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竞争力现实存在*竞争力过程*竞争力客观变化
为了更清晰进行分析,公式中的三个指标可做如下细化
盈利性
竞争力现实存在 安全性
流动性
收益率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过程
费用率
增长率
竞争力客观变化
扩张率
其中,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通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单一客户贷款比例、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流动性比例、拆借资金比例、不良贷款比列、中长期贷款比例等一系列指标来衡量;收益率、费用率通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人均利润、成本收益率、网点平均利润、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人均费用等指标来衡量;增长率、扩张率指标通过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存款增长率、贷款增长率、网点扩张率等指标来衡量。
不难看出,若以此思路作为本文分析的基础,那么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实用性不强,也落入了以往研究银行竞争力问题的文章中多以财务分析为基础的套路当中。因此,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以定性分析而不是以定量分析作为研究的对象,对上述公式中的三个指标中的细化项做如下替换:
发展战略
竞争力现实存在
现代化程度
组织、流程标准化
公司治理结构
人力资源
产品设计和服务规范
发展战略。商业银行高层决策者对银行自身特点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而准确地判断,对确定商业银行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不光能够行军布阵,掌握先机,更能够在溃败之际,挽回战局。确立了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才能够制定出商业银行总体的市场定位、如何开展竞争、如何实现盈利等战术上的问题。
现代化程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商业银行想要在市场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分析客户需求,研发产品并且提供有效的服务。科学技术地商业化应用,可以为银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谁最先采用新科技,并将其为客户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谁就可能在市场上占尽先机。现代化程度是形成和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深化科学技术在客户服务、业务创新、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应用,能够拓宽市场份额,更好地树立品牌形象。
组织、流程标准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在这种形式下,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其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协调、整合各项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组织、流程的标准化,可以为客户提供快捷、满意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可以建立领命的市场反应机制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也加强了风险和成本的控制能力。
公司治理结构。清晰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具有高度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对银行的经营者产生有效的约束,为银行实施科学管理提供一套必要的动力和激励机制,使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得以根本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多半是国有企业,特别“四大国有银行”的概念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且有些已经成功上市。但其公司治理结构仍有缺陷。比如:国有股份在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通俗地讲,银行还充当着国家治理的工具。因此当前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重点是解决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构、基本制度等方面的落实问题。要围绕经营转型,完善公司治理传导机制,把分权、制衡、问责、透明等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理念、核心原则、基本要求,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化作银行基本制度和具体可行、详细明确、覆盖各个层级环节的制度规范,化作一整套明确完整的传导、执行、监督、控制、反馈机制,使公司治理从银行“上层”有效传导到“基层”,更好地推动经营转型。在这一方面,哪家银行走在前面,就必然占尽了先机。才能从制度上同世界接轨,才能更好地走出国门。
人力资源。竞争,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竞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就是其人员的素质是否优良、年龄是否合理、工作是否充满活力。一只能够快速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根基所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完善的培训制度,创造合适的环境,使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商业银行要有自己的体制,先进的绩效考核方式,使人力资源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发挥。
产品设计和服务规范。商业银行作为一家企业,产品和服务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现在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银行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它们都在积极主动抢客户。客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商业银行要想把握市场动向,就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金融产品的设计,并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银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只有强调客户的重要性,商业银行才能够得以发展。产品设计和服务规范,是商业银行展开有力竞争的臂膀,决定着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上便是本文构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该框架不以数据作支撑,源于我们把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各个相互独立的指标。因为这些指标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换。著名的“水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这个定律在这里就不适用,因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不像木桶的木板那样个个独立。我们写作的目的,是想表明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如何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方式、方法,不能仅仅为了评价而评价。
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已经构建完毕。但是不论我们总结的三大项,还是细分的六小项,都有一个比较难以跨越的地方:难以量化。在此,正如文章总论所说,我们不把重点放在某一指标的测评上面,而是把重点放在思考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成因上,以及如何考虑其背后深层次的内涵。我们指标的量化可以通过已经比较成熟的国际上通行测评方法得出。“拿来主义”可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的思路,我们的理论研究应该采取前人的研究成果。
现在,我们以《银行家》发布的数据为基准,引用其研究成果,做一个实证分析。下表是《银行家》09年9月发布的我国商业银行一至十名的评价表:
银行名称 发展战略 现代化程度 组织、流程标准化 公司治理结构 人力资源 产品设计和服务规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