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1.市场潜力巨大。客观的评估报告显示红外热像仪是一个有着巨大市场潜力和充分发展空间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红外热像仪,全球潜在市场需求都非常巨大。在军用领域,红外热像仪将装备到各种现代化武器中,目前全球军队数量约为2000万人,如果10%的军队按每个士兵配备1具红外热像仪,每具红外热像仪按2000美元(目前售价约为1万美元)计算,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总量可达40亿美元;在民用领域,全球红外热像仪市场更是高达上千亿美元。根据国际光电行业权威咨询公司预测,未来五年全球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年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仅2007年世界总量约有5万台。欧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市场总量在2万台以上。
2.核心部件成功研发并产业化。“探测器”是红外热像仪产品的核心部件。该技术最初由美国的Honeywell公司于九十年代初研发成功,其专利仅授予日本等几家公司生产,未对我国开放。但是近几年来,国内有少数几家企业已经着手研发氧化钒技术。此外,除探测器技术之外的另一红外领域的重要技术,即红外成像技术应用及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研发中,以武汉高德为例,目前在红外光学、成像电路、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机械结构及系统工程等方面的设计与研究,已开发出数十款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红外热像系统及高科技光电系统。
3.国内市场为“助力剂”。相对于国外市场,目前国内红外热像仪的销售市场应该是一片大好。由于其传统价格的昂贵,使其主要集中在少数机关单位中使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其产业化的生产,价格已不再是影响其市场的局限因素。同时,随着人们对红外热像仪认识的加强,越来越深刻的了解到它的性能优势和其广泛用途。目前,国内的红外热像仪开始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国内市场的培育使得市场占有率增加、市场认知率提高、品牌度提升,同时也必将会为产品进一步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四) 风险分析
1.国际贸易形式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际贸易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国际贸易形式也存在诸多争端和纠纷。目前发达国家采用技术保护这一壁垒限制其高端产品流入中国,对我国引进关键核心技术造成了极大影响。
2.核心器件采购风险。目前,红外热像仪的核心部件焦平面探测器仅有美国、法国、日本和以色列四个国家的企业具备产业化生产的能力,其核心技术由美国、法国控制。目前国内公司生产所需的焦平面探测器来自于法国SOFRADIR、ULIS,而法国政府对该产品实行最终用户许可制度。如果该公司改变经营策略,或遇到突发事件、受到政治影响,可能会出现减少、限制或禁止向国内供货的情形,将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
3.新产品开发周期长。对于红外系列新产品开发,同一般光电产业一样,由于技术难度大,且因为受到器件材料特性及工艺手段的限制,一般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都比较长,短则数月,多则几年。
五、当前形势下加速我国光电产业出口的对策
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看,光电产业作为战略高技术产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以加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加大我国光电产品的出口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主要靠廉价的要素优势来推动,即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导致当时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够。在当今条件下,中国发展光电产业具有新比较优势,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企业为主题的技术创新,可以成功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注3),以此为契机,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空前繁荣的形势下,借势使我国光电行业在最短时间内与国际接轨。
(一)政府
目前,我国光电产业处于成长初期,市场培育和发展急切需要政策的支持。资料显示,我国光电产品在出口国外市场时,特别是德国市场,一旦国外市场出现波动,我国光电产业必将蒙受打击。对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光电产业政策的重点除了开拓国内市场和进行技术创新之外,国家对光电产业的出口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应低于国家对其他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需制定切实有效的出口政策来保护光电产业的出口稳定增长。
1.政策促进。要大力发挥政府中介机构在行业管理、出口协调、信息引导、组织谈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注4)。根据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新形势,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原则,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建设开放的经济体系,增强对海外的资金、人才、项目的吸引力,尽快实现在人才、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为此,要加强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切实落实国家已有的促进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积极借鉴美国硅谷、日本、台湾新竹等地的先进经验,大力推广北京、上海、武汉、深圳等地的成功经验;同时,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实施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出口政策,如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并保持出口税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可以直接增加企业积累,有利于企业在技术、规模上增加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推进了一批研发实力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国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协助取得相关进出口权,对重点龙头企业出口产品要按规定及时办理出口退税;积极支持龙头出口企业争取国家的外贸扶持资金等。同时,鼓励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ISO14000系列环保认证和CE、GS、UL等有利于促进出口的各种认证,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建立为光电行业相关企业出口经营服务的组织机构。这既包括政府的组织网络,又包括半官方和民间的企业社团组织。政府应成立专职的贸易机构,协助光电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疏通行销管道,并争取海外订单,加强对光电企业出口的宏观协调指导,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同时,建立产品出口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高技术产品海外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加强高技术产品出口人才的培训,组织国际光电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协助开办一些展览会、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等,为光电企业产品寻找国际客户牵线搭桥。
4.积极应对国际贸易风险。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争端,企业能否在贸易争端中通过谈判获得合法的经济利益,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聘律师对WTO争端解决规则的准确理解和对其职业技能的有效发挥,即律师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政府应重视律师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作用,可联合企业组织培养一批专门受理此类案件的律师,积极争取国际贸易形式的主动权,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赢得一个良好环境。
(二)行业
1.优化配置资源,整合光电产业链,提升规模效益。要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必须加强光电产业技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重组兼并一些中小企业,淘汰一批落后的、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将资本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将资金、技术、人才向有发展前景的大企业集团集中,发挥比较优势,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