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其三,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将企业文化战略与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改革协调起来。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企业虽然在企业标志、外部环境、广告宣传等方面搞得有声有色,但企业内部管理松散,产品质量低下,服务水平不高。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必须彻底摒弃为了“文化”而“文化”的思维倾向,真正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进而赢得竞争的目的出发,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与企业产权制度、管理体制改革相协调。要防止将企业文化建设当作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到处滥用。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空中楼阁,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四)培养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带动企业文化建设。
卓越的企业文化是优秀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家的精神及企业家的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一面镜子。企业家在企业中既是管理者,又是员工的精神领袖,他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新的价值取向来倡导和培植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家往往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将自己的企业哲学、理想、价值观、伦理观和风格融合成企业的宗旨、企业价值观,并逐渐被广大员工所认同、遵守、发展和完善,从而产生优秀的企业文化 可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必须培养卓越的企业家精神。那种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仅仅是员工,将它与企业领导割裂开来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事实证明,只有企业家具备了较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管理水平和胆识风度,企业文化建设才有强大的推动力。培养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判断力、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培养他们勇于承担风险、善于创新以及认真实干而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当今国内外市场瞬息万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种态势决定了任何一个企业已经创造的高新技术、一流产品、高市场占有率和独有的优势都不会是永恒不变的,而困难和压力则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创造和保持领先地位,就需要强化忧患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 •米勒说过,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永不满足地追求出类拔萃的进取精神。当这一精神掌握了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命运和灵魂,它就无往而不胜。 2l世纪的企业家更需要有这种创新的特质和敏锐的洞察力,要不断地构想新的市场范围,重划营运领域 ,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四、结论
企业文化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然生成的,是靠一代代人不断的打造,不断的认知,最后固化下来的。
参考文献:
1、 赵文明:《中外企业文化经典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6页。
2、 黎 群:《企业文化建设100问》,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3—6、17—25
371—375页。
3、王瑞祥:《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明》杂志
2006年第9期,第14—20页。
4、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中国企业文化年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第275页。
5、申 望:《企业文化实务》,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68—78页。
6、张 德:《企业文化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4次印刷,第40—47页。
7、威廉,大内..Z理论一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