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用心感悟,感悟另一种美
销售价格:
用心感悟,感悟另一种美
——浅谈幼儿插嘴现象的指导策略
摘要: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期(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了。”由此可见,对幼儿插嘴现象的教育尤为重要,它影响着幼儿的一生发展。
关键词:“插嘴”现象 家长 教师
一、问题提出
插嘴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是在别人的谈话中插进去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突然冒出一句话,没有经过他人同意或在不适当的场合随便插上几句,意为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插嘴”。孩子在幼儿时期,会自然而然的插嘴。作为成人如何看待幼儿插嘴,又如何引导孩子适时插嘴呢?
二、研究及分析
大人讲话幼儿爱插嘴,这与幼儿心理有关。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求知欲却高。当大人讲到他闻所未闻之事时,便会提出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这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是他们的可贵之处。但是,并非每个幼儿都有插嘴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插嘴呢?根据心理因素分析,幼儿插嘴大致可分为引起大人的注意、孩子对谈论的内容感兴趣、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和还没学会等待这四大类。
原因1:想方设法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幼儿期的孩子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在他的心目中,世界就是为他而存在的,他无法忍受父母的注意重心不在自己身上。
案例一 幼儿:俊逸 年龄:5岁
俊逸妈妈是开小店的,经常会有客人。他的妈妈会跟客人进行交流有的时候和熟人也会聊天,而俊逸就像个毛毛虫一样的她妈妈粘着妈妈,喋喋不休地插嘴。这次也不例外:“妈妈,我要搭积木。”“妈妈,帮我拿魔仙棒。”“妈妈,我要喝橙汁。”“妈妈----”妈妈对俊逸说:“妈妈在和客人聊天,你自己玩一会儿,需要什么你自己拿。“但俊逸依旧吵个不停,她妈妈的心情变得有些烦乱,无法和客人继续交流。二客人也经常是不好意的没说几句就道别走了,他妈妈尴尬极了。
原因分析: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让孩子受到关注。在与他人交往时,不管孩子多小,父母都应先郑重地向他人介绍孩子。这可以让孩子感觉自己很重要,没有被忽略。
原因2:孩子对大人谈论的内容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也越来越好奇。
案例二 幼儿:乐乐 年龄:4岁
周末,乐乐妈妈带乐乐去公园玩,正好碰到了瑞瑞的妈妈,两位妈妈刚开始聊天。乐乐妈问“瑞瑞妈,你们家瑞瑞啊有在外面参加一些兴趣班呀!”“有啊!我给瑞瑞报名了跳拉丁舞,我们家瑞瑞跳的可好了----”乐乐马上问“什么是拉丁舞呀!我怎么不会呀!----”乐乐开始喋喋不休地插嘴。乐乐妈妈让乐乐先和瑞瑞玩,回家告诉他,但是乐乐依旧问个不停,他妈妈无法和瑞瑞妈再继续聊下去了,只能告别各自去玩各自的了。
原因分析:在生活中我们要多给孩子参与谈话的机会。如果孩子插话的内容与大人正在交谈的话题有关,可以试着让其融入大人的谈话中,并引导孩子思考、学习与人沟通;当你和客人谈到一些孩子不理解的事情时,可以适当抽出一些时间,向孩子解释。如果粗暴地拒绝孩子参与谈话,只会让孩子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原因3: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当大人和客人聊天或打电话时,孩子因没受到注意会感觉很无聊,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时候,孩子容易出现插嘴的行为。
案例三 幼儿:可可 年龄:5岁
在公司周年晚会上,爸爸带可可参加了。可是,在晚会上爸爸忙于和同事、领导敬酒和聊天,把可可冷落在了一旁,可可觉得很无聊,他心里想:都是大人,他们在喝酒、聊天,都没人理我----这时候,可可坐不住了,他开始粘着爸爸,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导致爸爸很尴尬,晚会还没结束就带乐乐早早的回家了。
原因分析:发生这样的情况,大人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先安排好孩子的活动,让他有事可做,如给孩子带一些他喜欢的玩具,为孩子准备几本好看的图画书,或者引导孩子玩和他人聊天、打电话等虚拟游戏。
原因4:还没学会等待:6岁以下的孩子通常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总希望自己的事能够最优先解决。孩子常会因为不耐烦等待,而以插话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
案例四 幼儿:涵涵、浩浩 年龄:5岁
今天我要带小朋友玩一个新游戏,叫“吹泡泡”,还没有说完“吹泡泡”三个字,涵涵马上说到:老师,什么新的游戏呀?老师,我爸爸教我玩了一种新的游戏,是老狼的游戏,我带大家玩,好不好呀?我说:“好的,等下次好吗,今天先玩老师这个《吹泡泡》的新游戏,好不好呀?”我还没有说完“吹泡泡”三个字,浩浩又兴奋地说到:“老师,我爸爸以前在大公园给我买过的,是红色的-----”就这样,在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来回讲述过程中,整个活动被一次次的打断。
原因分析:大人要教孩子学习等待。想办法让他知道,需要等一个人讲完了,另一个人才能接下去说。试试引导孩子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别人的感受,比如在他讲到最兴奋的时候插话进去,说你自己的事情,让他没法讲述,这会让他受不了,这时你再告诉他:“你看,别人说话的时候,你要是不停地插嘴,别人也会受不了的。”让孩子了解插嘴带给别人的不良感受。
三、建议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插嘴?
作为家长:首先,尊重孩子的答案和意见,让孩子轻松的回答。
因为年龄的关系,生活中孩子的答案不可能次次配合你的问题,经常会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这时候家长都要予以重视和尊重,如果孩子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也不要嘲笑、训斥他,而是明确的告诉他错在哪里。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诚实、坦率、开朗的性格,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丰富其生活经验,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及处理事务的能力。
其次,生活中家长的榜样作用。
幼儿期幼儿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好模仿。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当孩子像我们表达一些意见和看法的时候有没有很耐心地认真倾听他们说完之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还是没有等他们说完,因为知道了他们接下来想说的内容或者自己急着要办某些事情而打断他们呢?在我们不经意间的打断过程中,孩子们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自信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幼儿的学习模仿,他们会觉得原来可以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了,当然我也可以喽!
最后,我们要允许孩子插嘴,但不能随便插嘴。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知道你想插嘴的话,必须得等一个人讲完了话,另一个人才能接下去说。如果大人在讲话,作为孩子你可以先在旁边倾听,等大人讲完了话,你就可以提出你想问的问题或者你有不明白的地方。
作为教师: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玩角色游戏中,我们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日常生活经验创设了与活动情景相应的游戏区环境,带领孩子们扮演各种角色,引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样孩子们就会认真地参与到游戏中,并能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
其次,在活动中,利用游戏手段激发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也正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游戏时特别投入,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说话,幼儿也容易接受,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采用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最后,用心感悟,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幼儿学到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更应该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帮助幼儿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所以,面对幼儿的插嘴,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用心感悟,发现孩子的美。
插嘴现象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都是常有的事,家长之间说话时,孩子喜欢插嘴;老师在教学活动时,孩子也喜欢插嘴。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插嘴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其实孩子爱插嘴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作为教师和家长只要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美的。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班级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的观察与..
下一篇
:
用心赏识关注成长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用心
感悟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