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是多层次,它能适应不同的生产力水平,资本规模相对较小,技术较低,劳动密集,吸纳了重多的劳动力。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具有大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以其占全部企业的48.5%的资产创造了69.7%的工作岗位。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每千人只有6.4个中小企业,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测算,也需要近5000万个中小企业。从这一点来看,中小企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还有较大的空间,就业的空间也很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内在的自身问题,更有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落后、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政府融资偏向指导政策,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不善和缺乏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大都是竞争性较强的行业,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许多企业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资源浪费严重。有的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差,一个公司多套报表,财务信息失真,金融机构无法了解其真实情况,因而不愿对其发放贷款。有的中小企业欠息严重,资产负债率高,企业盈利能力差,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有的中小企业信用观念不强,企业群体信用缺失的现象,严重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度。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后,不是在改变产品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开辟市场上下功夫,而是为了摆脱困境,利用改制或其他手段逃避金融债务,破坏了正常的银企关系,严重挫伤了各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使银行对中小企业心存余悸,轻易不敢贷款。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企业融资渠道可来源于内、外两个方面。由于内部融资的成本低,手续简单,是企业最佳的资金来源。内部融资主要是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而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积累能力还比较有限,因此需要依靠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发行股票、风险投资、债券融资、商业信用、外资等,通过公开发行债券或股票来进行直接融资,这些融资市场门槛比较高,而中小企业形态单一、组织规模、股东人数、资本金规模等各种自身条件限制,很难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因此绝大数情况下,只能依靠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包括银行信贷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而且贷款方式多样,可以从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取得,然而这些机构贷款规则比较严格,中小企业应积极改善自己的信用状况,争取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等这些渠道比银行融资限制少,也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各种方式结合的融资渠道。
(三)银行体系结构不合理,独立的中小企业银行数量过少
从发达国家看,一般形成了对大型企业贷款的大型金融机构与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银行体系,而在我国这方面差距较大。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少。据统计,美国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独立的中小银行有14000家,而我国类似的小银行仅为90家。另一方面,当前国有大商业银行为避免风险,将贷款权集中到省厅和总行,贷款主要提供给安全性较好的重点行业和大企业,一些县支行基本没有信贷权,这一切最终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四)贷款担保体系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贷款难
银行为避免风险,要求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但中小企业却无法提供有效、足额的担保物或担保人。从抵押贷款看,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厂房、设备等因地处偏远、价值低、可转让性差,很难成为符合银行要求的有效抵押物;一些高科技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比例较高,可作为抵押品的不动产比例较低,这些企业也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从担保贷款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央有关政策扶持下各地陆续建了一些贷款担保公司,但是担保公司资金筹措难、规模偏小,不能满足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
(五)缺乏政策性支持和完善的法律保证
中小企业融资完全属于商业性融资,缺乏政策性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出台了一系列金融、财税优惠政策,但在搞活中小企业、加强资金融通方面,却没有采取优惠的扶持政策,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资金短缺使中小企业发展日益艰难。我国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大障碍就是我国产相关法律规范及政策保护不统一、不规范、不理想,导致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是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规律规章制度
1、切实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融资难,并非是所有中小企业都融资难,企业自身素质对融资问题有着重要影响。中小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从加强自身建设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首先,必须有良好的信用观念,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及融资活动。其次,要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坚决摒弃账外账等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第三,要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定期向社会各有关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保证按期如数偿还银行贷款,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取得银行的信任。二是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新起步的民营企业,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完善企业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尽快进入银行的授信范围,取得金融支持。三是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走高科技发展道路,努力做到融资方式由主要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向多元化融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定位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从根本上扭转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
2、创新融资方式,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综合治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制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目前,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急需资金,有必要创造性地开辟资本市场,尽快建立“二板市场”。二板市场是相对于我们惯常所熟透的主板市场而言的,它是与主板市场相对应而存在的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系统,享有与主板市场同等的法律地位。二板市场的建立,一方面使中小企业获得直接融资的好处,另一方面通过在二板市场上市转变为公众公司,将促使中小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重组和改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推动中小企业逐步成长为真正的规范运营的现代股份公司。在创业板条件不成熟的条件下,可以开设科技板,以解燃眉之急。但是设立二板市场时应切实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注意资本市场各项功能的平衡发挥。切忌为增强对风险资金的吸引力而降低资金退出的现象,从而导致风险投资短期蓬勃发展却难以持久的短期行为。二是注意防止风险投资将自身风险转嫁于资本市场。
发展建立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加速推进融资方式和金融制度的创新,为新兴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其组建模式严格按市场规律运作,实行高风险、高回报,引导民间巨额闲置资金进入风险投资业。二是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扶持中小企业成长,促进其转型升级。三是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使风险投资孕育出来的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而获得利润和风险投资的退出,从而更有效地吸引投资者。
3、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起步于1992年,代表都是重庆的私营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以及上海的工商联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和广东的地方性商业担保公司。主要是企业互相形式,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财政政资金帮助。但是,由于银行业尚未形成竞争机制,特别是缺乏地方性银行和非国有银行的支持,造成担保作用无法有效发挥。近年来,我国的信用担保业务得到了一定发展,2001年7月,在中投保险公司倡导下,56家担保结构和4家专业机构共同缔结了“中国担保业联盟”。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担保信用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