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巧用乡土资源,创设特色化区域活动
销售价格:
巧用乡土资源,创设特色化区域活动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乡土资源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我们从实际出发,发动家长和孩子多途径手机各种自然材料,挖掘、利用乡土资源,积极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环境和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在区域内开展特色化游戏,让幼儿体验乡土乐趣、充分挖掘教育价值,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与帮助,以促进农村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土资源、区域活动、幼儿发展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独特的乡土文化、民风民俗、自然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农村幼儿园,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会面临许多困难,但是要我们善于发现,充分利用这一广阔天地,也能该给孩子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带给他们无尽的欢乐和幸福!
一、挖掘自然资源,丰富区域活动材料,感受乡土情怀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农村幼儿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在选择区域活动时可以更亲近自然,走进自然,让孩子在每天接触的事物中发现不同。但在现如今的实际情况中,通过观察和交流,大家都反映区域活动的材料缺乏且单一。为了改变区域材料缺少单一的现象,我们发动家长、幼儿、教师收集农村随处可见的稻草、麦秆、种子等自然物件,充实各个区域的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尽情玩耍,自得其乐。因此,我么根据现有的乡土资源,从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幼儿园中创设了独具一格的特色区。
1、生态自然科学区
在区域中,我们将自然角与科学区相结合,利用自然资源,着重创设了科学区。自然角内除了盆景花卉和水生动物外,我们布置了丰富的种子角,如玉米、花生、蚕豆、莲子等。为了让科学区“活”起来,我们组织幼儿用自己带来的小铲子、小水壶等,给植物浇水、施肥。此外,还进行了很多互动小实验:
(1)分组发芽实验。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供7组,分别进行了蚕豆、花生、绿豆、红豆、玉米、小麦、豇豆的发芽实验。在容器外还贴上了小尺子,供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高度,并将观察情况记录下来。
(2)种子发芽的条件实验。此实验分两种形式:①三个透明容器,第一个里面只放入绿豆种子;第二个装满水,并将绿豆种子全都浸泡在水中;第三个里面放入纱布,在纱布上撒上适量的水,再将绿豆均匀放入其中。②透明容器里装入一半的水,将筷子架在容器口,筷子中央垂下一根细线。将3颗蚕豆种子固定在细线上,并要求1颗蚕豆浸泡在水里,1颗一半在水里一半在空气里,1颗完全在空气里。
(3)植物的向阳性实验。盒子地下挖空,在侧面叼一个正方形的孔,将盒子罩在植物上,有空孔的一侧背对阳光,让幼儿发现植物过段时间会从孔中钻出,并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
特色区的设立,为开展特色区域活动奠定了基础。孩子们在与这些丰富的乡土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风情。同时,他们的观察力、科学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种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2、民间工艺坊
民间工艺坊,是围绕我们的班级特色而创设的一个特色手工区。我们在这个区域中投入丰富的乡土材料,有趣多样的玩法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我们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同种材料创造出丰富的玩法。
(1)稻草工艺品。①提供白纸、记号笔、油画棒、剪刀、橡皮筋、筷子等,供幼儿制作装饰稻草人。②幼儿可尝试自己搓草绳。③根据能力差异,提供草绳、贴有双面胶的圆形杯垫形状,让幼儿制作稻草杯垫。④幼儿也可根据自己需要,自由创作。
(2)麦秆贴画。①提供彩纸、半成品花瓶形状,让幼儿将麦秆插在花瓶内,瓶口用彩纸制作成鲜花来装饰。②根据幼儿需要,提供其他材料,供幼儿进行麦秆贴画的装饰活动。
(3)农用工具。①提供硬卡纸、剪刀、双面胶等,让幼儿制作镰刀、铁搭、搪耙、锄头、扁担等农用工具。②幼儿也可选择橡皮泥制作。
(4)莲藕宝宝。提供丝袜、棉花、橡皮筋,供幼儿制作莲藕宝宝。
民间工艺吧中幼儿制作的成品,我们则提供到民间艺社,供幼儿进行表演使用,使区域之间达到互动。
3、民俗节庆馆
在特色区域中,我们将各个节庆的有关习俗都用图片的形式张贴出来,让幼儿能够直观的感受节庆的快乐气氛。另外,我们还将节庆中相关习俗的实物投放进特色区域,如立夏日的挂鸭蛋、清明节的放风筝等等,让幼儿在区域中真实地体验节庆的快乐。
二、活化园本课程,开展特色游戏,体验乡土乐趣
为了立足我园实际,开发园本课程,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结合子课题,设计了一些贴近农村幼儿生活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同时,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特色区域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得幼儿在感受乡土特色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下面就重点介绍两个典型的游戏:
