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资料失真问题严重。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来规范和指导我国的会计实务,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3.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会计国际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将逐步而全面的放开资本市场,这样不仅本国企业可以走出去,外国企业也将被请进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快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国际性和透明度,降低国际投融资成本,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我国国际投融资和吸引外资的能力。
4.增强我国会计监管水平需要会计国际化
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会计国际化可以使我国立足于本国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制定即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当前国情的会计规范,进而指导我国的会计实务工作,使我国的会计规范和实务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个较高水平。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与现状
会计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会计准则国际化。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客观地讲,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中国政府在会计准则国际化方面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支持力度,并积极推动国内的会计准则与国际的接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5 年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同时国家财政部对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制定了时间表:
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
2008年,新准则的实施范围将扩大到中央国有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
2009年,进一步扩大新准则实施范围,目标是用三年左右时间使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新准则体系。(注3)
新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这将使投资者更加信任中国资本市场和财务报告,也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和国际资本投资,对加快我国会计化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国际协调问题
1.国内外会计体系差异问题
在会计日益国际化的大趋势面前,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必然要求。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和法律体系,所以形成了不同的会计体系。目前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政府在会计规范制定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形成了较为典型的既有准则,又有制度的立法会计模式,而且多数会计规范具有统一性、强制性特点。这是由中国现实特点决定的,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会计人员众多,素质参差不齐,而准则更多的需要依靠主观判断,每个人对准则的理解就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操作性更强的制度作指导。而占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会计规范则基本由民间职业团体制定,以会计准则为主,政府很少干预,从而形成了协会会计模式,会计规范的灵活性、可选择性较为明显。会计职业团体权威性很高。
2.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不同问题
经济模式、社会体制、发展程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畅通形成了巨大障碍。单从时间上来看,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才只能短短的三十年时间,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时间;其次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而占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西方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奉行的是在相对完善的法律及制度框架下完全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
3.教育体制与文化差异问题
文化根源对会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取向影响着该地区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过程和方向。可以说文化差异、教育水平和专业教育状况对会计实务有着重要的影响。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以其亲身体会讲到:“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我国的会计教育方式是一种专业教育、接受式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形成,不利于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突破思维和创新。而西方教育是通识教育,体验式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知识的形成,不擅长考试。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也普遍较高,所以能培养出素质相对较高会计人员。相比之下,我国受教育的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都与西方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当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由于教育模式的单一和理论知识的缺乏导致高素质、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仍十分缺乏。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