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根据企业竞争力的内涵,结合银行业的特殊行业特点,我们将银行竞争力的涵义定义为:在市场机制下,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指导原则,合理充分地整合包括宏观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发挥出来的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长久和发展的综合能力(注1)。根据宏观基础环境约束的不同,银行竞争力可分为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国内竞争力考察的银行在同一国家内相同的宏观环境条件下,各银行所体现出的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强于竞争对手的综合能力。国内竞争不涉及客观的宏观环境,其重点是银行内部的管理和创新能力。而国际竞争力则分析的是世界上所有的商业银行。因而在国内竞争力的基础上,还包涵了导致银行竞争力变化的宏观基础环境因素。
(三)现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概况
目前,关于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时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国家竞争力中的金融体系指标及其测评;二是有关的专业期刊如《银行家》杂志、《欧洲银行家》杂志、《亚洲货币》对世界各大银行的排名和比较;三是国际评级机构对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以及相关的评价方法;四是国外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分析师广泛采用的CAMELS评级模型;五是一些零散的出现于学术论文中的银行竞争力评价。
(1). WEF和IMD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是最权威的竞争力研究机构。其竞争力的评价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等已经逐渐得到认可,其公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根据一国金融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来衡量一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其中对银行业的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包含在构成金融业竞争力的第四部分指标。设计的金融体系竟争力指标体系由资本成本的大小、资本市场效率的高低、股票市场活力和银行部门效率4类要素共27项指标构成。但上述评价方法主要着眼于整个银行业,立足于一国银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行评价,而对某个具体商业银行的评价则无法发挥作用。
(2).《银行家》等杂志的竞争力指标排名
既可以考查单个银行,也可以考查一国银行业的实力水平,包括银行的自有资本、资产规模、银行经营稳健状况、收益率及其它综合指标。这一排名也曾被视为银行间最具权威的实力评估。因为这一标准对银行现行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等做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被各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加以研究和应用。
但是,这种排名仅仅是一定时间段内一些数据指标的比较,而对于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其它要素分析不够,不足以衡量和评价某一个银行的实力及其竞争能力。
(3).国际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
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国际评级机构是穆迪。穆迪对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估都是以7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作为分析的础:经营环境;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业务价值;盈利能力;风险状况与风险管理;资本充足性;管理策略与管理质量。穆迪在进行上述分析中使用的基本素材有两种:数量指标和定性评价。该评价方法对构建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其最大的缺陷是分析过程比较复杂。
另外一个国际评级机构是标准•普尔,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对银行评级分析方法重点考虑两类因素,一是商业风险因素,包括:经济风险,行业风险,市场状况,业务种类及业务地域的公布,管理及策略。二是财务风险因素,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融资及资金流通性,资本率,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财务灵活性。对银行风险评价完整正确,并具有灵活变通、适应性强的特点。但标准•普尔公司的评级方法由于其以风险评价为主要内容,从而忽略了许多重要因素。而银行竞争力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因而不适合对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当然,其对于风险评价的方法值得借鉴。
(4).CAMELS评级系统
CAMELS评级系统,即骆驼评价系统,也称为“统一金融机构评级系统”,目前已被国外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金融分析师广泛采用。该系统主要是监测和评估金融机构经营的六个方面:资本充足率(C)、资产质量(A)、管理能力(M)、收入及赢利性(E)、流动性(L)、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S)。
但是,骆驼评级系统出发点是为金融监管服务,相对于银行竞争力评价,该系统指标设置不够全面,评价结果侧重于风险控制,不能满足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分析的要求。
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的指标都比较全面,不仅包括商业银行资产状况、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的指标,还包括反映银行软性竞争力的指标。但是指标体系在数据收集上的困难较大,因而这些研究多提留在理论研究,实证分析的论文相对较少。另外,一些指标是认为的赋值,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这样做出来的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
三、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是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只有正确设计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正确反映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水平,从而寻求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途径。因而在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时必选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科学性原则
银行业是具有特殊性的一个行业,但是商业银行仍旧是一个企业,因而构建商业银行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企业竞争理论,同时结合银行业的特殊性,在对影响和决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准确定性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数量特征和相互关系,使各个指标符合科学、合理、客观的要求,以期达到指标体系的科学量化和数据的准确无误。
(2).全面性原则
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涵盖很多方面,因而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能仅仅依靠贷款、存款、收入、利润等一两个简单的指标来衡量。要从多个角度和方面综合衡量,并关注其中的联系,力求全面、完整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水平。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在构成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里,这些指标既有一些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还有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如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结构等,因此这样的一些定性指标,必须进行阐述,在评价分析时,将其进行量化处理以近似值加以反映。
(4).实用可比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竞争力评价指标要简明易于操作。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指标所包括的经济内容、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等尽量一致。进行评价的时候,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同时指标还要尽量与国际接轨,以方便进行国际比较。
(二)构建我国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商业银行经营货币这一特殊性,其竞争力评价的主要财务指标表现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 。本文参照大量的相关文献,并借鉴了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加入了穆迪公司指标评价体系,将银行竞争力的财务指标分为5个类别:流动性指标、盈利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和经营能力指标。
(1).流动性指标
商业银行只有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才能随时应付客户提款或者贷款的要求,而上市的银行,更需要流动性,才能保证在特定时期分派现金股利,以满足股东的需求。而这一指标包括现金资产比率和存贷款比率 。其中:
现金资产比率=(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资产总额;
存贷比率=各项存款期末余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x100%
(2). 盈利性指标
衡量银行盈利性的主要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收入利润率、银行利差率、利息回收率、净利润增长率等等。本文从中选取资产收益率和收入利润率两项作为评价指标。其中: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