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招商银行 0.881 0.891 0.844 0.850 0.828 0.921
民生银行 0.890 0.819 0.833 0.823 0.856 0.810
工商银行 0.818 0.931 0.719 0.726 0.633 0.746
交通银行 0.805 0.752 0.754 0.870 0.636 0.748
建设银行 0.799 0.820 0.749 0.712 0.646 0.775
浦发银行 0.781 0.818 0.681 0.688 0.676 0.685
兴业银行 0.759 0.744 0.685 0.718 0.650 0.766
中信银行 0.777 0.816 0.665 0.716 0.616 0.722
深发展银行 0.730 0.628 0.746 0.715 0.641 0.830
中国银行 0.726 0.748 0.669 0.651 0.643 0.713
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分别将以上同一大项下的两个细项两两求算术平均值,即:竞争力现实存在=(发展战略+现代化程度)/2,竞争力过程=(组织、流程标准化+公司治理结构)/2,竞争力客观变化=(人力资源+产品设计和服务规范)/2。可得如下数据:
银行名称 竞争力现实存在 竞争力过程 竞争力客观变化
招商银行 0.886 0.847 0.875
民生银行 0.855 0.828 0.833
工商银行 0.875 0.723 0.690
交通银行 0.779 0.812 0.692
建设银行 0.810 0.731 0.711
浦发银行 0.800 0.685 0.681
兴业银行 0.752 0.702 0.708
中信银行 0.797 0.691 0.669
深发展银行 0.679 0.731 0.736
中国银行 0.737 0.660 0.678
套入模型“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竞争力现实存在*竞争力过程*竞争力客观变化”,可得出:
银行名称 核心竞争力 排名
招商银行 0.656 1
民生银行 0.589 2
工商银行 0.436 4
交通银行 0.437 3
建设银行 0.420 5
浦发银行 0.372 7
兴业银行 0.373 6
中信银行 0.368 8
深发展银行 0.365 9
中国银行 0.330 10
通过我们的计算,其排名结果同《银行家》的排名结果略有出入,究其原因,是我们对数据加工方法的改变导致的。针对这个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
整体指标的平衡发展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由于招商银行各分指标比较都比较理想,不论我们采取何种方式计算,其排名均排首位。
相关指标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以及兴业银行的名次变化可以较好说明这一点。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是其整体实力的一个综合发挥,两组求和相等的数,必定是组内两个数字越接近的,乘积越大。
五、提高银行竞争力的途径
论述完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又出现了。这套方法的应用价值在哪里呢?难道只是用来给现在的商业银行排个名,或是指出其哪里不足吗?那我们就违背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为商业银行的决策者提供一套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以及从何处下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多由中国人民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时下房价过高,直接带给消费者的影响就是按揭压力变大。即便首付比例不变,其首付金额也相当可观,首付之后便面临着长达几十年的高月供,消费者变成房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消费者的家庭一旦遭受意外变故,则其违约的风险是相当高的。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却没有积极主动进行风险防范,没有减少住房按揭贷款的发放。相反,为了抢夺这个市场,各家银行都推出了不同的利率优惠。直到央行发出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提高存贷款利率,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各商业银行才在这个方面有所收手,开始着眼保全不良的按揭贷款。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的各项指标把控上,还没有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对商业银行的控制还仅仅停留在跟着政策走的被动方式,没有勇气走在政策前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商业银行经营潮流。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自身走在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变的前列。商业银行的竞争不能只着眼于国内,而更应该关注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通过学习,我们要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道路。走在前面会不会成为创新工具的试验品?很多人会这样考虑。但当我们意识到,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对其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加强其经营稳健性。而不是创造出一个什么新的工具去控制其发展。我们就应该放心了: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为了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发展。
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通读全文,我们可以从小到大,分三个层次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改进。
单个指标合理优化。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监管,分别规定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这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单一客户贷款比例、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流动性比例、拆借资金比例、不良贷款比列、中长期贷款比例。满足这些监管要求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首要前提,各家银行都不敢越雷池一步。但这些监管指标的要求不是越高越好,商业银行始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比如存贷比过高,势必会造成银行放贷不足,这会减少一项传统业务收入,对商业银行盈利造成不利影响。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风险的金融企业,这就要求其在经营过程中,有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我们要跳出监管的层面,努力去搭配适合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风险指标,把握一个度,使单个指标合理优化,而不应只是为了满足监管需要。
同一类指标相比合理优化。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指标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例如:银行的净流动性头寸=存款+非存款服务收入+客户偿还的贷款+银行资产销售+从货币市场的借款-存款提取-已承诺的贷款请求-银行借款的偿还-其他经营费用-向银行股东支付的红利。商业银行为了增加净流动性头寸,可选择的方法很多,既可以增加银行资产销售,也可以控制向银行股东支付红利。但是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净流动性头寸的合理性,我们还要兼顾其构成指标细则的合理性。如果我们想股东支付红利过少,势必会造成股东用脚投票。这要求我们在使单个指标合理的同时,兼顾到其他相关指标的合理性。
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我们把商业银行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它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相结合,从而具有金融企业的特定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意识到,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彼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就要统筹兼顾,使这些指标之间能够相互配合,有一个合理搭配,从而从整体上发挥到最优。
六、小结
文章通过借鉴我国及国外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并且立足于这些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论述了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尝试应用规范性分析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开辟道路。并且,在此基础上,本文理清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旨在向商业银行经营决策者表明应该正确对待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评价银行竞争力是为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指明方向,构建其指标体系是为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途径。
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很好地详细讨论传统财务指标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但是笔者认为,国际上成熟的评测方法对相关定性指标进行量化的同时必然已经将传统财务指标的评价结果考虑在内,因此直接借鉴其量化结果具有充分的可行性。正如笔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的,本文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探索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的思路,这种思路不仅是为了理论研究,还要将其应用于现实,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晓曼、杨健,《国内上市银行竞争力实证研究及对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7月第37卷第4期。
2、张晓文、于武、胡运权,《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维普咨询管理评论。
3、王思薇、何枫,《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在综合评价》,商业研究,2005年13期。
4、祁建熹,《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金融视线,2008年9期。
5、庄起善、窦菲菲,《转型经济国家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国际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6、彭建国,《商业银行管理学(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4月。
7、汪应洛,《系统工程(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