1、好玩的藕孔
在生成主题《家乡的藕》中,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藕》。和孩子们一起了解藕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并通过看看、摸摸、试试、尝尝等多种方式,与幼儿一起探索藕的内外部特征。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我们继续在科学区中组织开展这一游戏。
我们提供了段藕(两段、三段或多段连在一起,并将藕的两端切开)、装有水的大脸盆、小杯子、废旧电线、记录表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藕孔的秘密。首先,幼儿可观察切开的两端,数数藕有几个孔。接着,他们可以用嘴吹、用废旧电线伸入藕孔、往藕孔里灌水等多种方法,来探索藕的孔是相通的这一有趣现象,并学习将实验结果以记录表的形式来表现。
在数藕孔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藕有很多小气孔,当然,我们只要求数像花瓣一样的孔的数量。孩子们也在数的过程中,掌握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而在探索藕孔相通时,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空气的流通可以证明藕孔的相通;再用废旧电线探索时,幼儿遇到了类似电线卡住的困难;在用水来证明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水是无形的、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的特征。在探索比较中,孩子们发现,用水来证明藕孔相通的这一事实比较简单且科学。也有的孩子用水探索时,藕孔里的水漏不下去,反而往上冒的现象,最后经过教师指导与帮助,孩子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段藕比较直、藕孔比较大,它的藕孔相通性的实验比较明显;段藕弯曲、藕孔比较小的,实验则不是很明显,甚至会失败,究其原因在于,藕孔小、段藕弯曲,水流通不畅或会被堵塞,所以水灌下去后不会从另一端流出来,反而会往上冒。
2、稻草变变变
结合季节,我们生成了《秋收》的主题,主要围绕水稻展开。在民间工艺坊中,我们利用稻草,开展了多种游戏,在上面的介绍中已经介绍得很全面了。这里就重点介绍一下稻草拼画的玩法。稻草拼画,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尝试用折、卷等方法处理稻草,用交叉、重叠、围绕等方法进行拼画。同时,要求幼儿掌握好稻草的长度。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了房子、轮船等轮廓图,供幼儿进行拼贴。能力较强的幼儿,则直接提供白纸和记号笔,让他们自由想象,先画下轮廓,在进行自由拼贴。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掌握了重要的技能和方法,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秉承陈鹤琴老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我们在应该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周边的教育资源,并且将这些幼儿既熟悉又喜爱的资源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求。
三、利用乡土资源,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发展
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丰富的乡土资源与区域活动的有效融合,蕴藏着无限的智慧与魅力。区域活动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从而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而丰富的活动材料是保证幼儿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因此,适宜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探索、操作,促进幼儿独立、自主、创造力、表现力的发展。材料既是教育目的的物质条件,又是幼儿与知识、技能之间的桥梁,更是诱发孩子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引子。因此,注重乡土材料投放的多用性、层次性、探究性,使每个孩子获得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进而乐于创造。
另外,教师作为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应该适时的观察和介入并善于从孩子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引导幼儿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互动、互助、互评中促进自我意识的升华、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个性,从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材料的投放对区域活动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土资源来源于我们生活的周边,如果我们善于挖掘、开发,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在区域中尽情创作,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岳阳市民办小学多媒体对小学生足..
下一篇
: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绘画教学..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乡土
资源
创设
特色化
区域
活动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