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波特将这四方面的特质构成一个菱形, 并认为当某些行业或行业内部门的菱形条件处于最佳状态时,该国企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波特菱形同时还是一个互相促进增强的系统,任何一个特质的作用发挥程度取决于其它特质的状况。比如,良好的需求条件并不能导致竞争优势,除非竞争的状态(压力)已达到促使企业对其做出反应的程度。
机遇和政府是另外两个能够对国家菱形条件产生重要影响的变量。譬如,包括重大技术革新在内的一些机遇事件会产生某种进程中断或突变效果,从而导致原有行业结构解体与重构,给一国的企业提供排挤和取代另一国企业的机会。政府部门通过政策选择,能够削弱或增强国家竞争优势。例如,法规可以改变国内需求条件,反托拉斯政策能够影响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可以改变才能资源等。(1994年,美国政府以违反反托拉斯法为由拒绝了Microsoft 软件公司以13亿美元收购制作“Quicken”金融管理软件Intuit,Inc.的申请,其目的之一就是阻止垄断,促进行业内部竞争)。
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创造高级生产要素(社会、人文资源),随着生产要素的高级化,主导产业就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进而提升一国的竞争优势,推动经济持续的增长。可见,竞争优势战略不仅能使一个地区获得国际贸易利益,而且能优化一个地区的资源结构,从而加快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升级和人均收入水平增加的速度。
(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1)2007年——2009年1-9月汽车销量汇总表及分析
汽车销量汇总表(2007年、2008年、2009年1-9月)
单位:辆
现状分析:
①汽车销售中以乘用车比重为大,超过了70%,且仍呈现递增的态势;
②2008年销量比2007年增长6.7%,2009年1-9月销售比2008年增长3.01%,说明2008年销量虽有增长但增长缓慢,而2009年1-9月销量已超出2008年全年,2009年销量增长迅速。
(2)2007年——2009年1-9月乘用车排名(1-20名)及分析
乘用车销售排名表(1-20名)
(2007年、2008年、2009年1-9月)
①因乘用车在汽车销售中比重较高,因此下面的分析我们将会以乘用车为主进行分析;
②2007年排名前20名的销售乘用车5242807辆,占乘用车总销售量的83.25%,排名前10名的销售乘用车3599294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57.15%;2008年排名前20名的销售乘用车5620042辆,占总销售量的83.19%,排名前10名的销售乘用车3913931辆,占总销量的57.94%;2009年1-9排名前20名的销售乘用车6061156辆,占总销售量的83.7%,排名前10名的销售乘用车4292354辆,占总销量的59.27%;说明前20名的乘用车企业销售了乘用车的80%以上,前10名的乘用车企业销售了乘用车的近60%。
③乘用车企业中以合资企业为主,民族企业比重相对较低。
④民族汽车企业中,比亚迪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较为迅速,有后来者居上的态势。
2、发展趋势分析
(1)金融危机对汽车业发展的影响
①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曾给我国汽车业带来严峻的挑战,2008年初预定的1000万辆销售目标也未完成,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对汽车业的销售影响是明显的。全球汽车业也普遍不景气,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曾濒临破产,销量第一的丰田公司利润也出现了大幅下降。然而危机中也潜藏着机会,2009年我国汽车业触底反弹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月份已超出了2008年全年的销量,2009年汽车的销售突破1300万辆;
②“危”可转化为“机”。2009年我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有力措施是分不开的,如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及细则,保持汽车业连续3年增长10%的规划,汽车购置税减半、燃油税改革、汽车下乡政策等;
③金融危机实现了汽车行业的大洗牌。2009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核心竞争力较国际一流汽车巨头仍有较大差距。国际上的汽车厂家产销增长速度、利润率等指标都进行了重新排名,一批优秀的汽车企业会脱颖而出,而一批落后的汽车企业会濒临倒闭。
(2)发展趋势分析
①相信随着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延续、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步伐、自主创新与新能源汽车相结合、汽车金融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措施的落实,中国汽车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②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稳中有升,奇瑞、吉利、比亚迪发展良好,特别是比亚迪更是一枝独秀,上汽、一汽、东风汽车等公司都有加大自主品牌车建设的规划,但我们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合资汽车工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仍掌握着技术、资金、品牌等优势,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仍需要政策的支持、制度环境的保护、技术力量的加强、优势品牌的培育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③ 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汽车消费处于快速的增长期、购买力不断增加、国家出台的汽车优惠政策、二、三线城市刚刚启动及私家车需求的不断增长会促使中国汽车业的发展保持10年以上的增长。
三、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
(一)汽车需求分析
中国13亿人,理论上人手一车的话,就拥有13亿辆车的巨大容量,当然不可能这么多,中国人多地少,不可能人人都开车,还有小孩不开车、老人开车也少,那么打个折扣,起码有2亿辆车的市场,等于一个美国吧!因此说,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巨大的。
商用车目前的竞争状态和位置,相对更加超脱。一方面,中国本土商用车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由于同国际商用车的价格,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保持非常稳健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另外一方面,商用车也有相当的利润,足以支撑这些企业。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在以20%~30%更高的速度发展,这就为每一个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总体上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仍然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这样一种局面和格局,使得每一个在乘用车上,进行适当拓展和发展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宏观环境分析
影响汽车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国家的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技术要素等。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在政治上要逐步完善国家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切实发挥政府对汽车工业的扶持作用;在经济方面,要迅速提高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采取外资投资的融资方式;在技术上,要加强对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力度,启动国家创新工程;在社会要素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消费环境。
1.政治要素――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政治要素主要涉及世界贸易组织、垄断与竞争立法、环保和消费者保护立法、税收政策、就业政策与法规、贸易规则、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全汽车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步完善的汽车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汽车工业能够顺利发展的先决条件。
(1)政府作用的重要性
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汽车工业的历程可以看出,为了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这些国家政府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中,无一不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对汽车工业作用的必要性,是由汽车工业的特点、发展要求和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汽车工业难度大、投入多、技术密集、国际竞争激烈。汽车工业得以顺利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涉及诸多相关产业和部门,需要政府统筹安排解决;汽车的发展,带来诸如交通、资源消费等方面的各种社会矛盾,需要政府的管理。
汽车工业是对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产业,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影响到就业和税收,而会对各行各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如何制定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必定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所以说,政府对汽车工业发挥应有的作用,既是汽车工业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各国发展汽车工业所处的环境和进程不同,政府对汽车工业作用的侧重面也不尽相同。综合起来,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