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论文排版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以同素异形现象教学设计为例(二)


熔点  
导电性  
用途  
 
思考,回答

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观察体会金刚石、石墨外观的不同,用途的不同;
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切割玻璃,感受金刚石的硬度

观察、思考

认真完成表格填写;
理解金刚石、石墨的不同用途及物理性质差异。
 使学生形成金刚石与石墨是不同单质的印象

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建构从生活走进化学的学习理念

进一步加深学生形成金刚石与石墨是不同单质的印象

[活动与探究]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
[情境创设]1、请两个学生作为代表,从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黑色塑料袋中一个模型,分别找出对方与自己模型的不同点(说明:从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空间排列方式角度去分析)
(模型改造:石墨模型层与层之间用弹簧连接,形象的表示出层内和层间作用力是不同的)
2、你认为哪一个模型是金刚石,哪一个是石墨,请说说理由。
 回忆知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的不同反映出结构的差异;
观察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模型

学习借助模型分析金刚石与石墨的微观结构,获得知识
学生代表简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性质差异判断模型 

体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建构石墨、金刚石在微观结构中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作用力及空间排列方式有差异的观点
[教师]归纳总结: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4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而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层内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3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每一层内碳原子排列成平面六边形,一个个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网状结构,层间碳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过渡]碳元素所形成的单质除了金刚石和石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形式呢? 

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化学规律

倾听、思考 
引导学生从“异形”角度认识同素异形现象,帮助形成概念

巩固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以问题形式引领过渡
[情境创设](投影)
纳米碳管实物图和微观结构模型。
[展示]足球烯分子结构模型。
[视频]介绍纳米碳管、足球烯的结构特点、用途及部分性质。 观察模型
分析它们的结构、倾听它们的用途
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
欣赏奇妙的化学世界 加深学生对 “异形”的认识
形成“同素异形现象”的概念
发展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投影)碳元素形成的几种不同单质的结构图


[结论] 同种元素形成几种单质的现象称为同素异形现象。这些单质互称为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观察、思考

归纳、总结
 指导学生从微观结构来看物质的多样性
[过渡]除了碳元素有同素异形现象,其它元素还有吗?
[情境创设](投影)
1、氧气与臭氧物理性质的比较;
2、臭氧层空洞的扩大
3、臭氧层空洞扩大的危害
[问题解决]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Na和Na+ 、Fe2O3和Fe3O4 、 S2和S8 、 1H和2H
 
思考、交流

倾听、阅读、思考
(教师启发下联想,引导下看书)

解决问题
学习列表比较相似概念: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概念  
研究对象  
常见实例  
 
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会社会和谐、生活美好需要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渗透德育

区别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使学生理解同素异形现象讨论的范围(单质),异形(微观结构);初步认识“同素”
[拓展视野]红磷与白磷
[演示实验]红磷与白磷转化实验(同时说明白磷着火点低)
[实验说明:红磷转化为白磷后,拔掉一端的橡皮塞,马上放在一个架子上,让空气产生对流,进入小玻璃管,即可看到白烟]注:架子放在有NaOH溶液的培养皿内,然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培养皿。 阅读教材内容:“教材第20页磷同素异形的知识”;

观察实验现象。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第二次激起疑问的波浪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同素”,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概念
师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现象观察、描述能力

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同素异形体可以相互转化.
[播放视频]人工合成金刚石 

观看、思考 
[课堂回味]
总结同素异形体的性质特点
[情境创设](投影)
展望未来:同素异形现象研究的新领域
 足球烯、纳米碳管的最新研究
[结束语]富勒烯已经广泛的影响到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及医药科学等领域,衷心的希望我们全体同学现在认真学习,打好基础,将来能在这一领域作出贡献,利用已有的物质创造出更多性能优异的新物质,以满足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倾听、感受 
建构从化学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学习理念
师生互动,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力求使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发明创新,激发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
4 课堂教学启示
4.1彰显学科思想
 本节内容对知识技能要求不高,知识容量也不大,主要是通过对纷繁复杂的化学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普遍原理的认识,突出学科思想。本节教学设计在“异”“同”上做足了文章,体会差异,认识存在“异”的内在原因,从本质上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结构的不同是造成物质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培养从结构寻找原因的思维方法,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化学观点。灵活利用模型,从平面到立体,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充分体现了异构的魅力。
 4.2突出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提出是新课程的突出特点之一,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学科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内化。本节教学设计流程清晰,由“同种碳元素→不同单质→内在原因”,到“不同的氧单质及磷单质→同种元素”,经历了“同→异→同”的“特殊问题→普遍规律→具体应用”的学习过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有一句名言:“在学校获得知识的真正目的是,当它需要的时候,寻求怎样获得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应当是学生自己建构的,本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研究石墨与金刚石的结构时采用互相评价对方所展示的结构异同的方式,形式新颖,互动高涨,让学生在思维的冲突碰撞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分析思考的乐趣,又在倾听他人意见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合作与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王祖浩,王云生.化学2(必修)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强化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 下一篇: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学化学前置性研..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学生 享受 学习 过程 异形 现象 教学设计 2012-04-20 09:12:57【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17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