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创益科技 2.5 5.81% 3 2.39%
哈克新能源 0.8 1.86% 0.8 0.64%
津能电池 0.5 1.16% 3.5 2.79%
其它 1 2.33% 2 1.60%
总量 43 100.00% 125.3 100.00%
(三) 太阳能电池行业竞争环境总结
太阳能电池行业进入和退出的壁垒很高,正处于成长期,增长速度较快。行业内现有企业数量70家左右,已有一定规模。但集中程度不高,在地理位置上分布在德国、日本、美国、中国等很多国家。行业内目前产能表面上过剩,实际上市场空间很大,所以内部的竞争比较激烈。供应商的竞争压力被长期供货合同和可替代原材料所削弱,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价格也不高,并且还将降低。下游的顾客多为政府机构或者组织购买者,受太阳能电池标准化影响,在讨价还价方面压力不大。潜在的进入者和替代品竞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行业的利润分配和增长,竞争主要集中在对能源行业利润的追逐上。综上所述,太阳能电池市场吸引力很大,行业内部不同实力,不同梯队竞争者之间有充分激烈的竞争。技术进步、生产规模、产品性价比、稳定顾客将是影响其长远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 无锡尚德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无锡尚德经过短暂迅速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太阳能行业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但是认真分析无锡尚德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太阳能行业的竞争环境,也不难发现,无锡尚德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提高竞争力成为无锡尚德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无锡尚德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障碍
无锡尚德虽然是目前行业的领导者,但提升竞争力依然面临许多障碍。主要有:
1. 两头在外的困境
目前困扰无锡尚德(其他太阳能企业亦同)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运营存在“原材料在外,市场也在国外”这种两头在外的困境。其中原材料在外给无锡尚德造成最大的问题即保持生产供应和原材料价格两大方面。无锡尚德在业内一般采用提前与硅生产厂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锁定生产成本的办法。这种方法在创业初期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是无锡尚德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太阳能行业的进一步成熟,硅的供应与价格越来越不稳定。根据有关数据,我国2008年至2010年的多晶硅产量分别达到4千吨、1万吨、3万吨。2005年半导体级多晶硅的需求约为1.9万吨,目前半导体行业进入到缓慢增长过程,年均增速在5-8%之间,按6.5%的需求增速计算,对应的2008-2010年的半导体级多晶硅需求分别为2.20万吨、2.31万吨、2.42万吨。由此推算2010年中国多晶硅市场将供大于求。多晶硅价格向下趋势明确。而且多晶硅价格已由2008年初的每公斤约428美元跌至截止12月的约120美元。无锡尚德损失惨重。所以解决原材料以合理价格稳定供应问题将是无锡尚德提高竞争力必须要面对的。
“市场在外”是指世界主要的太阳能产品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本国消费能力有限,我国的太阳能生产厂家的市场依附于国外的光伏产业,从某种角度上还是没有摆脱“制造商”的角色。这就说明无锡尚德市场风险极大。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无锡尚德主要市场欧洲的买家,由于融资困难等原因,纷纷推迟部分订单。这使无锡尚德不得不做出减产决定,因此半数生产线从2008年四季度至今停产。这给无锡尚德敲响了警钟。
2. 国内市场难以启动
国内市场难以启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太阳能能源消费观念未建立,太阳能行业处于成长期,相关概念未深入人心,大多数光伏项目作为试点项目,在实施中遇到审批、管理、融资等问题。二是光伏产品的价格不能完全商业化。我国是一个能源缺乏国家,尤其是电能,每年都有很大的缺口。但是光伏电具有零排放、零噪音、永不枯竭等优点,却不能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高昂的成本。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每千瓦时成本为普通居民用电的8倍以上。
3. 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8年的扩张发展,无锡尚德在创造了商业奇迹的同时,也暴露出管理上的大问题,就是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无锡尚德的产品市场,硅价格的变动损失也在源头上造成了无锡尚德的成本压力。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公司利润的波动和人事变动等都从侧面反映出无锡尚德抗风险能力的劣势。而在太阳能行业这样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内,抗风险能力差显然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无锡尚德发展初期遭遇市场危机和人才危机,差点导致尚德倒闭的事实已经说明这一点。
(二) 无锡尚德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措施
1. 无锡尚德提升竞争力的总体思路
提升无锡尚德的竞争力,应首先转变经营思路,从光伏产品制造商向光伏产业运营商转变。鉴于无锡尚德的经营现状,笔者认为无锡尚德提升竞争力应建立一种思路,以这种思路指导具体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进一步整合资源,进一步开拓市场”。无锡尚德应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包括企业内部的人才、资金、管理、技术与企业外部的其他组织的支持、外部人才、技术的引进。整合内外部资源的目的是充实无锡尚德的实力,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策略的实施蓄力。进一步开拓市场是指无锡尚德应减少单一市场的风险,进一步开拓其他市场,使其市场多元化,从而分散市场风险。
2. 进一步整合资源
