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销售价格:
免费论文
TXW816766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内部影响因素
(1)幼儿的自我防御本能
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危险的时候都会向其他人寻求帮助解决问题,那么对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协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差,所以向老师寻求帮助无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在幼儿园里老师是最好的保护者。
(2)幼儿对赞赏和认可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理论中的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说白了就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尤其是4-5岁的幼儿,萌发自我意识,肯定会竭尽全力的去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正常的孩子都有一个天生的意识,我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孩子希望被大人欣赏,尤其是被他们眼中有权威的大人欣赏,在幼儿园最有权威的人肯定要是幼儿教师了。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对孩子来说无疑都是最好的肯定。那么如何做一个“好孩子”?就是要遵守规则。
虽然在幼儿园,常规教育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活动中,老师也一再强调“规则”,但仍有许多幼儿不以为意。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才能让其真正理解。这种自我体验有利于幼儿以后步入社会。
(3)幼儿对来自“教师的爱”的心理渴求
孩子和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都存在着依恋,父母可以只爱孩子一个,但老师不可能把关注和爱集中到其中一个孩子身上,由于每个孩子都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其建立亲密关系,即使当时他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发现其他幼儿正在做违背规则的事他也会马上跑去向老师告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得到关注,这时候即使是一个点头,一个微笑,对他来说也是很好的认同,使他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4)责任感的驱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逐渐有了责任感,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大多数强调的都是“你不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你可以做什么”在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时,爱告状的幼儿便会挺身而出,虽然老师采取的态度比较消极,但幼儿依旧乐此不疲,原因则是责任感的驱使,使他们站出来维护正义与公平,尽管他们幼稚,缺乏自控能力而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仍然坚持。
(5)幼儿对教师权威的服从
幼儿之所以高频率的向老师告状,是因为他们自身利益受到了侵犯,或者是被告人的活动违反了老师指定的要求以及大家认同的规则。幼儿教师的权威分为“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两点。“制度权威”指的是教师在幼儿园这个社会组织中的地位被赋予的权威,幼儿尊敬老师,只是因为老师是“老师”。而“个人权威”指的是幼儿对教师的个人信仰而产生的权威,教师与幼儿具有一定的亲密关系。”在幼儿园里,教师的权威是两者的结合。所以他们一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就立刻向老师告状。
(6)判断力较差,依赖性较强
因为4-5岁幼儿年龄较小,身心发展不完善,判断能力较差,所以导致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幼儿告状时,只要教师认真地倾听,并给予安慰的话语,幼儿很快便会忘记,如同没有发生过一样,其实这就是幼儿对教师的依赖。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
(1)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制度
幼儿园相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个大的环境,教师要想让幼儿这个环境能很好的发展,就要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所以幼儿在园学习时规则要求会体现在幼儿一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比如坐小椅子要小脚并齐,小手放膝盖;喝水时要排队靠墙喝;吃饭时小嘴巴没声音等行为规则。这些细致的行为规范只要稍有触犯马上就会有幼儿跑去向老师告状。所以说过多的行为规范导致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
(2)家庭教育的影响
通过实习进入幼儿园和老师的交流“为什么幼儿喜欢告状呢?”从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有的家长时常和我说,我的孩子太老实,所以我和他说,如果被别人欺负或者有其他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他解决的。甚至有的家长会因为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亲自向老师告状,而作为被告的孩子的家长大多数都采用错误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受到欺负,他们会对其进行批评,但欺负了别的孩子反而采取表扬的态度。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态度导致了攻击性幼儿的出现,由此导致幼儿园中欺负同伴行为的发生。
(3)文化的潜在影响
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孕育出来的一种现象。因而,幼儿告状行为虽然在名称上看起来只是幼儿园机构 内部发生着的、从属于教师与幼儿这两个主体的一种社会事实,但是它在许多层面却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既定文化对它的安排。
(4)传统的儿童观
儿童观指对儿童权力、地位和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古往今来,在我们的文化中都是成人中心主义,儿童属于成人的观点。
进入21世纪以后,传统儿童观和传统文化仍然没有多大变化,它依旧根深蒂固地存在。不管长到多大,我们在父母眼里总是个孩子,做任何事情父都应该听从母的安排和意见。虽然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思想的不断涌入,儿童的自我价值也不断凸现出来,但就目前来看, 社会中绝大多数家长仍然是认为孩子还小,他们的想法不算数,应该听家长的。在家里孩子听父母的,在学校家长自然而然的就将孩子托付给了老师,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按要求做,这样就会有进步,会促使孩子朝着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所以导致了幼儿事事向老师告状。
(5) 传统文化对“好孩子”的偏爱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大人话、守规矩的好孩子,那么问题来了,好孩子是什么样的,在大人眼里,有一定的标准那就是“听老师家长的话,勇敢承认错误,知错就改”但这仅仅是成人看待儿童的标准。那么怎么成为大人眼里的“好孩子”,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明确指出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这也就成为了幼儿行为评判的标准。由于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好孩子,所以自然而然的照着这样的标准去做。所以当看到同伴违反规则时,幼儿就会马上跑去向老师告状。正是由于教师对“好孩子”的偏爱,导致了幼儿的告状行为频繁发生。
(6)“师道尊严”的影响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师生关系被广泛的定义为父子关系,也看成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因为老师是长者,所以拥有长者的威严。
“尊师敬长”这点在学生日常守则中可以明确表现出来,当然,“尊师”则在幼儿园里体现的更为突出。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的话是圣旨,具有权威性。 这正如弗洛姆所说的:“如果一个人根据他人的要求去思考、感觉和决定,他就会迷失了自己”。幼儿过于被动与依赖,就会失去自我判断能力,导致高频率的向老师告状。
三、针对幼儿告状行为提出的建议
(1)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对待告状行为
幼儿告状与其身心发展特点相关。当我们面对幼儿频繁的告状行为时,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一点耐心,认真仔细地去倾听,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交朋友,给予幼儿足够的重视,这样会给幼儿建立良好的信心,帮助其更好的发展。
(2)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区别对待
学会从幼儿告状行为影响因素层面去分析,抓住重点,因人而异,不同儿童根据其性格区别对待,对于依赖性较强的儿童,要培养其独立意识:出于责任心告状的幼儿要给予其表扬;如果出于渴望爱的心理需求,则应该多给这个幼儿一些关注。
(3)学会、重视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降低幼儿告状频率
妥善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很重要的,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的话就需要我们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模仿其他人的行为,评价如果自己这样做对不对,自己应该怎么做等。或者组织幼儿彼此之间和老师之间相互交谈,培养其分享意识,说一下自己在平时生活中遇到问题都怎么解决,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和处理问题,从而提升其自主能力,以此降低幼儿告状频率。
(4)适当的调整幼儿园的规则
幼儿的一日生活存在着方方面面的规则,保持安静、不能插嘴、不能追逐等,幼儿很难遵守。虽然教师对他们采取批评,惩罚,但并没有实际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找到合适幼儿的规则。
(5)和孩子之间展开平等的交流
在教师和孩子之间展开“平等的对话”,让教师成为幼儿的朋友,多去关心幼儿的想法与观点,不要让幼儿对自己产生敬畏心理,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其更好的成长。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中大班幼儿环保意识与行为培养调查
下一篇
:
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调查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中班
幼儿
告状
行为
影响
因素
调查
分析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