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为避免面对高的信用风险,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国家宏观层面,在很长的时间里,国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将精力放在大型企业,对中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但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今年来爆发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中小企业的融资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重视,也制定了很多的政策缓解融资难问题。
3. 缺乏政府的支持与服务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从某方面反映出我国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协调,以促成中小企业、政府和银行的良性互动。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中小企业,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的专门机构。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和日本的中小企业厅在两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承担了政府与中小企业的中间人、中小企业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者、经营的监督管理者、融资的提供与担保者等角色,为两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一)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美国资本市场比较完善,从体系构成来看,由定位于高端资本运作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到区域性的证券交易所,构成了一个无缝隙的资本市场体系。因此美国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主要体现在政府制定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上,设立促进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利用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资本市场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中小企业,配合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1.完善的立法体系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
1945年12月,美国中小企业特别委员会发表了名为《维护自由竞争企业》的报告,强调保护、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性。1946年,进一步对《联邦储备法》进行了修订,提案设置中小企业金融公司。1953年,通过《中小企业法》,确立了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管理和基本政策。《中小企业法》是美国中小企业的基本立法,成为其他立法的依据。1958年,通过了《小企业投资法》,该法鼓励建立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投资公司,这些立法都为改善中小企业的竞争地位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80年代,美国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同时,国会通过了直接与中小企业有关的立法,再次强调了对中小企业政策及其影响的关注。这些法规反映了国会对行政管理上对中小企业产生的不合理负担的关注。
2.建立中小企业资金援助制度
美国成立有专门的小企业管理局,其首要任务是向企业发放贷款,不只是直接贷款,也允许它为商业银行及其他私营金融机构发放的企业贷款给于担保。由此看出,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是推动金融机构向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制度保障。
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畅通
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国家,有发达的证券市场,其企业经营己高度市场化,广大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
五、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分析
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80%以上的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政府在资金和融资环境方面提供支持。加大政府融资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快社会融资环境的改善,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世界各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经验表明,政府以财税、金融等支持措施,改善资金环境、分担企业投资风险、启动和鼓励民间投资、扶持中小企业创办,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小企业融资增长周期规律表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融资环境的需求也就不同;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融资实践显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体现在多个方面,这里边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包括当前我国融资体制的不完善等因素。因此应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环境和政府作用几个方面,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自身缺陷是产生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外部的融资环境企业难以控制,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才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根本。长远来看,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为各种政策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1.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是中小企业进行外源融资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企业诚信形象的建立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一是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二是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合理,管理科学到位;三是诚实守信,严格履约;四是客户满意度高企业形象好。中小企业必须从自身做起,建立规范的财务核算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不断加强公司治理,科学的构建公司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形象意识,加强企业文化内涵建设,树立信用观念,做到不滥用贷款,合理使用资金,严格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的良好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重要的破码,形象好,融资机会就多,有利于企业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2.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报告。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中介机构代理记账一则可以降低核算成本,为企业减负,达到规范会计核算的目的;二是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减轻对企业监督的负担,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三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为银企双方降低融资风险与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信息交流,使银行深入了解企业,改变银行“惜贷”现状,这样也便于银行对放贷资金的监督,降低银行风险。而且由于银行对企业信息的全面掌握,会大大减少再次放贷时调查、审核手续,提高放贷效率,达到银企双赢的目的。
3.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尝试新的融资方式
当前的金融市场融资方式层出不穷,中小企业也应该扩展思路,尝试走适合自己的融资之路,利用典当行业融资、用票据贴现、进行同业拆借等。此外,还可以多方寻找合作伙伴、吸收民间投资等手段来解决融资问题,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期限合理化。第一,充分运用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业务,拓展融资新渠道。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信用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商业票据成为企业重要的结算和融资手段。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是商业银行开办的一项新的贷款业务,它具有支付、信用、结算、融资等多种功能,可作为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资金运用效率。通过银行汇票融资的成本远远低于一般的银行贷款,而且使商业信用票据化,加强约束力,贸易双方容易接受;票据贴现手续简便、快捷,融资成本低,而且与银行信用相结合,收款有保证,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所熟悉和欢迎,应大力发展此项业务。第二,通过融资租赁进行融资。融资租赁业务在发达国家运用较广泛,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融资租赁形式上是租赁,但实质是企业的融资行为,而且集信贷、融资、融物于一身,通过租赁融资,企业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原材料,降低企业负债率,保证企业正常运转。融资租赁对承租人的资信及担保要求低,中小企业在选择自己所需的设备时更具主动性,运作更灵活。第三,积极寻找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出资协助创业者创业,承担风险,以获取股利分红为目的的投资人。第四,利用政策,吸引外资。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经营方式相对灵活,在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中有较大优势。中小企业一般地处县域,有着较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较低,生产加工方式灵活,可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组合,在大企业兼顾不到的地方获取补缺利益。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小企业依靠这种补缺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抓住机遇,鼓励中小企业招商引资,并制定相关的政策与制度为中小企业服务,改善企业融资难困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