的目标趋同。具体办法是先确定组织目标,通过组织目标的分解,明晰企业的年度计划、战略举措,并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明确员工数量和岗位需求、确定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并为每个岗位设定职业发展通道,使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和每位员工的发展目标都与公司目标一脉相承。再通过激励机制的规范化设计,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个人的行为受到绩效考核的约束,组织和个人再对个人绩效评定结果进行反馈沟通,使个人按照本岗位所设定的可能发展路线进行发展,从而达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趋同。但是,问题在于建立何种激励机制来保障二者目标的趋同呢?
2.以人本管理为指导,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体系
如何使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尽可能保持一致,需要有激励机制的引导和约束。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突出激励机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二是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制定差异性的激励方案。
激励机制制定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相对不难,但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强调。一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在本企业顺利实施的软环境;二是激励的公平性,“不患寡,而患不均”是物质激励环节中最为关键的问题,需要通过部门在企业价值链的重要程度和员工岗位价值评估等工具,公平设定不同部门、不同员工序列的物质奖励标准;三是精神激励的运用,在激励手段方面拓宽各种精神激励方式的组合运用,尤其是对岗位层次较高的员工和各层级代表员工加大精神奖励。
人本管理是保障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同性的关键。一是管理者需要确立正确的观念,激励机制不仅仅是激励制度的总和,其中也包含着复杂的心理过程,关键在于针对性地激发每位员工的内生动力;二是对个人实施差异性的激励方案是激励机制最为关键的内容。差异性的激励方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宏观层面受到如行业特点、主要竞争对手激励要素对比分析、企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支付能力、企业文化等,微观层面则受到个人期望、个人需求阶段(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个层级)、个人所在公司层次、个人所从事岗位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需充分了解宏观和微观因素,方能制定出完备的激励机制,各激励要素的确定才能比较准确,方能保障激励效果。同时管理者须研究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个人需求阶段的差异,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组合,在符合公司激励体系和组织目标的前提下,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激励方案,激励每位员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并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为保证激励机制适应企业发展和竞争需要,需对激励机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企业激励机制有时会因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而发生变化,那么企业也需对激励机制进行动态地调整,而不是一味的僵化执行。一是企业发展目标的适时修订,外部环境如果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就需要依据制定企业发展目标的流程,重新输入战略规划及目标制定的要素,得到新的企业发展目标,并依据企业新目标来修订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二是企业激励要素的修订,行业、地域和目标竞争企业的激励要素是本企业制定激励机制的参考依据,如果主要参考指标发生重大变化,也需依据一定流程进行同向修订,以确保激励要素的激励作用;三是建立修订的制度和流程。激励机制的动态调整需要严格的制度和流程来规定,原则上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建议,董事会、绩效管理委员会、总裁办公会等组织以投票的方式来最终确定是否修改,以及修改的内容和幅度。
综上,企业管理者应更新自身观念,以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相趋同为导向,不断掌握激励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工具,突出人本管理的思想,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四、结论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于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可以充分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陈国权:《什么是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3.孙成志:《新编组织行为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4.周文霞、孙健敏:《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精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5.俞文钊:《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2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