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摘要】:
在当今世界经济大潮面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而民营企业自身又该如何抓住机遇?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成功的秘决在哪里呢?本文通过对慧聪国际公司从一个注册资金只有14.8万元、员工不过10余名的小公司,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成为员工超过4000名、资产数亿元的国内首席资讯服务商的成功关键因素分析,来探讨慧聪的成功秘密。
慧聪的成功有着政治、经济、行业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着人才战略、创新战略、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人才战略是保证慧聪成功发展的主体,创新战略是慧聪走向成功的源动力,企业文化为慧聪的发展提供了凝聚、激励、协调、约束、塑造形象等作用,正是这三大因素成为慧聪发展并取得成功的推动力,是构成慧聪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基石。一个企业的成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其中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构成慧聪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战略、创新战略、企业文化三个关键因素的分析,供我国民营企业能借鉴其成功经验,得以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慧聪、民营企业、成功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
【正文】:
在当今世界经济大潮面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而民营企业自身又该如何抓住机遇?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成功的秘决在哪里呢?本文通过对慧聪国际公司从一个注册资金只有14.8万元、员工不过10余名的小公司,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成为员工超过4000名、资产数亿元的国内首席资讯服务商的成功关键因素分析,以便那些还在创业期探索的民营企业借鉴。
一、慧聪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慧聪公司成立于1992年,公司性质是商务资讯服务机构。到2003年12月,公司实现了在香港创业板的成功上市,成为国内信息服务业首家上市公司。目前拥有员工4000多人,超过20家的分支机构、百万家的稳固客户和上千万信息应用用户,在规模、收入、用户量、服务方式等方面被公认为中国首席商务资讯服务商。
(一)慧聪公司的发展历程
1991年5月,以郭凡生为首,与中国工商经济咨询公司合作,组建"商情分析中心",6月,第
一本商情刊《中国商情快报--家用电器》手工油印出刊。12月,在《计算机世界》开辟计算机产品报价版,慧聪模式的商情业务迅速展开。1992年10月,慧聪公司正式立。1993年,陆续成立慧聪南京、天津、内蒙古、太原、西安、上海、哈尔滨、济南、大连、青岛等分公司。1994年,代理《个人电脑》(PC Magazine大陆中文版)、《电子与电脑》(PC Computing大陆中文版)、《北京晚报》等媒体广告业务。1995年建立计算机、家电、汽车三个商情业务部,并实行简单独立核算,实现了商情业务在多行业事业部式运营模式。1996年,北京慧聪技术市场信息研究所成立,慧聪进入专事市场研究业务领域。1997年,广告监测分析中心成立,慧聪研究体系开拓了新的领域。1998年,慧聪影视中心正式代理北京电视台,"影视三十分"栏目,慧聪尝试进入影视业务领域。1999年,美国IDG风险投资与慧聪合资合作正式签约。2000年,正式确定了慧聪商务网"水平+垂直"的结构特点。2001年,慧聪正式取得ICP经营资格。2002年,联合中国网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搜索联盟"成立新闻发布会,全国30多家新闻网站加入"中国搜索联盟"。慧聪研究院正式成立。2003年,先后成立济南、郑州、兰州、乌鲁木齐华媒盛视传播公司。慧聪行业搜索引擎扩张到76个行业。慧聪商务网被《互联网周刊》评为 "最具商业价值的中国网站100强"。慧聪国际资讯于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二)慧聪公司的现状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慧聪拥有员工超过4000多名,在全国20多个地区设立了分公司,百万家的稳固客户和上千万信息应用用户。2004年上半年,慧聪营业额约为人民币2亿元,毛利率为38%。业务方面,慧聪公司从第一份定向针对行业专业市场提供采购指南的媒体《慧聪商情广告》开始,开创了专业为企业提供商务资讯服务的先河;又凭借国内最大的商务资讯数据库,将服务延伸到市场研究、商务网站、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信息服务软件、电视广告营销等领域,通过多种服务产品的迭加组合,为客户提供独具针对性的各项资讯服务和全面的市场解决方案;同时,不断通过规模效益将成熟的业务模式拓展市场至60多个行业;慧聪已成为一个有着资深的行业知识及信誉保证的知名品牌。 在规模、收入、用户量、服务方式等方面被公认为中国首席商务资讯服务商。
二、慧聪公司成功的环境分析
“世界上虽然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诞生,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盈利或者维持下去的,中小企业破产的数字同样是相当惊人的。”(注1)那么慧聪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生存下来,并取得重大成功的呢?
(一)外部环境分析
纵观建国以来50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到,就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来说,曾经有过多次历史契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1978年和1992年是两个最重要的契机。1978年,当时党和人民对两个“凡是”不满,对“拨乱反正”和经济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不满,要求改革。邓小平和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抓住这次历史契机,终于将中国引进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92年,由于受治理整顿、“北京风波”和苏联东欧剧变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因计划与市场、姓“社”还是姓“资”的观念束缚而彷徨,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拨开迷雾,他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第三代领导集体抓住当抓住这个历史契机,顺势破竹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了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同时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指明了方向。到2001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为202.85万户,从业人数2253万人,注册资本1.82万亿元,产值为1.83亿。民营企业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其在发展生产力、培植地方财源、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公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创造地区经济繁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