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表1-2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一览
序号 发展现状表现 特征
1 产量高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
2 汽车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明显变化 形成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私人消费成汽车消费主流
3 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化 市场的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
4 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点骨干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
5 产品的出口成效显著,产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 开始由一个市场向两个市场的根本转变
6 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适应市场能力明显增强,汽车产品品种增加迅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价格逐年下降。
7 营销体系逐步确立,规模有序的汽车市场开始建立 汽车企业也正在积极的探索后市场的领域,包括信贷、租赁、拆解等等。
8 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 中国汽车工业和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了
9 产业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开始形成国有、民营和国外资本并存的多元化产业资本结构 随着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大规模进入,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开始形成了由国有、民营、外资三大资本主体并存的多元化资本结构
(二)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品牌问题
1.我国自主品牌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5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主要以载货车的生产为主,因此在中低档商用车、微型汽车领域,我国自主汽车品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在乘用车(主要是轿车)领域,,轿车的自主品牌数量占轿车全部品牌数量的比重仅为40%,国外品牌(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
2. 我国发展自主汽车品牌所面临的问题
(1)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
自主品牌由名称、标识、知识产权、资本规模五大要素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就是自主研发技术。自主开发是自主品牌的核心与关键,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自主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然而,我国汽车产业通过2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模式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换来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据专家统计,从产品的技术性能来看,我国整体轿车水平几乎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生产工艺水平落后20年,开发设计水平则落后30年。
(2)人才与资金匮乏。
据专家调查,在汽车强国,一个成熟的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一般要求企业达到200万辆的生产规模,10亿美元的固定投入,10亿美元的运转费用,同时还需要8000-10000人的技术研发队伍,约30个实验室,且平均两年能开发一款新车等。而目前我国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的生产规模也不超过100万辆,某著名的汽车技术开发机构也仅仅拥有高级技术人员40人、中级技术人员80人的规模。因此,靠单个企业的自发研制是不可能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扶持。
(3) 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相对于合资品牌的产品,自主品牌轿车唯一的优势是价格。但是,2004年我国国内轿车市场价格平均下降超过10%,大部分合资品牌的产品,尤其是中低端产品,已经将售价下压到过去只属于自主品牌的价格区间内。只有在5万元以下经济型轿车领域,自主品牌轿车还依然有较强的价格优势。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跨国公司正加大零部件本地采购以及本地研发的比例,通过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成本。虽然自主发展模式比合资企业更节省投资和开发成本,但从长远看,这种差距正在缩小,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3.金融危机对汽车业发展影响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信心的下降、信贷紧缩等已经对美欧等汽车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并有可能波及全球的汽车业。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讲,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汽车业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总体来讲影响不是很大。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还处在成长期,中国是一个新兴的汽车市场,这和欧美等国汽车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此外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要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的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 汽车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
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又造成了能源消耗、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恶果,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如何保持汽车消费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各方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有关部门的一位官员指出,我国乘用车单车油耗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每年新增汽车的成品消耗油相当于新建一个2000万吨级的炼油厂。我国城市道路总长度27.7万公里,人均拥有的城市道路面积仅12.8立方米。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远远比不上汽车工业增长48%的速度,因此,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行人与车争路的现象日益严重。汽车尾气排放占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50%,一年中约1/4的天数处于污染状态。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充满着希望,但也承受着增加能源供给、保持交通环境和环境质量带来的压力。政府既希望汽车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希望汽车工业能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汽车消费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
汽车工业应该明白,现在进入了世界改变汽车的时期,汽车工业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巨大挑战。汽车的生产、使用都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汽车工业必须解决能源、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
(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1、汽车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为汽车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最近10年来,汽车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1300万辆,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但同时,社会上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高度关注。为此,各国共同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规定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和期限,提出碳排放交易的措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面对CO2减排的巨大国际压力,碳排放有可能成为我国扩大对外贸易的壁垒。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将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严峻的挑战。
2、创新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系
首先,油耗和碳排放将成为我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工业针对未来汽车技术进行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其次,我国传统汽车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因此,我国汽车工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传统汽车的节能技术,以便在短期内实现燃油消耗量的显著降低。
再次,电动汽车能广泛地利用传统能源、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通过先进的电驱动系统能显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代用燃料汽车可以灵活地应用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合成燃料等多种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清洁能源的利用可以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以上四方面说明创新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1、我国汽车需求分析
(1)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的基本面仍然没有变
①更新期,普及期分析:中国处于普及期
②全国消费者第一次购车仍然在75%以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