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沈从文的创作是一部崇尚自然的生命哲学,关怀人性是其根。30年代的中国战乱频繁,沈从文先后当过士兵、班长、文书、书记,过早经历了生命的残酷和战争的野蛮,然而他的作品却呈现与同代作家不同的世界。茅盾、巴金、老舍等作家主要描绘了正在变革的社会现实,其作品的批判色彩甚为浓厚。与此不同,沈从文在生命的建构与人性的缅怀中淡淡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与庄子的思想一脉相承的。对自由人性的歌颂与对自然的崇尚是庄子生命哲学的精髓所在,庄子哲学最重要的恐怕就是歌颂生命,歌颂人的自由自在的存活状态。他生活在乱世,那时的人们人性扭曲,生存压抑,生命处于极不自由状态。庄子以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超然姿态实现了自我对生命与人性的关怀。
在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里,人们终日与古朴、宁静、和谐、美妙如画而又充满灵性的大自然为伴,拥有原始、野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他们的人性、人情、道德与孕育他们的大自然保持着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在作者的审美意识中,他们完全是自然孕育造化的精灵。他们真情所至,率性而为,不受任何陈规陋俗羁绊,也不为任何世俗礼法约束。四狗和阿姐在山雨洗净了的大自然中“撒野”,神巫违反“魔鬼习俗”去追求“天许可”的爱情,儿子特意筑路以为方便母亲去庙里与和尚相会,湘西民间的道德处于一种自山自在的状态,它体现了人们的习惯、乐趣和愿望,反映了生命的需求和生命的趋向,完全符合人的生理自然和心理自然,彰示出生命的自由,生存的洒脱。
庄子把对人性的理想寄托在“神人”身上,在《逍遥游》中写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疬而年谷熟。”所有的描写都具有脱离尘世的美的特征。沈从文笔下的主人公都是这样的自然之子,他们似乎同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一样纯洁善良,和湘西古雅的风情融为一体。边城的女子是温柔纯净的,是爱与美的化身,她们心底善良淳朴却又执着刚强,就像一泓深泉,清灵却不见底。《边城》里的翠翠,是老船公的孙女,她的身影飘荡在山水相融的风景中,生活简单而又自足。勤劳自然、美丽善良、恬淡钻温和、宁静执着构成了她人性美的个部,显然作者在这里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理想。如果说女性在这里体现了自然和谐与人性恬静优美的一面,那么他笔下的一部分男性则带有自然原始的力量和生命的冲动。在《龙朱》里,龙朱便作为男性人格的完美代表自然不加雕饰的原始地出现了,他“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顺如绵羊”,集狮子与绵羊于一身的男性完全是纯粹的自然之子,他们热情、真实、诚实、勇敢、女性的阴柔和男性阳刚配合得恰到好处,完全体现了人性的完整和自然。两性之爱是沈从文经常关注的,它自然而又美丽纯洁,不在乎一切外来的干涉,沈从文常常把男女之间的恋情置于自然的背景之下。《雨后》中“听一切大小虫子叫,听晾干了翅膀的蚱蜢各处飞,听树叶上的雨点落在地上的跳跃,听在身边一个人的心跳,全是诗的”。静谧中生命跃动的声响交合着从林间隐隐绰绰的意象,四狗的爱情就在这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中萌发、膨胀、生长,情感及欲望在一种饱和状态中走向极致,生命力在充分的张扬过程中也正蕴蓄着新的生命。
沈从文从道家的思想中寻觅到了心灵的契合点,因而极为赞同道家的“返乡”之说,尤其羡慕道家恬淡虚静的“化外之境”的理想,在自己的小说中,沈从文构筑了一幅幅原始意味极浓的湘西世界图式:
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民无侮无扰。农民勇敢而安全,且莫不敬神守法。商人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一切事保持一种淳朴习惯,遵从古礼。
当然沈从文的崇尚远古并非绝对的复归原始。他仍然看到了湘西原始习俗所造成的各种悲剧,并且希望改变这种“非人”的现实。这也许是对道家尚远古精神的超越。
因此,沈从文作品的话语间隐含着的是对于人与自然契合的遐想。湘西清奇灵秀的山光本色成为人心目中的美景,而淳朴善良的男女老少成为活动于景中的人,它们交相辉映形成了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理想境界。
引文注释:
郑英杰,《湘西文化是研究楚巫文化的活化石》,《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9卷,第405页。
沈从文,《沈从文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卷,第13页。
《黔书•续黔书•黔话•黔语》,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0页。
赵鑫珊,《评西方著名自然科学家的宗教观》,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第78页。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第4卷,第387页。
漆绪邦,《道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8页。
漆绪邦,《道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9页。
艾尔默•莫德,《托尔斯泰传》,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24页。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上卷,第105页。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11卷,第64页。
沈从文,《沈从文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页。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2〕沈从文,《沈从文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卷。
〔3〕沈从文,《沈从文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漆绪邦,《道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5〕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版,上卷。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