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三)、缩短考核周期,增加考核成效
目前企业的绩效考核大多是在年终或者是半年进行的事后期末考核,这种方法不能及时将员工的成绩和不足展现出来,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因此要改变期末考核的做法,增加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日常考核,将各种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日常考核的重视,它主要评价员工履行日常工作职责和完成临时工作任务情况,以考勤、岗位职责、计划和临时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对员工绩效做出阶段性评价,随时发现问题,改善绩效;同时注重对员工实行个性化考核,把个人的考核目标进行量化和明确,使个人考核与岗位职责、工作目标紧密结合,公正客观地评价个人工作业绩。A公司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加月度、季度考核,让员工随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考核目的。
(四)、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绩效考核制度虽然只是一套书面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主管人员具备绩效考核的各项技能,如确定工作目标的技能、面谈的技能、修正目标的技能、评价的技能等,这些都需要培训。因此,必须切实抓好这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人本管理成为大家的共识,从而想方设法地发掘国企中蕴含的丰富的人力资源,达到考核的预期目的。
合格的绩效考核者应了解被考评者职位的性质、工作内容、要求以及绩效考核标准,熟悉被考评者的工作表现,最好有近距离观察其工作的机会,同时要公正客观。多数企业在选择考核主体时,多采用360度全方位考核方式,考核者选用被考评者的上司、同事、下属、被考评者本人和外部专家。
上司考核的优点是对工作性质、员工的工作表现比较熟悉,考核可与加薪、奖惩相结合,有机会与下属更好地沟通,了解其想法,发现其潜力。但也存在一定缺点,由于上司掌握着切实的奖惩权,考核时下属往往心理负担较重,不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客观,可能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
同事考核的优点是对被考评者了解全面、真实。但由于彼此之间比较熟悉和了解,受人情关系影响,可能会使考核结果偏离实际情况。最适用的情况是在项目小组中,同事的参与考核对揭露问题和鞭策后进起着积极作用。
下属考核,可以帮助上司发展领导管理才能,也能达到权力制衡的目的,使上司受到有效监督。但下属考核上司有可能片面、不客观;由下级进行绩效考核也可能使上司在工作中缩手缩脚,影响其工作的正常开展。
自我考核是最轻松的考核方式,不会使员工感到很大压力,能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而且自我考核结果较具建设性,会使工作绩效得到改善。缺点是自我考核倾向于高估自己的绩效,因此只适用于协助员工自我改善绩效,在其他方面(如加薪、晋升等)不足以作为评判标准。
外部专家考核的优点是有绩效考评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理论修养高,与被考评者没有瓜葛,较易做到公正客观。缺点是外部专家可能对公司的业务不熟悉,因此,必须有内部人员协助。此外,聘请外部专家的成本较高。A公司对于一般员工的考核也应实行360度全方位考核,单纯只由主管领导作一个笼统的统计是不能达到考核的目的。
(五)、综合运用考核结果
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考核目的不应终止于考核结果,它是新的绩效管理的开始。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确定绩效计划(衡量标准)、执行、考核与反馈。其中,绩效反馈所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在分析考核结果基础上。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价值的综合性绩效改进意见。有效的绩效考核反馈,应该包括观察与讨论两个步骤。观察可以通过亲自观察或报告、会议等来进行;讨论则需通过实际的交谈与沟通。有效的反馈不仅能使主管人员切实掌握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更能通过交谈与沟通,探讨考核中的绩效问题原因所在,从而帮助员工从客观、有针对性角度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达到改进员工绩效,共同确定下一绩效管理周期绩效目标。同时,肯定员工成绩、提高员工满足感,能使员工更努力地工作。
绩效沟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目标制定沟通、绩效实施沟通、绩效反馈沟通、绩效改进沟通。四个方面相互配合,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沟通系统。
员工目标制定的好,执行的好,改进的好,完成绩效目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绩效结果也就不会出乎意料,因为在平时的沟通中,员工们已就自己的业绩情况和主管达成共识,考核只是对平时沟通的复核和总结而已。人才的优劣也会明显区别出来。通过动态、持续的沟通,主管与员工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员工的绩效逐步提升,整个团队绩效也会水涨船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就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员工、主管和企业就会实现共赢。绩效管理就真正成了企业绩效的促进器,推动着企业不断前进。A公司在做完绩效考核后,针对考核结果不仅要即使反馈给个人,还要通过沟通的方式帮助被考核者改进绩效,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晋升、调动等职业发展规划。
领导者应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考核、反馈、职位说明书等相关方式,在短时间内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在企业中的“你有、我有、大家有”、“平均主义”等思想,通过考核使国企的管理者更加清楚了解员工的知识、技能及不足,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晋升、调动等职业发展规划,以绩效薪酬(浮动薪酬、奖金和年薪)作为浮动薪酬,配以“等差图表法”和“强制选择法”等方法,力求“业绩定岗、岗薪相配、弹性工资、按劳取酬”的绩效挂钩薪酬的制度。
绩效考核不同于我国企业界传统意义上的人事考核,它的精神实质在于其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任何制度都代表一种文化、要求或规则,而接受一种新的文化比接受一种新的商品要困难得多。因此,国有企业应该设法利用各种不同的渠道、机会,持续地宣传这项制度,通过不停地宣传提高员工认同度。A公司的领导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对员工交接考核是为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并不是针对个人,这样也可以促使员工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提高绩效考核成绩。
四、未来发展的展望
从近几年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应用与发展历程看,可以预测未来国有企业将更加重视绩效考核,主要趋势表现可能如下:第一,更加关注团队绩效与个体绩效有机结合,现代企业对团队合作贡献要求越来越高;第二,让员工有效参与绩效考核指标设定。现代考核从指标的确立到过程的互动切磋、结果的共同评议,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始终是平等互利的,被考核者参与了考核的全过程,在考核过程中,能力得到提升,个体受到尊重,对考核制度认同度就会提高;第三,设立更加灵活的考核周期,主要针对不同企业特别是一些科技型企业需要将考核周期灵活化,有利于正确评价员工;第四,绩效考核更趋个性化的。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战略背景下的企业,绩效考核的目的、手段、结果运用等各不相同。即使是同行业、同系统下的不同企业,在绩效考核不能千篇一律。企业绩效考核与企业其他方向联系更加紧密,如与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政策、规划、人力资源基础、员工晋升、薪酬、招聘、培训、激励、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现状、整体素质等诸多环节联系更多更紧,企业要调整,就必须是全方位的,否则,无法真正收到实效。第五,考核目的更多为了提升员工的能力和企业的绩效;第六,更加注重企业阶段性绩效考核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企业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考虑来自企业系统内外的各种可控制的子系统的动态变化,设计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应该朝着规范化方向。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考核的重要性,并且在绩效考核的工作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许多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如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是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实施绩效考核时,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能够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地组合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消除各种设计、运作中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对绩效考核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予以正视、分析并解决,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在激励员工、培育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玺:《最新企业绩效考核实务》,纺织出版社,2004年版。
2、齐经民刘恩峰等:《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周坤:《凭绩效说话:目标、绩效与薪酬管理务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李寿军:《改善和加强企业绩效考核的对策》,《人才资源开发》2005年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