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幼儿园区域活动分析与指导
销售价格:
免费论文
TXW821698 幼儿园区域活动分析与指导
区域活动的内涵
所谓的区域活动,指的是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充分游戏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
二、区域活动的特点
1.儿童自选活动内容
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儿童的自选活动,教师的直接干预较少。这样就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儿童的个别化的需要。(区域活动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
儿童的自主性活动
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
小组和个体活动
区域活动儿童可以个体活动,但一个区域的环境自然构成一个小组,所以区域活动更多是小组活动,这就为儿童提供更多地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
案例分析:
教师和幼儿在玩自制的降落伞,用力抛上去,降落伞慢慢地飘下来,幼儿拍手欢呼。大家都想有一个,数师带领幼儿围桌坐下,带头动手做起了降落伞,将线扎住塑料方块布(方块布由塑料袋剪成)的四只角,然后四根线集中固定在有一定分量的物体上。幼儿纷纷仿效。可是当大家把自制的降落伞向上抛时,发现各种情况,有的歪歪斜斜(四根线长短不一),有的张不开(下坠的固定物太轻),有的伞面还未来得及张开已经掉下来(下坠物太重)………于是,教师与儿童一起讨论、找原因、修正方案。
点评:在情境中合作、探索,有助于幼儿在科学、语言、社会性方面获得综合的发展。
活动区的材料与功能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根本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材料、情境在活动中承载着教育功能。
儿童对区城游戏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
区域活动的功能
在不同的区域中,儿童通过操作不同的材料会获得不同的“关键经验”。除了独特的“关键经验”之外,区域活动还有综合的教育功能。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
所谓区城活动的设计,实际上涉及的是如何根据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来创设活动区环境、选择和收放活动材料以及如何适当地指导儿童的活动等问题。区域活动的设计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活动的设计。设计区域活动不是设计一次次具体的活动,也不是设计综合的主题活动方案,而是设计活动的材料和环境。教师将教育意图或目标转化为活动材料和环境,通过创设环境影响儿童的活动,再通过儿童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活动达到预期的发展,这是区域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区域活动与其他教育途径的关系
1、在活动区里充分游戏
走到学前教育机构的活动室中,你们会发现:儿童的许多游戏活动是在区域中展开的,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很多时候都在表演区、建构区之中开展。
案例分析:
幼儿一般都有去理发店理发,或陪妈妈做发型、美容的体验。他们对发型师熟练的梳、剪、吹、洗等操作颇有兴趣,为此,幼儿园特意设置游戏活动“理发店”,将会满足他们参与这类活动的愿望。开办“理发店”必备的材料有:镜子、“剪刀”、梳子、“电吹风”、脸盆、围布、“卷发器”,以及洗发水瓶、发屋标志、发型头像等。幼儿刚刚开始玩游戏的时候,大多会使用成品的玩具,如坏了的电吹风和一些现成的梳子剪刀等。随着游戏的深入,幼儿逐渐不满足这些成品的道具,他们会尝试着在美工区和科学制作区等区域用废旧、半成品材料制作这些道具,如用硬纸板或塑料垫板制作的“剪刀”、用泡沫塑料切割制作的“电吹风”,
有的幼儿还找一些纸箱,在底部穿两个洞,插上塑料管,装上“开关”,并在出水管上安装“喷头”,制作成“热水器”……
点评:教师应该积极投放材料到区域中帮助儿童拓展和深入游戏。
区域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的互补
前面我们提到:很多教师将活动区作为分组教学的场所和作业教学的延伸场所,十分强调区域活动的学习功能。这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强化儿童的学习效果来看,有其合理性。
案例分析:
在开展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之前,教师在语言区为幼儿投放了各种图文并茂的图书、挂图、录音机等。幼儿自由地听录音学故事、玩着根据图片找字或根据文字找图片、连线等游戏。同时,幼儿随时自愿选择在各区域活动。该活动结束之后,幼儿又纷纷涌向语言区,有的幼儿找到了散文中的字,兴奋地大叫:“教师,我找了那些字,我认识!”有些幼儿刚刚跟录音机学了一遍就迫不及待地向同伴炫耀:“我会读了,你听……”爱画画的幼儿来到美术区,自由地发挥着他们的想象:“看!我把小蝌蚪画下来了,这是我给小蝌蚪穿衣服………”这时教师来到幼儿中间,及时给予他们支持(把幼儿的话记录下来,给每幅图配上相应的文字)。同时引导帮助幼儿把图画装订成书,并加上封面。告诉幼儿:“这就是你们自己编的书了,一定要爱惜哦!”幼儿很认真地装订着自己的书,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写好的句子贴在图画的下面。订好的幼儿迫不及待地找到听众,并兴致勃勤地讲着……
点评:教师灵活地利用了区域活动,并把它作为集中教育活动有力的补充,当然,教师在发挥区域活动这种补充作用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区域活动自身的特点。
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一些主题和学习内容可以从区域活动中发发掘出来。比如,儿童在操作区玩石磨的时候,磨出了许多花生粉、芝麻粉、绿豆粉,有的幼儿还将这些粉混合起来调制成“饮料”拿到“商店”中去“卖”,于是,“有营养的食物”的主题就应运而生了。一此学习内容也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延伸。比如,节日和参观活动后,儿童往往会产生许多新的感受和经验,需要用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如果适当地调整一下区域活动的目标,提供一些有关的资料,就能在区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起到帮助儿童整理、巩固、创造性地再现各种感受相经
验的作用,甚至会引发儿童一些更新更深入的学习活动。
案例分析:
在小班主题活动《有趣、有用的本》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通过亲子动手探索,了解水的一些特征,并能在玩水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观察,刺激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自己玩水的过程和简单的现象,再用看图讲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围绕主题,教师设置了下列活动区,并相应投放了适宜的材料:
