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五)
(二)完善确认公允价值的条件并加强披露
1. 对公允价值定义的完善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以单一计量属性的身份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并列为五大计量属性。然而公允价值有不同的确认途径,其中采用估值技术却涉及到了可变现净值和现值,那么有可以说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这也一直是众多学者专家争论的话题,因此,在对公允价值这方面的界定应该更加明确,以降低估计的偏差,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而对于定义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和“自愿”则体现的熟悉交易内容的公平交易,而注意到关联方的问题,具有关联关系的双方优势可能并不是在公平基础上的自愿交易,应该列出更加明确的定义。
2. 严格公允价值确认的条件
公允价值确定的途径有:(1)相同项目的市场报价(2)以类似项目的价格为计量基础(3)估值技术确定
对于第一种途径强调应采用相同项目最近的市场价格,当然最好是计量当日,就“最近”应根据市场的活跃程度、公允价值的波动幅度来给予一定的期限,这样才能是公允价值的确认更加明确,使获得的价值更具有相关性。
途径之二,类似项目的确定是个模糊点,所谓类似便存在偏差的因素,除了在资产或负债的性质、所处环境的评估外,还要测试其影响因素是否在待确认项目中全部得到反映,对测试因素的选取及数量问题也应该做进一步的明确,以提高价值的公允性。
途径之三直接估值,也是现下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我国评估水平有限,应该加紧创建专门的、独立的评估机构,吸纳权威专家,并对必要时运用专家鉴定的“必要”的程度加以明确,减少估值的主观性对公允价值的影响。
3. 加强对公允价值的披露
依上述所言,对公允价值的确认分三个级次,不同的级次应提出不同的披露要求,当然,级次越高(途径一)所需披露的信息相对减少,级次越低(估值),信息可靠性越差,则披露的信息必须增加,以使报表使用者更客观的了解财务状况。将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进行表外披露,尤其是对会计盈余产生较大影响的且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关的事项进行详尽的披露能有效限制企业管理层在计量过程中的操纵与控制行为,提高会计盈余对于报表使用者的可参考性。
(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
2006年会计准则的应用给会计处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是运用公允价值的主体,从而控制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在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中,当没有可靠依据能够取得公允价值的情况下,需要执业人员的专业判断,采用估值技术加以确认价值,在这一过程中,精确程度还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执业人员必须树立诚信道德观,严格遵守和执行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本着认真负责的原则进行实务操作,以期实现会计信息严密、透明及可信。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思想上明了道德要求,更有利于从根本上避免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2. 提高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道德素质上的转变必定能减少为了私人目的而进行的盈余管理,一定程度上控制对报表的过度粉饰,但是,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更是不容忽视,没有足够胜任的业务素质,即使思想上如何捍卫准则的依法执行,也无法消除由于业务的疏漏及错误执行造成的虚假财务状况,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误差。
采用估值技术往往需要会计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判断进而熟练地操作。需要在培训中加强会计人员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对复杂的会计事项、交易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应变能力。进而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减少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
(四)加强对评估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建设
在会计计量过程中,可以尽量利用由企业委托合乎资格的资产评估师和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资料,合理确定公允价值;同时,一些具备良好审计资质和信誉的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公众使用会计信息的信心来源。针对我国当前情况,需要不断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监管,并不断的促进各评估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严格设定资产评估机构的准入制度,从资产评估机构的规模、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限制,资产评估人员不但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多元化的知识背景,从技术上保证资产价值的真实公允。同时,加强对评估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通过一系列的奖罚制度的实行,强化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从主观层面上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公允。
(五)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和审计监督
对于任何一件举措的实施,仅仅靠执行的方式、制度的约束、执行人员的自觉性是不够的,还要给予一定的监督,才能更好的使举措得以完善,并发挥效用。当然,对公允价值这一受质疑较多的计量属性来说也是如此。尽管当前我国制度中已经列示了一些相关的条款,但对于利用其主观性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大量涌现的情况,这些约束还是显得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无论是内部监督或是外部管理。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5
/6/6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网络舆论下政府形象的塑造——..
下一篇
:
N公司员工离职管理对策研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公允
价值
计量
盈余
管理
影响
2016-09-30 08:34:16【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