无锡尚德首先应整合利用企业内部具有的资源与优势,进一步巩固现有市场地位,稳定生产,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公司的管理水平。可以采取培训、购买学习资料、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企业内部狠抓产品质量与创新,提高管理效率。但笔者认为,重点应放在整合外部资源上,寻求更多支持。比如:
第一,政府公关策略。金融危机下,尚德失去订单说明太阳能产品市场的开发越来越倚重政府的作用,国家层面的能源合作可以成为无锡尚德获取订单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今的太阳能市场,我国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定期与太阳能生产企业研究海外形势,制定政府公关计划,帮助无锡尚德海外事业的发展。另外,积极向政府献言献策,寻求政府更多的产业支持,帮助尚德开发国内市场。
第二,重视合作,减少竞争。由于无锡尚德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合作方可成为其整合利用的资源,且目前尚德的竞争实力也要求其注重合作。首先,重视和国际大太阳能生产公司的合作,如夏普、Q—Cells、京瓷、三洋、三菱电子、Schott solar、BP solar等,学习其管理经验、技术和管理标准,积累国际竞争经验,扩大尚德的对外影响。其次是和本国其他太阳能生产企业的合作,实现国内太阳能产业的协调发展,减少内耗。目前国内还有天威英利、茂迪、宁波太阳能等较为成功的太阳能生产企业。但是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产生了内耗,不利于多赢局面的建立。而且这些企业之间具备优势互补的基础,如天威英利缺乏发展基金,无锡尚德缺乏原材料,宁波太阳能缺技术和品牌等。无锡尚德寻求更多的合作,共同开发国际市场或者国内市场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身的经营压力与风险,是其提升竞争力的不错选择。
第三,人才支持。无锡尚德提升企业竞争力需要以下人才的支持:技术人才、公司管理人才、项目运作人才、商务法律人才四大类。技术人才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引进等方式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解决太阳能产品生产、安装、使用的各类技术难题;管理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公司制定合理的经营决策,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提高无锡尚德的运作效率与抗风险能力;项目运作人才负责项目的具体运作,设计项目的资本运作模式,保证公司的利润回流,当前形势下,应主攻国际市场的稳固和国内市场的开发;商务法律人才协助公司管理人才和项目运作人才的决策制定、合同谈判等。
3. 进一步开拓市场
目前无锡尚德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外,主要利润源泉也是国际市场,虽然国际市场风险极大,但国内市场难以启动使无锡尚德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但无论如何,积极开拓市场已成了无锡尚德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整合各种可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无锡尚德应构建市场开发战略,建立专门的市场开发团队,积极稳妥的推进市场开发策略。具体来说,无锡尚德的市场策略有三个重点:
(1)原材料市场
开拓原材料市场时做到三个保证,一保证原材料的稳定来源,以维持企业的运营;二保证价格的稳定,即可以帮助尚德像以前一样可以锁定价格;三保证赢利性,即在原材料价格中加入保险条款,规避价格大幅波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2)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作为无锡尚德短期内开拓的重点,应做到稳固现有市场地位,并有一定开拓。可加大新需求调研与新产品研发,开拓新的市场;也可和原有客户进一步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增加彼此的信任,以保证市场的长期性。
(3)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的开发是无锡尚德市场开发的长期内的重点,应从加大产品宣传、争取政府优惠政策、需求各方帮助建立太阳能产业基础设施、降低产品价格等方面入手。可进一步细分产品市场,加强与购买者的合作,循序渐进的推广无锡尚德的产品。
五、 结论与展望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但是提升竞争力必须研究企业的可整合或者利用的资源能力与发展环境,进而分析企业发展瓶颈,提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策略。本文本着这一思路,以太阳能行业中的无锡尚德为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无锡尚德发展历程、竞争力现状,得出其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性;然后利用波特五力分析矩阵分析了太阳能行业的战略环境,为下文提出策略做铺垫;最后得出无锡尚德在提升竞争力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整合资源、开拓市场的结论。
提升某一特定行业企业竞争力可遵循的理论和方法较少,本人的理论素养、知识积累、研究能力和水平有限,加之受资料来源和时间等方面的制约,本论文尚有许多研究工作不够深入,如本文仅从宏观角度对无锡尚德提升竞争力提出了些许建议,没有深入到企业研究层面,这方面仍有待完善等。希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将这一方面做得更好!
引文注释:
(注1)薄湘平、易银飞: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7.12期。
(注2)杨梅英、黄页: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学派发展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07.1期。
(注3)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振:中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力[J].上海经济.2001年 第6期.
2.无锡尚德经营陷困,映射光伏产业两大问题.高能简讯.095期.2009.2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