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新媒体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二)
新媒体技术凭借其海量信息、覆盖面广、速度迅捷、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载体,其发展趋势如下:
1、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比较成熟。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新媒体带来的是传播方式不同。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几十项技术能够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
2、新媒体的接受群体普遍化。新媒体以锐不可挡之势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变革。新媒体的出现,直接“夺”走了相当一部分读者。当然,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创制的虚拟世界更易于被青年人接受。据调查,30岁以下的网民他们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运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借助即时通讯工具联络、交友,参与讨论、娱乐、购物活动等。
3、新媒体的传播效果作用明显。在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新的传播方式中,强调人与产品交流互动的方式成为新传播方式的重要部分。相较于传统电视媒体自上而下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网络使得受众成为了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主导者,每一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方,也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超级女声的成功已经有力地证明了,网络是最具人气的渠道,最近人气大热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传统媒体思维来看,它其实并不具有成为热播片的潜质,无论是播出时间还是作为“纪录片”的这样一种定位。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却引发了网友的疯狂点击,成为微博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持续发烧。
(二)新媒体技术在新闻报道上的优势、劣势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手段在信息化传播领域的优势日益显现,相对于传统平面媒体,移动互联网主要有以下优势:
1、速度快、更新快,信息面宽量大。得益于现代化的传播技术和通讯技术,新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做到即时传播,因此成为发布重要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而被称作“第一时间媒体”。同时,前后链接,背景进度、观点交锋、左右延伸拓展十分便捷,专题成型快速。虽然初始时仅是碎片化的集纳,但架不住成“规模”,能够提供近乎无限的信息量。2010年,当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确认“曹操墓”之后仅1天,新浪博客多达12.7万篇,而纸质媒体报道仅有42篇。
2、环境相对宽松。虽然眼下对互联网呈收贤态势,大力整顿互联网谣言,但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发声环境较平面媒体而言宽松许多。从近期一系列热点可以看出,这种情形下更易表态或者表达想要讲述的内容,容易出有观点的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中,任何人都会成为信息的原创者或者新闻舆论的起点。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和印度孟买恐怖袭击、2011年因日本核污染引发的“盐慌”等,都是由微博和推特等首先发出相关信息。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和信息采集、信息传播更具大众化,以致呈现出全民传媒趋势。
3、手段多样、文字信息外还有声音、视频。相对于传统的传播渠道,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形成立体化格局,将信息融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整合各种传输渠道和多样接收终端,实现了文字、声音、视觉之间的自由转换和任意穿越。近年来,央视通过网络、手机同步直播春节联欢晚会,为海内外网友提供开放的视听、互动平台。此外,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强化舆论的多元性,使“舆论不再一律”。
4、参与性互动性强。发评论,转发评论,做调查迅速可见。随着各种移动终端载体的普及,以及信息制作传播门槛的降低,人人都可能成为记者、编辑、评论员。他们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发布者,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以其喜爱的方式发布、浏览、评论、回复和转发信息,自由地表达意见,宣泄个人情感,获取外界认同,不需要任何“社会外在角色的约束”。在这里,信息共享自由度高,传播者与关注者能够就某一话题进行快速交流、充分讨论。
当然,劣势也不可避免:
1、缺乏本土新闻,本土新闻多依赖于传统媒体。虽然有海量信息,但真正要找本地的新闻资讯,却很困难,笔者在徐州,如徐州新闻,如果没有照搬传统媒体的内容,乏善可陈。
2、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公信力相对较低。新媒体的虚假报道多、转载报道多、控制手段滞后、舆论导向混乱,致使其社会公信力远不及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融合机制,新闻素材使用不当,新媒体不善于运用传统媒体的权威信息。以至于目前的状况是:谣言与真相共存,炒得狠的东西,往往被有公信力的传统媒体一锤定音。互联网的观点呈现虽然多元,但较多依赖于传统媒体“正音”。
3、受众方面,大多为虚拟的ID。传统媒体的受众则全是实实在在的人,因此,凡与“本土”二字挂钩的,如活动组织、公益形象,传统媒体都更为可靠,更有号召力。
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在转型过程中所作出的尝试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说、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即“5W模式”。这个模式简明而清晰,是传播过程模式中的经典。
在此章节,以徐州本地的三家传统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为例,从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三张报纸同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报纸总发行量30万份。2005年,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决定对其所属的《都市晨报》、《彭城晚报》进行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消除“同城同母”的两张都市报同质化倾向,进一步明晰各自的市场定位,精准细分自己的目标读者群,全方位体现两报的差异性。根据新的定位,《都市晨报》定位为“新闻纸”,做大做强硬新闻,以新闻全景覆盖受众;《彭城晚报》定位为“消费纸”,以消费新闻、贴身维权、服务资讯为主体。目前,三张报纸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日报是机关大食堂,都市报是新闻大卖场,晚报是特色精品屋。在转型过程中,其传播的内容、途径均作出了尝试,传播效果明显,分述如下:
(一)徐州日报
《徐州日报》是中共徐州市委机关报,1948年12月10日创刊,日发行量12万份,是徐州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报纸,《徐州日报》面向机关团体、厂矿企业、部队、学校、医院及农村。
作为一份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使移动互联设备终端成为人们获取资讯、参与新闻生产的主力军,过去独有的信息发布权、解释权被空间稀释;现有的传播意识、能力、路径、平台,不能很好的适应传播需要;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没有较好打通,没有形成党报传播新力量。
基于此,最近几年,《徐州日报》在转型过程中,作出了诸多尝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
/4/4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新媒体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2
下一篇
:
现代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媒体
技术
新闻报道
影响
2016-07-25 09:47:48【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