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企业扩张表现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追加对外投资,这些都是以资金的不断投放作为保证的,一方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往往需要筹措大量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及更新设备和改造技术,以利于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不断扩大的生产的市场需要;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对外投资效益,也需要筹集资金,用于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开拓有发展前途的对外投资领域。
3.偿还债务
企业为了获得财务杠杆收益或在自由资金不足时,往往利用负债进行经营。但负债都有一定的期限,到期必须偿还,如果企业现有支付能力不足以偿清到期债务,那么企业必须另外筹集资金来满足偿还债务的需要,这通常是企业在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措施。
4.调整资本结构
当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时,可以通过不同的筹资方式、不同的渠道筹集资金来进行调整,使之趋于合理。例如,当企业的债务资金比例较高时,可以通过筹集一定量的自有资金来降低债务资金比例。
二、中小企业的筹资困境及成因
资金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血液,而资金紧缺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常遇见和最难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的筹集将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筹资受各方面条件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客观环境方面
1.长期以来所有制观念的影响,我国金融政策和金融体系中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实施的,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筹资服务体系。创造了30%GDP的国有企业获得了70%的银行贷款,而创造了70%GDP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银行贷款。同时中小企业筹资规模一般较小、资信度低,可供抵押物品少,资金需求量小但频率高,加上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致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从银行或资本市场获得资金。
2.目前,我国股市多为国有企业进行筹资,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中小企业上市筹集资金困难重重。对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镇,中小型企业上市筹集资金普遍存在困难。
3.国家对于鼓励协助中小企业筹资的优惠政策及法律制度仍不够完善和规范,使得中小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面临很大困难。国家在“抓大放小”过程中,对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他们的资金筹集问题已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但在中小企业的问题上,虽然近年来逐步重视,却由于市场尚不完善等原因,各种配套措施的契合度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还缺乏配套的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优惠政策。
4.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由于各地政府的努力,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有所缓解。但是现有金融体系只是对中小企业开放了短期信贷业务,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仍严重不足。特别是对于大量高科技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缺乏的不是短期贷款而是中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但这类资本很难从正式金融体系中筹得。
5.大中城市资金充裕,但县及以下地域资金匮乏。近年来,信贷资金的分布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一些县以下地域甚至出现资金供给空白。对于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的筹集更是难上加难。
(二)企业自身方面
1.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狭窄,筹资方式单一。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的渠道筹集资金。然而通过银行信贷渠道筹集资金手续繁琐、周期长、风险较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主很难从银行及时获取短期借款,致使一些企业由于资金问题面临倒闭。筹资渠道窄、筹资方式单一,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明显。效益好的中小企业,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客户;一些有发展潜力而目前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中小企业,或者受到冷落,或者被苛刻的担保和抵押条件拒之门外;效益差的中小企业,也会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3.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不健全,很多企业缺乏对会计制度和财务报表重要性的认识,很多企业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甚至把这当成“个人隐私”来看待。而且,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也需要提升,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素质显得更为重要,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管理者中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将会使得有的企业逃债、废债、脱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产流失,严重损害了企业信誉形象,破坏了银企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小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关键是企业如何筹集更多的资金,这关系到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因为不论何种渠道、方式,筹集资金所使用的费用和成本都是不一样的,且筹资的难易程度、风险程度不同。中小企业进行资金的筹集时,应通过认真分析,找出自身问题和原因,选择适宜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和风险筹措所需资金。
三、目前中小企业主要筹资方式及其利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