A、探索区:玩水容器、大小瓶子、纸杯、漏斗、瓶盖、果冻盒、果奶瓶、吸管、各种玩具小动物、吹塑纸、报纸、白卡纸、餐巾纸、海绵、碎布、小积木、磁铁、铁块、乒乓球、用蜡笔涂色的小花、用水彩笔涂色的小花、萝卜花、雪花插塑、筷子、小鸭的家、脏碗、脏盆子、脏手绢、没有洗干净的菜;
B.游戏区:提供幼儿角色游戏需要的材料创设问题性生活情境;
C.阅读表述区:提供有关水的丰富资料。教师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自己随时可以取到的书籍和图片及听到他人的讲述和朗读。在活动区中,幼儿还有机会经常看到别人阅读和书写。通过这样经常的多种内容的幼儿间、幼儿与教师间的互动活动,使幼儿理解书面语言的价值、意义,同时也建立起热爱阅读、书写的情感动机,幼儿在听录音、听同伴的讲述中,提高了口语的丰富性、语音的敏感性。
点评:儿童的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教师和儿童是构建快乐学习过程的共同体,在教育社
程中,儿童和教师是合作学习关系。教师依据主题发展和儿童的需要,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区域学习环境,儿童在自由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
在围绕主题活动创设区域活动时,应特别注意:
要结合主题的目标生成新的活动区
活动区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有机整合
要注意建立活动区的小档案
区域活动应源于儿童
四、活动区域的设置与区域活动设计
(一)活动区设置的基本要求
1、适宜于儿童年龄特点
2、根据目标来设置
围绕目标创设区域活动,注意以下几点:
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
同一目标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区域活动来实现
区域活动的目标应尽可能与其他活动目标相联系。
有利于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和兴趣
活动区的设置应遵循相容性原则
注意安全
活动区的种类及其设置
命名和归类各个活动区
对活动区进行合理布局
布局策略
①干湿分区
②动静分区
③相对封闭性
④就近
⑤方便通畅
布局的基本程序
①确定活动区的数量和规模
②确定各区的空间位置
③逐一布置各个活动区
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①安静舒适的心理环境让儿童玩得轻松自由
②积极创设可以激发儿童自由探索的环境
五、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区域活动组织与指导
从创设活动区到全面开放活动区,最终使儿童达到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自我教育的水平,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一跳而就的。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过渡阶段和自主阶段,教师在这两个阶段的任务和指导方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过渡阶段以介绍材料玩法、建立规则为主;自主阶段以观察儿童、调整活动为主。当然,区域活动的指导不是绝对的,也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先让儿童自主活动,再在活动中不断介绍新玩法、调整规则和材料。
过渡阶段
①介绍、开放活动区
②制定活动区规则
案例分析:
在活动前,我们采取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讨的方式,讨论: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应该“让幼儿做到心中有数。如:10多个小朋友想玩花片,但花片没那么多,小朋友就抢花片,散了一地,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办?”我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幼儿讨论,小朋友们商讨出了“如果一个区里人大多时,要懂得协商、谦让、轮流玩”,“活动中不争抢玩具”,“玩具掉到地上要及时捡起来”等;“玩区域活动的时候,小朋友把小椅子拖来拖去,发出很大的声音,对吗?以后应该怎么做?”小朋友通过讨论,就知道“活动中应该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取放东西轻”。又如平时发现小组长收拾玩具的时候动作很慢,我们把这个问题也提出和小朋友一起商量,就讨论出了“收拾玩具时全班小朋友一起动手,收拾时动作要轻又快”。每一次活动前,教师会将上一次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一下,幼儿明确了活动的要求,加上教师的指导,幼儿就能进一步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点评:教师与儿童一起围绕问题在讨论中共同制定规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自主阶段
①观察了解与分析
②活动区设置和材料投放
③儿童的活动情况和发展水平
注意指导方法,适时介入
①直接介入
②记者采访
③共同探究
评价与调整
(二)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的注意事项
1、尽量让儿童自己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答案
2、应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加强横向联系
3、保证区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总结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洛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
区域活动具有儿童自选活动内容、儿童的自主性活动、小组和个体活动等特点。区域活动具有多样化的教育功能,各种区域活动蕴含着各自特有的教育价值。
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应注意丰富性和层次性,启发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整合性和开放性,合作性和相对稳定性。
教师要保证区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儿童活动过程中要重视观察分析儿童活动情况,尽量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答案,指导要注意方法,做到适时适宜。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如何提高幼儿课堂注意力
下一篇
:
对大班幼儿亲子共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幼儿园
区域
活动
分析
指导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