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论文排版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新写实小说作家的真实观(一)

销售价格:

【摘要】新写实小说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它与现实主义有众多相似之处,但又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规范。这种新“真实观”的产生有其文学流派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同时也深深根植于它所产生的现实土壤。本文从文学观念、典型创造、叙事策略三个部分解读新写实小说真实观的基本内涵,并对产生这种文学创作现象的原因作出解释。

    【关键词】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艺术真实艺术典型叙事策略

    【正文】1989年《钟山》杂志第三期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刊,标志着“新写实小说”这一文学潮流被理论界予以确认并正式命名。《钟山》介绍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1]

    回眸那段文学创作潮流,《钟山》杂志上的这段话对于今天认识新写实小说仍具有很强的参照意义。新写实主义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出现的,是对现实主义的发展和补充。虽然在外在形态上,它和现实主义有着众多相似之处,但在实际上已超越和偏离了一系列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与现实主义已是貌合神离。新写实小说的关键在于它的“新”,新的趋向即体现了现实主义在其进化过程中的“异化”,这是一次对现实主义极富活力的创作流变。这一“异化”主要体现在它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一种新的透视人的方式和角度。

    一、新写实小说真实观的基本内涵

    新写实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新的创作原则,从创作精神上看,它不承认生活的本质属性,力图表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从创作手法上看,它基本上还是采用写实手法,但人物性格描写已不占主要地位,性格描写让位于状态描写和生活过程描写;从文学表现形态上看,新写实小说家为描绘出一个“真实”的世界,破除叙事的种种修饰与隔阂,取消传统现实主义的叙事惯例和文本规范,呈现出一种“生活流”式的叙事状态。

    (一) 对生活的反映与对生活的体验。

    现实主义强调文学反映生活,新写实主义则强调体验生活。这实际上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哲学基础。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理性主义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把握信心百倍;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在现象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即具有本质规定性的东西。从这一理论出发,现实主义一方面强调客观真实地摹写、再现现实;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还必须体现出生活背后的“本质”,并对其加以观念形态上的解释。就是说,现实主义一方面强调要做生活的镜子和历史的书记,另一方面又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起体察和反映时代发展大势宏大课题的重任。恩格斯称巴尔扎克为“现实主义大师”,首先是因为他的《人间喜剧》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素材,“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2]但巴尔扎克之所以能够获得“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还是因为贯穿于他作品的那一曲无尽的挽歌。透过他的《人间喜剧》,清晰地反映出当时法国社会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上升发展这一历史的“本质规律”。现实主义作家认为文学应当在生存的表象后面附加一些本质和意义,应当在种种形而下的骚动后面编织出一个精神的家园,应当站在此岸的世界遥往彼岸的目标和理想。

    而新写实的内在精神则受到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启示,有意通过对生存意义的空缺表现实现对存在的追问和与谴责。新写实主义对现实采取完全体认和归顺的态度,放弃了对生活本质和意义等形而上的追问,津津乐道或者醉心的是对形而下的世俗生活的逼真描摹。在这里,生存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主旋律,“生存”这个概念已经没有任何深奥的哲学内涵,生存就是活着,想方设法地活着。因此,新写实小说作家就不再致力于通过小说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它的一个最基本的创作特征就是还原生活本相,或者说是在作品中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其意图明显地是要清除观念形态(尤其是政治权力意识)对现实生活的遮蔽,消解强加于生活现象之上的所谓“本质”,以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秦腔》中的古词语探源 下一篇:论文学的形式美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写实 小说 作家 真实 2013-12-05 09:22:34【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