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始终坚持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互动原则。同时也主张: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实现其高质量、权威性和全球公认性,必须充分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这是因为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都不尽相同,所以导致在会计处理的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会计准则作为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依据,在不同环境的影响下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作为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任何数据上的改变都将会导致国家或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实行的是与西方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会计发展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在发展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持续保持其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协调一致。与此同时,中国也密切关注着国际计准则理事会(IASB)相关会计准则的重大修改和制定工作,第一时间组织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专家等组成项目组,结合中国的实际开展深入研究,,制定修改本国的会计准则,确保本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协调一致。
2.加快实现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统一
2006年,中国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着力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将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计准则理事会(IASB)作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机构,采取了系列重要举措提高计准则质量。在此背景下,中国响应G20 和FSB 倡议,在现有基础上发布了旨在实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持续趋同的时间安排与IASB的进度保持同步,争取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工作,同时开展必要的宣传培训,确保所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掌握相关计准则的变化,并得到有效应用。(注4)因此,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过程,及时向IASB反馈我国意见,有利于IASB尽早和充分考虑我国情况,切实维护我国企业利益。
3.强化与会计准则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
当前的会计准则日益繁琐,但制度的繁琐而无效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漏洞,导致最为根本的程序被屡屡突破。从国际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破产案”,到国内上市公司“银广夏案”,无一不是利用监管漏洞,通过粉饰财务报表的方式来达到欺骗社会和投资者得目的。所以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标准执行监督机制十分重要,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首先,我们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它是贯彻落实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前提,包括: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制度、建立并完善抽核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从制度上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我国在2006年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成立了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由此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成。
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管,发挥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刑法》应尽快增设打击会计违法性的相关条款,从严惩罚,使违背职业道德的风险责任大大超过预期报酬,从法律上遏制从业人员的投机想法。
最后,要加强公共监督和从业人员法制教育,舆论代表了广大群众的一种意识,情感和价值取向,能给会计执业者以某种荣誉感或耻辱感。法制教育可以提高从业者对法律的了解,从思想上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
总之,只有不断强化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社会诚信制度等配套制度,会计规范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会计国际化虽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国际化并不表示同质化,只有在保证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同业界主流理论的协调趋同。因为会计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某一地区的经济特征,对经济活动起着核算和监督的作用。所以会计的国际化过程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过程。而所谓的国际惯例的形成实际上是在利益各方相互角力,逐步协商的过程中形成的,既是利益之争,也是实力体现。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只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但为了本国的利益,在促进会计标准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惯例协调一致的过程中,决不能不加区分地照搬国际上那些业已形成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随着别人的节奏跳舞,而应立足于本国的实际,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一方面不断加强与完善自身内部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体制的建设,进一步做好监督考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在参与国际新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实力,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以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为自己争得更多地利益。
引文注释:
(注1)陈文洁 巩方舟:《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新会计,2009.1,第7页。
(注2)陈文洁 巩方舟:《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新会计,2009.1,第7页。
(注3)qlzy1:《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时间与阶段》,
(注4)财政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2010-4-1。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2010-4-1。
2.史雪璟:《我国会计国际化策略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年12月(总第335期)。
3. 马玉芳:《浅谈职业判断能力与会计信息质量》,财经界,2008年第1期(下)。
4.闫春艳:《试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协调》,财会研究,2006年12月第4期。
5. 蔡俏 张丽:《我国会计国际化必要性》,辽宁经济,2004年7期。
6. 张海燕:《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问题初探》,中国科技博览2009第17期。
7. 陈文洁 巩方舟:《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新会计,2009.1。
8. 汪祥耀等:《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4.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