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规划品牌战略,是为了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作为速递企业,服务客户是第一要素,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是争取客户的最有效手段。邮政速递企业缺少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的规范,也造成邮政速递在直面市场、新业务开发以及市场开拓方面具有明显不足。民营快递有些措施值得邮政速递企业借鉴,如顺丰快递,他们的流程是按区划片、揽投合一,从最基础的业务员开始,传递环节同时也是操作环节,减少了邮件的处理过程,使得传递速度迅速提高,满足了客户的时限要求,很快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而邮政速递企业一直缺乏整体规划,流程不够优化、运作效率不高,使自己的综合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很容易在品牌战略上失了先机。
(二)急功近利,开发市场措施不当,对品牌形象有影响
随着速递市场的竞争从无序到有序,从恶性到良性,依靠实力和品牌发展的企业,才是竞争的最终胜利者,实力和品牌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维护,短视行为只能葬送品牌。
1.服务费用任意打折,拉拢客户
为了与民营快递公司抢占市场,有的邮政速递业务员向客户推介服务时,以服务费用打折吸引客户,而不是强调使用邮政速递的品牌优势。只使用价格竞争,很难保有客户的忠诚度,价格略有变动或有其它低价介入,客户的意志就会发生动摇,从而失去客户。为了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任意降低价格的短视行为,一定时期内可能会赢得一部分客户,却无法吸引中高端客户,更无法进入良性循环,压价竞争带来的后果是利润的降低、投入的减少和服务质量的降低,无异于饮鸠止渴。
2.发展新业务把关不严,易使品牌形象受损
电视、互联网购物都是新兴业务,有购物就有送货上门、代收货款,由此带来大量特殊的速递业务,以江苏地区为例,通过非邮政速递公司出口的代收货款邮件每天约3万件,而邮政速递仅接收到其中的三分之一。面对快速膨胀的市场,以及竞争对手已占据较大份额的局面和加紧布局的动向,邮政速递产生了市场紧迫感,大力发展新业务提上了日程表。但对新业务预测不足、条款制订不够严格,邮政速递对入网企业审查不力、收寄时把关不严,邮购公司又良莠不齐,有少数不良企业对消费者存在欺诈行为,使邮政速递代人受过、蒙受不白之冤,降低客户对邮政速递企业的品牌信任度,造成的不良影响难以挽回。
(三)品牌没有有效的推广机制,品牌战略各自为政
目前,邮政速递在品牌策略上缺乏统一与长效的管理,各行其是、分散零乱,缺乏整合和统一的品牌内容,没有有效的推广机制。
1.没有全国统一的品牌宣传策划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日趋细分化的市场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使得每个客户虽然使用同一种快递产品,其需求却大不相同。邮政作为普遍服务行业,由于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广大群众中已有较高的知名度,但邮政速递作为竞争性业务在细分市场目标客户的认知度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在客户群中的印象比较淡漠,邮政速递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品牌效用。而象王老吉、可口可乐的广告策划都是全国推广,深入人心,以至于消费者不管走到哪里,脑海里都被反复加深同一印象,耳熟能详,品牌宣传策略非常成功。邮政速递目前缺乏统一的品牌战略规划,品牌形象缺乏“凝聚力”,品牌定位不明,不能集中突显邮政速递品牌的整体形象。
2.各省发展独立操作,地区间发展缺乏良好沟通
由于邮政速递分营起步不久,目前属于分权型阶段,没有设立权威的品牌管理部门,各省市的品牌管理部门力量相对较弱,大多是由公司市场部负责宣传的人兼管,都只是根据自身需求设计宣传广告,在这些众多的广告宣传中,品牌的宣传没得到重视,品牌知名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影响邮政速递的品牌运作。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地情况不同,可开发的速递业务种类很多,但大部分都独自操作,不与协作单位沟通,象江苏的大闸蟹、广东的荔枝、云南的鲜花业务,这种鲜活类的产品时限紧、投递要求高,需要投递部门的大力配合、优先投递,而实际上很多情况都是投递部拿到邮件之后,才知道收寄地开办了此类业务,组织专人投递已晚,超出货品的保鲜期,引起客户投诉、产生不必要的后果。
3.业务宣传不能结合市场需求、灵活机动
由于广告投放数量少,推广手段单一,广告主题诉求不明确,再加上对目标客户细分市场广告投入不多,因此,邮政速递在将潜在客户转化为使用者方面也落后于其它外资速递品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UPS做为国际速递业务的唯一指定品牌,大幅造势,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推介,广告铺天盖地,创意非常之好,令人印象深刻,大大提升了UPS在中国速递市场的品牌形象。反观作为国内速递业务的唯一指定品牌,中国邮政EMS却悄无声息,没有充分利用这样的良好机会。现在的速递、消费市场瞬息多变,随时都会有机遇的产生,邮政速递企业要牢牢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四)企业员工品牌意识不强
邮政速递拥有波音737全货机16架,开通航线26条(注6),拥有员工20000多人,专用速递揽收、投递车辆20000余部,共有200多个处理中心、8个海关监管点,EMS业务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300多个城市(注7)。从硬件与软件上来看,邮政速递都不应落于人后。
八十年代初,邮政速递在速递市场中的占有率几乎为 100%,直到1987年以前仍保持在95%以上。1991年邮政速递的市场占有率首次低于非邮政部门的企业,随着国际速递公司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邮政速递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 (平均每年丢失4%),目前已降到40%左右(注8),以前做为速递“领头羊”的邮政速递,现在只能屈居第二方阵,速递物流市场如此之大,而邮政速递所占份额却越来越小,这与不重视市场、不重视品牌战略有很大关系。
人是品牌的基本要素之一,品牌的成功塑造不是企业某一人或某一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拥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并有意识的通过自己的日常行动来维护品牌形象。而从邮政企业转来的速递企业员工,以前处于计划经济下,在社会需求和消费心理发生变化时,缺乏市场和竞争意识,也未能及时得到应对市场变化的教育培训,品牌观念基本没有,从未意识到品牌能够带来的市场和收益,而对于客户而言,邮政速递员工也代表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员工表现不好,就会影响邮政速递品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四、完善邮政速递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品牌、树立品牌形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