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3. 完善捐款税收优惠机制,引导社会直接捐赠。当前,社会捐赠在我国普通高校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社会捐赠者为了实现捐赠效用最大化,偏好在质量、品牌方面处于优势地位的普通公办大学,对民办高校的社会捐赠可谓“微乎其微”。为改变捐赠者的偏好,积极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政府应该采取倾斜政策,认可对民办高校的税前捐款,形成以财税调节捐款的良性机制。一方面,向民办高校提供与捐赠相配套的资金,鼓励捐资办学行为;另一方面,提高向民办高校捐款的个人和企业的扣税比例,以吸引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向民办高校而不是向公立高校捐款。还有积极争取社会捐赠,成立校友会,加强与校友联系,走上社会的优秀毕业生,不仅是对学校的一种广告宣传,更是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学校可通过建立每届优秀毕业生的档案跟踪制度,随时与他们取得联系,以加强校友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筹资机构,负责社会捐资活动。筹资机构通过制定筹资计划,研究筹资技巧,争取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取最高额的可使用资金。在美国,很多著名的大学都是由慈善家建立起来的。而在中国,社会捐助尤其是私人捐赠民办教育的数量极少。不只是由于中国公众热心慈善事业的风气还不浓厚,同时也是民办高校没有做好自身宣传以及筹款的工作。所以,除了号召全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投入更大热情和支持以外,民办高校自己也要加强筹款工作。
4. 制定教育彩票法,发行教育彩票。目前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彩票,其资金运用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教育事业。美国在1776年建国后,国会就曾发行4种彩票来筹集资金,建立起了哈佛、耶鲁等几所大学。现在美国有13个州部分或全部把彩票收入投入到教育中,加尼弗利亚1美元的彩票就有34美分用于教育。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在全国发行的运作规范的彩票有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这对推动我国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我国彩票市场的现状,发行教育彩票筹集社会资金来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发行教育彩票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制定教育彩票法,对教育彩票进行依法管理,确保教育彩票的健康成长;二是规定省级教育部门设置专门的教育彩票管理中心,作为区域性发行、销售教育彩票的管理职能部门,按比例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包括支持社会信誉高、发展潜力大的民办高校进行校舍建设、进行设备投入等;三是根据各省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发展目标与里程,彩票发行实行额度管理,严禁没有额度及超额度发行销售,同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适度放开资本市场,实现投资多元化
1.发行高等教育债券。高等教育债券可以考虑以两种形式发行。一是发行具有国债性质的高等教育债券。该教育债券就是由国家教育部面向社会发行的用于教育支出的专项债券。在将中央发行的教育国债转贷给学校的过程中,应淡化公私界限,平等对待民办高等学校,要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做到优中选优、避免资金使用的低效率或无效率。考虑到我国民办高校还处于发展初期,可对民办高校校舍建设、仪器设备进行适当的优先扶持。二是发行企业债券性质的高等教育债券。我国那些已形成一定办学规模、有良好信誉和办学积累的知名民办高校可通过发行债券,以解燃眉之急。
2.成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投资基金。民办高等教育投资基金可采用公募与私募结合的发行方式。公募部分针对养老基金、企业等机构投资者,私募部分针对社会上的个人投资者。这样可以吸引尽可能多的投资者来持有基金股份,尽可能扩大民办高校筹资范围。
3.建立教育发展投资公司。教育发展投资公司,是以学校为主体,负责学校校产经营管理,并面向社会和市场融资后投资学校的,比如,美国的阿波罗教育集团、艾梯梯教育服务公司、斯特亚教育公司等教育投资公司,以及我国浙江万里集团、黑龙江东亚集团、无锡中锐集团等公司,均属于此类。
(三)鼓励校企结合
民办高等教育在专业结构的调整方面比公办高校要具备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更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市场需求,通过加强市场调查工作调整自身的专业结构学科体系,比公办高校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和企业急需紧缺的人才。所以民办高校应当更积极地加强和企业的合作,针对企业的要求动态设置专业,积极推行与企业相关的重点课程的建设,培养合适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可以争取到企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辅助学生的就业工作,增加学校的社会吸引力。这是学校和企业在多方面开展合作以实现双赢的一种模式。在校企双方的合作中,可以是企业提供资金,学校以其知识和人才提供相关服务,实现双赢。如企业委托高校培养人才,委托高校进行科研开发等。校企合作也可能是双方共同出资共同获利,如大学城建设。我国当前的大学城许多都是由政府出政策、出土地,学校、企业共同出资建造的。还有一种方式的校企合作是建设大学科技园区。此类园区是依托高校科研、人才密集的优势,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目的。2006年已建成的和在建的大学科技园有62个,比上年增长12个;62家大学科技园中聚集的各类可用资金总额达到826亿元,其中企业自有资金314亿元,政府拨款3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30亿元,其它地方的来源183亿元。
(四)树立市场经营意识,加大自身服务创收
当前我国民办学校服务收入在经费中占有的比例还很小,与国外服务收入成为私立高校公次于学费收入的经费筹措渠道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借鉴国际经验,民办高校作为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之一,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收能力。民办学校要合理高效利用自身资源,加强创收能力,通过从事辅助设备的经营业务,如学生宿舍、供膳设施、其他校内商店、旅馆、医院、房地产、设备 出租等获得办学的一部分收入;通过为企业、社会团体提供情报有偿服务获得相应收入;通过销售服务和兴办产业来获得收入;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如教师、实验室、实验设备等,加强学校科研力度,积极参加经济和社会生活,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扩展科技创新,根据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增强资金总量的供给。
我国民办教育在近20年来才迅速发展起来,作为一个新生儿,自然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以引导和管理是其健康发展的必须。政府要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在法律上明确民办高校的地位,使民办高校在筹资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同时学校内部要加强治理,严谨办学,内外部制度环境都通畅,民办教育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牟阳春:《2002年中国民办教育绿皮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期第3版.
[2]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2期第23-28页.
[3]郝瑜.王冠:“论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缘起与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1期第74-79页.
[4]邬大光:“民办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联姻”[J].教育研究,2003年12期第5-10页.
[5]陈宗川,方方:《中西民办教育比较研究的启示》浙江民办教育,2010年1期第13-1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